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一级公路K46+613~K46+720段位于路基填挖交界路段,路基最大填高10m,道路运营通车2年后路面出现沉陷、滑移、裂缝等病害,并存在路基继续滑移的危险。根据现场钻探取芯和变形观测相结合的手段,确认了路基发生滑移是由于填挖交界处治薄弱、暴雨后路基坡脚浸水、路面裂缝进水、填筑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措施,路面变形观测结果表明整治之后的路基路面处于稳定状态。本次研究的经验可为治理易涝区路基滑移病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黄土山区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病害,对引起黄土路基沉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主要是受连续暴雨影响,雨水沿着各种裂隙、节理入渗黄土路基内部,且该路段填挖交界处填方不密实、原地基湿软含水量较大,存在粉土与粉质黏土滑动面造成路基滑移沉陷;提出了采取桩板式挡土墙对原挡土墙进行加固处治,并对已沉陷路基开挖卸载后,采取高压旋喷桩处治,与原路基填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路基承载力,同时对该段排水系统进行修复完善,进一步保证了黄土路基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对水泥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横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后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位于燕山山脉,所修建的公,路多在山岭重丘区,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难免存在较多的填挖交界,而且在近两年修建的平铁公路、承围支线公路在填挖交界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拟针对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及工程处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及工程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填挖交界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对填挖交界路基的设计和工程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 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土工格室在太古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季冻区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和低填浅挖以及桥涵台背等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性受季节性冰冻气候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季冻区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破坏模式、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技术措施,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型断面填石路基出现的各种病害,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质勘察不详尽、设计未充分重视、施工质量未达到要求等。按照病害的类型,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产生机理,即填方路基稳定性不足和填挖路基不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0.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正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填石路基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 填石路堤是指用粒径大于37.5mm且总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以石渣为主要材料的填石路基常见的病害有3种.即局部路段沉陷.边坡滑塌、坡脚走动,路基纵向开裂。  相似文献   

12.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路基半填半挖、深挖深填交界问题,一旦处治不当,会出现各种路基路面病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机理、计算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新建的山岭区公路测设中, “填挖平衡”是主导思想,但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的地形地势与当地的施工力量,采取以全挖路基进行选线和控制设计,尽量在满足路线预定等级的技术标准基础上,多选能满足路基全挖宽度为主,减少或不修筑挡土墙,以达到减少水毁对公路的危害和路基沉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某公路工程半填半挖交界处使用玻纤土工格栅,以保证路基稳定和防止不均匀沉降,从作用机理、设计布设、施工措施、质量要求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生产过程,不同等级的道路要求不同的结构差异及不同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尤其是路基施工受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易形成多种质量通病,由于路基是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根本,因而在施工阶段只有按照施工工艺精心施工并采取合理的检测手段方可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对路基质量通病进行防治。路基沉陷及防治路基沉陷可分为整体沉降或局部沉陷,其最终会导致路面破坏并降低其使用性能,若为填挖交界段发生沉陷则会由于强度不足而产生滑移,其形成原  相似文献   

18.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从经济角度考虑,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路土石方开挖施工前的处理、公路基底的处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处理,以及公路路基土方的填筑处理等处理方式,简要的叙述了在不同施工情况下,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的不同运用,以此望能促进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得以更好运用。  相似文献   

20.
对霍永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结合抗滑桩与灰砂桩的工程作用与自身优点,提出两种桩体综合设计处治方案,为高速公路路基类似沉陷病害提出可行高效的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