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麻城铁路应急通信网的组成、区间电话转接机、应急通信网的使用方法、静止图像传输等。  相似文献   

2.
铁路通信网实时管理系统是包括传输系统集中监视和话务性能集中监视的综合维护管理支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备组成,网络结构,主要功能和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
齐佳 《铁道知识》1997,(3):12-13
铁路通信网的组成和特点 铁路通信网由转输网、交换网、数据网、电视会议网、寻呼网等组成。作为上述通信网的硬件支持,铁路通信的基干网的传输部分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架空明线、电缆到现代化的光缆、微波、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交换部分也从人工转接发展到程控交换;各种所需硬件也逐步走向了现代化。 铁路通信网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七五”和“八五”,有了较快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它与邮电系统的公用网一起构成国家通信网。铁路通信网以铁道部为中心,覆盖全路各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铁路通信网是多种通信手段相结合的,能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性通信网。其中,有线通信网是这个综合网的骨干。  相似文献   

4.
介绍华为HONET系列多业务接入设备的CDI板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并以电调业务为例,介绍了CDI板的网络组成、详细数据配置和常见故障处理。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铁路信息系统通信网的组成,并介绍了在现有通信条件下信源点的联网方法。  相似文献   

6.
付乐明 《上海铁道科技》2015,(1):115-116,107
阐述山区普速铁路建设互联通信网的构想、组成、实施和完善的方案,并提出利用外部廉价通信资源、提高铁路内部通信保障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通信网主要由交换网,传输网和接入网三大部分组成。随着“铁路通信三年攻坚战”的实施,铁路通信主干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但是作为整个铁路通信网组成之一的用户接入系统却因技术装备上的相对落后而成为铁路通信事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即对接入网(AN)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实现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京九铁路商丘至龙川段通信传输网的组成情况,设备配置及其功能,以及通信网管系统的构成和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应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DWDM的技术原理和设备组成,介绍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日常维护工作的注意事项,举例根据信号流图说明故障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铁路通信网是中国铁路信息建设的基础,是铁路扩能提效,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八五”后三年加大了对通信的投入,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而作为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设施——铁路电话交换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截止到1997年末,全路共有近千个电话交换所。交换网总容量近130万线,程控交换机110万线,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通信网除了满足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这一基本需求外,还必须满足人们对通信提出的多种多样的新要求,这包括对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可靠性、多样性及经济性等要求。而信息需求和流通量的急剧扩大对原有的通信网络来讲,实现起来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铁路通信网的组成,指出综合网管建立的必要性,并对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机双网就是在一个交换机上实现公网和专网并行运用,既相互独立又能互拨.铁路专网为原服务于铁路的普通电话,号长为5位,有自己的铁路长途区号,其权限复杂.铁通公网是铁通对社会开放的固定电话号码,号长8位,权限与电信固定电话相同,要求实现的功能与电信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数字同步网是现代通信网的重要支撑网之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通信网的应用水平和电信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从ISDN的功能结构、信道结构、基本接入方法及用户终端的配置几方面描述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展示了我国铁路通信网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游建 《铁道运营技术》2003,9(4):28-30,33
文章介绍了铁通公司宽带多业务数据骨干(ATM)网的分区组成与网络拓扑结构,阐述了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类业务,并针对铁通公司的市场运营上业务推广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重点切入的帧中继、视讯、ATM VPN等业务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铁通电话网的背景和现状,介绍了3种网络融合的解决方案、适用范围及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长期以来铁路专网没有主叫号码传送的技术规范,必须制定适合专网特色和用户要求的规范,就这个问题提出建议方案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