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标准化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以编制《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技术规程》为例,介绍了标准化的原则、方法途径、内容、具体编制过程等,体现了以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标准化促进施工地质预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复杂地质条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期延长或者施工成本增加等。因此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复杂地质下公路隧道施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复杂地质下公路隧道施工问题,而后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所在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受施工地质环境、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需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支护措施。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对超长隧道掘进施工时大管棚超前支护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并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中遇到进、出洞困难、较易发生大坍塌、冒顶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及围岩特性,通过采用合理的洞口加固及进、出洞方案、严格超前地质预报、控制超前支护、优化围岩开挖方案、运用"人造拱"施工方法、加强初期支护、谨慎施工断层破碎带,勤于围岩量测等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等风险,以期为今后同类浅埋、偏压、软岩及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于隧道工程围岩状况的复杂多变以及理论上的不完善,目前实际工程中施工前设计主要依靠地勘资料与工程类比法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方法等的变化,使原设计不尽合理。文中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结合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法,本着尊重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强化锚喷支护的原则,对某工程实例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使隧道工程建设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系列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的建设,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预防预测隧道施工灾害问题,保障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水平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隧道施工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提高相关软件的分析处理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波场,构建地质体、岩体的三维成像模型,建立不良地质体和岩体的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段学超 《中国水运》2010,(2):166-168
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指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的控制要点,详细阐述了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开挖、出碴、支护、衬砌、不良地质地段等环节的具体控制要求。对今后隧道危险源控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海军 《中国水运》2014,(7):186-187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它涉及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多种因素,隧道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生在施工期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流失、洞口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隧道弃渣。文中针对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洞口水土流失、地下水流失以及隧道弃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隧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9.
隧道在穿越炭质片岩地层时,常会遇到破碎带、赋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在不良地质体区域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隧道坍塌、大变形等地质灾害。通过利用地质雷达对破碎带及赋水破碎带进行探测预报,得出干燥破碎带及赋水破碎带的电磁波反射特性,也为炭质片岩隧道不良地质体探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珠江水运》2014,(17):90-91
通过对化林隧道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成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化林隧道黄土梁处的具体情况,对化林黄土隧道的主体工程、洞口和动身的施工进行方案设计介绍,提出加强化林黄土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保证化林黄土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质情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做好特殊地质段的施工。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北岭山隧道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特殊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卧龙沟1号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遇水软弱、大沉降围岩隧道的地质特点,对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工序作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该类围岩特征隧道部分工序的施工要点,从而为隧道当前及后期施提供工作指导,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威胁,如不能及时发现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地质雷达是分辨率较高的一种物探仪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在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掌子面前方的溶洞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黔大高速东清段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其土老冲隧道和保罗山隧道的隧址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属于典型的岩溶隧道。通过对实际预报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岩溶裂隙和溶洞的雷达波形特征,以期对今后该区域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地质雷达图像解译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隧道地质复杂多样,在施工中很容易发生涌水、断层、塌方等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隧道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意义。某引水隧洞具有复杂的地质环境,隧址区的不良地质带有岩爆洞段、断层破碎带、涌水洞段、高地应力带等。想要使隧洞修建顺利以及安全运营得以保障,就需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本文以该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分析了其岩爆洞段和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木槽岩隧道穿越区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施工中采取了超前支护、分步开挖、稳步推进的方法,并增加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小导管、锁脚锚杆等支护方式,加强测量观测工作,避免不良地质给施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地质选线是山岭区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线路的平面及纵断设计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造价、工期、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很大,也对通车后的运营安全有很大影响。对山岭隧道线路方案影响较大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条件、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等。分析研究了对山岭隧道线路方案影响较大的各地质因素,尤其是各类不良地质现象,并结合在北京兴延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地质选线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别山区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与评价,阐述了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了隧道洞口边坡及洞身围岩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隧道施工的因素,提出了隧道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织纳铁路孙家坡一号隧道建设为实例,以区域地质等资料为基础,以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带为对象,首先介绍了围岩工程地质特性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然后阐述了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隧道施工技术,最后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对指导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梅尧 《中国水运》2014,(4):267-268
对福州绕城高速某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各方及时的现场勘察,在掌握了基础资料情况下,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的施工措施,成功通过了塌方段。文中分析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及病害产生原因,以及隧道塌方处理。  相似文献   

20.
叶文彪 《河港工程》2002,(1):73-75,80
本文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孤山隧道施工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力推广新奥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注重不良地质隧道作业,坚持标准化作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由此达到安全,高效、高质量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