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低温地区沥青混合料冻融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冻融及非冻融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结果,得出了冻融前后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的耗散能疲劳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对混合料疲劳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提出了高寒地区满足抗疲劳性能的最小油石比。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实际处于拉压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针对沥青混合料AC-13开展了连续式交变正弦波形加载的小梁拉压疲劳试验。依据损伤力学基本理论,采用唯象学方法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拉压疲劳损伤特性。介绍了拉压疲劳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根据疲劳试验结果得到了拉压疲劳方程;基于弹性模量定义的损伤变量,建立了拉压疲劳损伤模型,拟合疲劳试验结果确定了损伤参数,获得了考虑应力水平的拉压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疲劳损伤参数α、β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且近似呈线性关系;拉压疲劳损伤演化大致呈3阶段变化规律,即损伤萌生、损伤稳定增长和损伤失稳破坏阶段;应力水平越大的损伤演化曲线越靠下,随寿命比变化疲劳损伤演化速度越缓和。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疲劳响应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现有一些疲劳方程,通过3种沥青混合料,62根梁的疲劳试验,详细分析了应变控制下,能耗与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建立了能耗方程以及总能耗与疲劳寿命方程,由此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响应新模型,这种疲劳方程既能反映沥青混合料弹性特性和粘性性质,还能较准确地反映能耗过程,更符合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外公路》2021,41(4):313-318
针对半柔性路面材料开展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并基于永久变形相对变化率的平稳值建立疲劳方程。结果表明:半柔性路面材料的变形分为可恢复变形和永久变形,其中可恢复变形的恢复速率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永久变形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损伤会随着永久变形相对变化率的快速增大而越快地演化至失效阈值。疲劳寿命随着永久变形相对变化率平稳值的增大呈幂函数趋势下降。不同养护时间的疲劳寿命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29%,表明所建立的疲劳方程能很好地预测半柔性路面材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掺增折剂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加与不加LH-B型增折剂的水泥混凝土做了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疲劳方程,工对比分析了不同配比混凝土的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6.
定侧压混凝土双轴拉-压疲劳累积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有限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进行损伤分析与剩余寿命估算时,为了解混凝土在双轴波动拉-压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强度和损伤特性,通过室内小尺寸的变截面棱柱体试件的双轴疲劳试验,得到了定侧压下混凝土等幅和变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轴心拉-压疲劳方程和疲劳变形特性。由等幅疲劳变形模量定义了损伤变量,拟合试验结果得到了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依据损伤演变与损伤状态、加载条件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疲劳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极限疲劳割线模量衰减率可作为混凝土发生拉-压疲劳破坏的标志;用规范化的疲劳变形模量定义损伤变量,建立的损伤累积模型,用于疲劳损伤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测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水泥结级配集料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重介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近期守成的高等级道路路面基层的优选材料之一-水泥碎石的疲劳试验结果,文中分析了水泥粒料的抗弯拉强度及其变异性、疲劳特性、概率分布类型和疲劳寿命的变异性,并建立了一个有较大安全性的疲劳寿命方程。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累积损伤为基础理论,根据六种沥青混合料的劈裂疲劳试验结果,通过分析能量损耗对损伤累积的影响关系,建立了反映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能量方程。研究了疲劳损伤机理及破坏中能量的累积规律,为建立沥青混合料损伤破坏统一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多孔混凝土作为道路结构基层,具有优良的排水性能。本文在改性多孔混凝土小梁室内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分析疲劳寿命试验数据的概率分布,证实多孔混凝土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的威尔布分布,并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疲劳方程。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得出添加剂和用水量对多孔混凝土疲劳寿命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疲劳方程,并与规范方法进行比较后,结果表明本文疲劳方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沥青混凝土梁式试件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拉伸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累计耗散能与疲劳寿命在双对数坐标中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和应力水平等试验条件对该关系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因此,指出可以采用累计耗散能理论来分析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运用该理论,通过对大量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滞后回路方程和能耗分析方法,并用能量法分析了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体系疲劳特性, 提出了疲劳寿命预测公式。通过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体系疲劳试验结果的实例分析,表明能量法可用于分析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体系疲劳特性,其疲劳寿命预测结果是较为精确的,而且指出了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具有很好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钢桥面铺装层容易出现疲劳开裂与车辙破坏的特点,提出采用4种有代表性的铺装层沥青混合料,通过应变控制模式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其疲劳特性以提高钢桥面铺装层的抗疲劳耐久特性和高温稳定性。通过多个应变水平下的疲劳试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与改性沥青品质、疲劳寿命、滞后角的关系,验证了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在双对数坐标下的线性关系,得出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不同的铺装层材料很难建立相同的疲劳预测模型,只能根据直接的疲劳试验获得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PALIO后桥国产化过程中寿命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采用电测法测得了进口件和几种工艺条件下的国产件PALIO后桥在扭转台架疲劳试验中的主应变幅度。当取有效应变集中系数为1.3时,根据Coffin-Manson公式,运用PALIO后桥用钢的应变疲劳性能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与实际台架疲劳寿命相符。  相似文献   

15.
低载强化对高强度汽车零件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曦  郑松林 《汽车工程》2006,28(10):888-891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等级低幅载荷对某汽车齿轮单齿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发现一定范围内的低幅载荷对单齿弯曲疲劳强度的强化效果确实存在,并且比较显著。在疲劳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插值方法,补充了试验数据,得到强化载荷与强化后疲劳寿命之间、强化次数与强化后的疲劳寿命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基于这两个二维关系式拟合得到低幅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强化曲面方程。  相似文献   

16.
T-car后桥台架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台架疲劳试验模拟了T-car后桥在道路试验中的受力状态。通过对T-car后桥进行的总成扭转试验、总成单侧侧向力试验和总成单侧纵向力试验,测得了各测点在疲劳循环中的应变幅、主应变幅度,并采用Coffin-M anson公式估算了寿命。试验表明,台架疲劳试验能反映路试时的疲劳损伤,根据T-car后桥用钢的应变疲劳性能估算得到的疲劳寿命与实际路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黄雨华  毛志强 《汽车工程》1993,15(5):316-320,F003
本文针对一种新研制的高强度,高延伸率球墨铸铁材料进行了疲劳性能方面的试验研究。本文简略地介绍了测试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通过使用升降法试验获得了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通过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寿命曲线,这些都是汽车有关零件疲劳设计和寿命预测重要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8.
The welding quality of spot weld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trength, stiffness, safety, and other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 Therefore, quality control and fatigue life evaluation of spot weldment are necessary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atigue life of multi-lap spot weldment of a high strength steel sheet. In this method, the fatigue life is estimated using the lethargy coefficient, which is the total defect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rupture stress and time obtained by the quasi static tensile-shear test. The DC potential drop method was used to che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racks in addition to the test. Also, in this study, we modified the lethargy coefficient by using the welding current. Furthermore, we define a specific lapping constant, 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constant of 2 or 3 lap weldments. The fatigue life obtained by the fatigue estimate equation, which contains a specific lapping constant was compared and verified with an experimental value. Finally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 of lap number, welding current and fatigue life. This method can save processing time and cost for predicting the life cycle of a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车架系统疲劳强度分析及寿命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才朝  张伟敏  乔莉  李旭东 《汽车工程》2007,29(10):900-904
对疲劳强度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摩托车车架系统的疲劳类型为机械高周变幅疲劳的特点,提出采用安全寿命设计方法分析摩托车车架系统疲劳问题的研究思路。建立了与疲劳试验机试验工况相对应的摩托车车架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摩托车车架系统疲劳强度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该车架系统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车架疲劳试验机上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车架疲劳强度分析及寿命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