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主要港口1.科伦坡港科伦坡港主要从事集装箱货物装卸处理,集装箱处理能力远远超过该区域其他港口,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集装箱转运枢纽。此外,该港还装卸普通杂货、干散货以及油品。科伦坡港吞吐量近几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科伦坡港吞吐量为3943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08万TEU。2020年科伦坡港预计需要中转980万TEU。在斯里兰卡港口战略发展中,科伦坡港定位为集装箱枢纽港。因此科伦坡港计划把一些普通货物泊位转换成集装箱支线泊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标志之一。 日前,就我国沿海大多数港口而言,仍然只是亚洲地区一些港口的喂给港。以上海港为例,1995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53万标箱,但干线船舶运量仅17万TEU,只占11%。说明上海港仅仅是支线集散型港口。事实上,我国沿海港口也都是这种支线集散型港口。抓紧建设确立地区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海上转运型港口),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1996年初,中集总部已率先在上海港、青岛港开展了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 一、“国际中转箱”的概念问题 所谓“国际中转箱”,上海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启运需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青岛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以海运方式指运境内一个设立海关的口岸,换装运输工具后,不通过中国陆地再运往国外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4.
欧阳宇青 《集装箱化》2018,29(12):11-15
正集装箱水水中转作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厦门港水水中转箱量虽有所提高,但与国际枢纽港及国内集装箱大港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一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是完善厦门港集疏运系统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如航运联盟)的变化及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促使厦门港必须加快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本文论述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厦门港发展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厦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业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各大枢纽港都把争取集装箱中转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相关的城市也将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纷纷采取行政措施力争将港口建成为中转集装箱的基地。各国政府为吸引中转集装箱采取了多项优惠措施。以韩国釜山港为例,对挂靠釜山港的集装箱船完全免除港口费,码头使用费,中转货物不收进港费。同时在港口周边建有自由贸易区,对进入自由贸易区的中转货物,申报手续完全取消。目前,主要的集装箱中转  相似文献   

6.
<正>一、上海港目前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上海港自从70年代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连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5万TEU,比1992年增长了27.95%。1994年完成119.9万TEU,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之首。但在世界范围内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居21位,在亚洲地区仅占第10位(详见表1)。在上海港1993年93.5万TEU中,国内运输量仅占8.4%,即中转箱在总吞吐量中还不到10%,说明上海港目前还未达到国内集装箱中转港的地位。而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85.6万TEU中,很大部分(约占62.4%)须经海外(香港、日本、韩国)港口中转,每年造成的中转费和二程运费的收入损失数亿美元。而周围地区的高雄、釜山和神户港发展势头迅猛,1994年已分居世界第3、5、6位。高雄港1994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0万TEU,中转率40%以上,距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标准仅一步之遥。上述事实说明,上海港目前充其量属于第二类港口,甚至处于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离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上海港未能形成国际性枢纽港的原因除在软件方面有起步晚、管理不协调的因素以外,在硬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健 《中国港口》1997,(6):30-31
<正>要将上海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呢?1997年9月1日,当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郑重宣布上海口岸海上集装箱国际转运业务正式运营时,就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根据“上海海关关于海上国际转运集装箱及其货物监管实施细则”的规定,所谓“国际转运集装箱”系指由境外启运,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及其货物.可见,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业务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香港和新加坡为例,1996年国际中转箱量都占总量的60%以上.1996年4月,上海口岸已对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进行了试运行.到1997年8月共完成国际中转箱吞吐量14088TEU(其中1996年4月~12月为7010TEU,1997年1月~8月为7078TEU).可见其发展速度和潜力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钟秋 《海运情报》2006,(3):33-33
亚洲主要集装箱港的枢纽港竞争正在激化。在2005年的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中,欧美港口只有3个,并且处于第7位以下,而亚洲、中近东港口占了7成。世界工厂中国的主要港口继上年再次以两位数增长。然而,作为东亚枢纽港吞吐量增长的香港,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已经失去,高雄港则转为比上年减少。中国港口今后将继续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现有枢纽港是否坚持作为中转基地的立场,将被迫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9.
<正> 三、珠江、长江三角洲港口运输格局变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港口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以香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香港港口强大的中转功能在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迅速崛起,直航量迅速增长。实践表明,1992年完成的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在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华南地区必须相应发展集装箱枢纽港,近期选择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0.
周边国际大港争夺集装箱中转货源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争夺国际集装箱中转货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目标 世界各大枢纽港都把争取国际箱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各国政府都把吸引集装箱中转货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之一,纷纷采取行政措施(主要是简  相似文献   

11.
童孟达 《集装箱化》2008,19(2):14-16
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集装箱吞吐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发展比较缓慢,个别港口还出现下滑态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集装箱吞吐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发展比较缓慢,个别港口还出现下滑态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香港港口发展局(PDB)1997/1998年货源预测数据表明,五个独立的运输因素促成了香港今后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的势头:(1)由于华南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产生的广东货源基地;(2)香港经济的稳步增长;(3)香港作为祖国大陆和附近国家转运枢纽港的地位;(4)香港作为大陆与台湾之间中转港的地位;(5)内河运输的迅速发展。 据香港港口发展局预测,香港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400万TEU,2016年达到3300万TEU,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9%和3.2%。到2016年,海运船舶的集装箱运量为2600万TEU,而内河集装箱运量将达到700万TEU。内河集装箱运输所占份额稳步增长,从1996年的15%上升到2016年的20%。在2008年以前,香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幅度将远远高于海运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幅度,但在2009—2016年问却不及海  相似文献   

14.
赵新东 《中国港口》2010,(3):20-21,37
<正>目前我国已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第一大国,无论是航线密度还是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我国部分港口都已具备了开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条件。但目前,中国港口尚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港,大量的远洋货源仍选择釜山港境外中转。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研究背景 2001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为507万TEU,较2000年上升27.4%,从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第十一位跃升至第八位。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2003年1月发布的数据,深圳港2002年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1万TEU,增长速度达到51.3%。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已逐步稳固,并已成为华南地区国际贸易货物的主要进出口通道,正在向世界一流集装箱大港的目标迈进。“十五”期间,深圳港将建成集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微降0.19%3月份新加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64.4万TEU,环比上升11.9%。一季度共处理箱量763.5万TEU,同比上升1.3%。没能维持去年5.7%的增长率,主要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些关键的东南亚市场货量增长放缓,导致新加坡港的中转货量减少,并暂居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低于上海港的780万TEU。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温哥华港务局最近宣布的统计数字,97年该港吞吐量达7350万吨,突破上一年创下的7200万吨纪录。 集装箱吞吐量为724,154TEU,比96年616,692TEU增加17%。将从美国西北港口转运到加拿大境内的货物揽到经温哥华港中转箱量的增加是很大的因素,除此之外,加拿大稳定的经济,较强的消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微降0.19% 3月份新加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64.4万TEU,环比上升11.9%.一季度共处理箱量763.5万TEU,同比上升1.3%.没能维持去年5.7%的增长率,主要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些关键的东南亚市场货量增长放缓,导致新加坡港的中转货量减少,并暂居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低于上海港的780万TEU.  相似文献   

19.
1995年,韩国釜山港的集装箱通过量高达450万TEU,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枢纽港。根据预测,该港的货流量还将持续增长,1996年将达到500万TEU,2010年将猛增到1400万TEU。 为了解决港口拥挤问题,该港已通过几项费率协议,开始实施港口拥挤附加费(PCS)制度。根据伦敦远东班轮公会的规定,港口拥挤附加费的收费标准为每个20英尺或40英尺的重箱通过港口时需分别交纳100美元和200美元。同时,该港已着手完善码头管理体制,修改了一些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成为国际中转港的条件及国内港口发展中转业务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华 《集装箱化》2007,18(11):22-24
全球海运集装箱中转箱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增加,1980年为430万TEU(占港口总吞吐量的11%),1990年增加到1600万TEU(占港口总吞吐量的12.8%),2001年又增加到6210万TEU(占港口总吞吐量的25.2%)。中转运输箱量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增长率,部分原因是船体规模扩大,大船只停靠有限的港口,造成中转箱运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