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EM、EBSD和XRD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连续退火时间对温轧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锰钢经温轧连续退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加奥氏体双相组织。当连续退火时间较短时,奥氏体较少,呈点状、小块状或针状分布;随着连续退火时间延长,奥氏体聚集长大呈块状或条状分布,且奥氏体数量增加。当温轧中锰钢在650℃连续退火3 min时,奥氏体含量及其稳定性配合理想,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9682 MPa%。  相似文献   

2.
贺咏梅  王珣  张斌 《公路》2006,(7):11-13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常规方法诸如逐点扫描法受自身的局限,难以寻找到最危险的滑动面且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将退火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既发挥了遗传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又利用退火法加强了遗传算法的局部求精能力。通过引入退火遗传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滑坡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问题,为边坡滑动面搜索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变形异步轧制后的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退火前和退火后的杯突实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得冲压性能指标,对退火前和退火后的冲压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得到经退火处理,冲压性能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有利于冲压成型;可得退火后可用较小的冲压力得到较大的杯突值。退火处理可极大改善AZ31镁合金板材的冲压性能。  相似文献   

4.
施远华 《长安科技》1997,3(4):44-47
论述了提高热电偶的稳定性、避免因退火问题而造成的测温误差、使检定结果发生误判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退火中淬火过程的实验室模拟,探讨了连续退火工艺(保温温度、淬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980MPa冷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淬条件下,钢中只需加少量的合金元素就可获得980MPa的马氏体钢和高屈服型的双相钢,大大降低超高强度钢板的冷轧轧制抗力;若要获得很低屈强比的低屈服型双相钢,采用高速喷气冷却的方式较好,此时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要高于水淬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4Cr10Si2Mo钢的多种热处理工艺试验,分析讨论了试验结果,确认低温球化退火后该钢具有最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BRU太阳轮渗碳淬火后的耳部感应退火工艺的试验,采用了不同的感应器设计方案以及感应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改进,研究分析了不同感应器设计应用上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对感应退火后的硬度及宏观上不同区域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内外双圈式感应器设计更适用于太阳轮轴叉类零件耳部的感应退火,经分段式脉冲加热和冷却后,能将硬化层硬度调整至耳孔加工所需的要求范围内。经过程监测及金相组织分析,将渗碳太阳轮耳部感应退火定义为局部的多次感应正火+其余位置的感应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8.
基于首钢生产线条件,采用C、Si、Mn合金体系开发低屈强比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并对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退火过程中合金扩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双相钢屈强比可低至0.5及以下,80 mm标距延伸率达到16%。开发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与(34±2)%的马奥相组成。相变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加热温度为760℃或800℃,该钢种在快冷前奥氏体含量趋于一致,由此可知工业生产中双相钢的性能对退火温度波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冷轧板的成形性能、开发性能合格的DQ级冷轧冲压板,从唐山钢铁公司冷轧生产线取得4块冷轧钢板进行了退火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不同退火工艺对钢板性能的影响,达到优化退火工艺、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通流实时检测系统图像分割的阈值自动优化选取问题,通过将贪心思想和模拟退火思想引入到遗传算法中,设计了贪心退火遗传算法(GAGA),以最大类方差函数作为遗传算法中适应度的评价函数,利用贪心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强和退火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特点 ,实现图像阈值的自动优化选取.MATLAB仿真数据表明,贪心退火遗传算法较基本遗传算法具有更强的寻优性能.将其应用于交通流检测系统,可增强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