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汽车站可达性可衡量公共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从居民出行点与公共汽车站的最短距离、出行者的出行阈值以及车站的平均服务范围三个方面出发,构建车站空间可达性度量模型,对出行者到达公共汽车站的难易程度进行度量.考虑途经车站的线路配车数量、高峰与平峰运营速度等因素,建立车站网络可达性度量模型,对出行者通过某个车站到达区域其他地方的机会大小进行度量.将车站空间可达性与车站网络可达性相结合,建立潜点网络可达性度量模型,对空间中各出行潜点到达其他区域的难易程度进行度量.选取哈尔滨市二环快速路范围内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手段对公共汽车站可达性进行建模与运算.结果表明,公共汽车站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公共汽车出行分担率与公共汽车站可达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设施,是展现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然而,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普遍存在换乘不便、公共空间连续性差且品质低、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城市风貌不协调等问题。梳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更新的四种类型,对比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改造案例,总结现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的特征与重点。以深圳宝安中心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项目为例,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系统阐述站外环境改善、站内功能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块立体衔接等内容,为以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为主体、推动自下而上的车站公共空间一体化改造提供实施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南京地铁的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和确保运营服务安全,南京地铁决定在一号线全线16个车站的33侧站台(其中安德门站设置3侧站台)上加装站台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站厅站台同层布置的地铁车站的设备设施规模与布局,以成都地铁4号线非遗博览园站为研究对象,利用Anylogic车站客流仿真技术重点对非遗博览园站车站通道设施和布局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仿真结果和实际运营特点提出非遗博览园站设施设备规模、布局建议和运营中需要重点留意的人流聚集冲突点,为今后同类车站的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运营安全风险等级,在考虑大客流流动性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筛选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大客流下的城市轨道车站运营安全等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思想将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进行最优组合,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利用云理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的云模型,采用正、逆云发生器及云理论得到评估云和结果云,通过云的数字特征和云图比较直观展现评估结果。实例应用表明:云模型可较准确地评估客运站的运营安全风险等级,为大客流发生时车站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客运需求的发展。目前农村与城市相比,客运主要差距在公共汽车站,原有的一些乡镇公共汽车站被放弃改为他用,部分乡镇的汽车站条件简陋或无人管理。论述建设农村公共汽车站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建设条件;建设农村公共汽车站要统筹规划、标准化,要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建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余仕龙 《城市交通》2022,20(1):83-93,101
提高公共汽车运送速度对于改善公共汽车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汽车竞争力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杭州30条公共汽车干线车载GPS数据和跟车调查数据进行多角度量化分析,指出影响公共汽车延误的主要因素包括线路技术指标、运营组织形式、路权、占路作业、道路交通组织、车站形式等.结果显示,路段及交叉口延误是制约杭州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包含场站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场站设施具体可分为公交停车保养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公交首末站、公交中途站、郊区汽车站、公共电车线网及整流设施等;信息化设施是为满足公交运营智能化需要、附属于场站设施的信息化系统设施,包括场站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但不包括公交运营企业的车载智能设备和智能运营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公共汽车客流下降趋势、提升公共汽车服务能力,以重庆市为例,探索应对措施。通过挖掘"运营、服务、安全、机务"4大体系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融合分析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和仿真能力,将公共汽车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决策。通过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汽车线网、新增或改造公共汽车站,提升公共汽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品质。建立多层级公共汽车线网,以快速骨干线加社区巴士为主,实现市民"干路出行快、支线出行便"的目标,从技术手段上提升公共汽车出行品质、增强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铁车站特征,通过分析客流组织原则、客运安全关键点,保障车站安全、有序开展好车站的客运组织工作,落实车站客运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公交大站快车站点选择方法存在未考虑站点枢纽作用,以及未融合多源数据等不足.本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融合公交车和出租车客流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站点客流,潜在客流及交通枢纽作用的多指标协同的公交大站快车站点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公交客流,线路数据和出租车客流数据,分别计算公交线路站点客流集散量和潜在客流集散量;通过构建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交车进出站过程速度波动明显,能耗较高的问题,本文采集纯电动公交车自然驾驶 数据,以进出站速度随距离的变化关系、进出站加速度分布区间及进出站时间3个指标分析公交 车进出站驾驶行为参数特性。统计进出站百公里能耗及瞬时能耗与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进 出站的能耗特征。在此基础上,将进出站路段划分为定速段、调整段和恢复段,并依据进站时站 内已经停靠公交车的影响,将进出站场景分为3类。进出站实质上是“减速-加速”过程,提出以加 速特征参数表征的加速策略和恒减速策略,以此分别针对3类进出站场景提出几种节能驾驶策 略,最后,基于AVL CRUISE仿真验证节能驾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自然驾驶情况,本 文提出的进出站节能驾驶策略在纯电动公交车进出站过程中节省电能达到12.17%~44.43%,具有 可观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交站点数量多,在实际操作中,预测站点之间的客流OD分布往往非常困难,因此需把与主要客流集散点相近的站点合并成公交站点团.通过预测站点团的OD矩阵来掌握客流量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合理布置公交线网、站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交站点数量多,在实际操作中,预测站点之间的客流OD分布往往非常困难,因此需把与主要客流集散点相近的站点合并成公交站点团,通过预测站点团的OD矩阵来掌握客流量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合理布置公交线网、站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启明 《城市交通》2009,7(4):90-94
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站距与车站覆盖率问题,改进目前公共交通设站模式,提出公共交通两倍站距运营原理,即将一条线路设置为分别在单、双数站停靠的两条线路,每隔一定数量的车站设置合并站。对市区线和郊区线运营效果分析表明,两倍站距运营可节省车辆停靠率33%~39%,既节省了运营时间,又提高了车站覆盖率,便于乘客享受公共交通的快捷服务。最后,以北京市南中轴路BRT1号线为例,将现有运营方式与两倍站距运营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达  景啸 《城市交通》2009,7(5):68-71,26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相似文献   

17.
公交停靠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公交设施,其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公交站服务水平低,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城市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站台设置的形式、方法、位置、站台物理条件及停靠线路五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五方面对公交站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影响,归纳公交站台设置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展开关于公交站设置的实际研究.通过对公交...  相似文献   

18.
乘客候车时间可直接反映公交运输系统的运营状态和服务水平.将常规公交站点分类为是否与轨道交通有衔接,对27路、111路白石桥东站,以及运通105路和87路城铁西直门站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各线路晚高峰的乘客候车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客流到站时间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分布.基于客流到站时间分布函数,反推出乘客候车时间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汽车尾气暴露风险,引入吸入量概念,分别对路段中直线、路段中港湾、交叉口直线和交叉口港湾四种公交站台布局类型建立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模型.以南京市鸡鸣寺公交站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该吸入量模型,对不同类型公交站台上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路段中港湾式公交站台布局环境中乘客尾气吸入量最小;增加公交车辆线路和发车间隔在相同条件下会增加乘客尾气吸入量.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交线和公交站台从乘客健康角度进行人性化布局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旧城内道路空间有限,难以通过新建干路、道路提级、路网加密等规划手段实现公共交通路权分配优先。首先将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与国际典型城市进行对比,指出旧城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与道路空间密切相关的六方面问题,并提出采用道路空间再分配、先进的ITS技术支持以及多方式服务水平评价的综合对策加以解决。重点围绕道路空间再分配展开探讨,从公交专用车道时空再分配、公共汽车站空间再分配、自行车冲突空间避让三方面详细阐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