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标准中对应急照明的具体规定,对备用照明、疏散诱导标志照明等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地下车站应急照明系统的供电、线路敷设以及控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应急照明是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轨道交通应急照明属于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除由双电源供电外,应增设应急电源[1].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备用照明[2]. EPS电源(Emergency Power Supply,紧急电力供给)是当今重要建筑物中为了电力保证和消防安全而采用的一种应急电源.它主要由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充电模块、电池组、逆变器、监控器、输出切换装置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
针对应急照明现行规范在地铁上的设计差异及争议,通过对集中电源、区间疏散照明的配电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电压偏差、应急照明照度的取值、公共区备用照明、区间方向标志灯、吊装标志灯等设置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目前应急照明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案及做法。对于集中电源的配电,建议根据消防负荷分布选择在车站两端设置消防小动力箱或疏散照明双切箱;消防应急灯具端子处电压偏差可按额定电压的20%核算;区间疏散照明建议选用10 W灯具,按10 m间距布置;公共区备用照明和吊装标志灯的设置,建议根据当地消防和运营要求决定;各场所的疏散照度值建议按较大值执行。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火灾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火灾是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之一,必须予以有效控制.烟气控制、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置是地铁火灾防灾减灾的三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在建筑结构和防灾设备设施确定的条件下,各种火灾工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排烟模式的优化、人员疏散规律和安全疏散策略、火灾应急预案及其计算机仿真等.本文以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典型车站为具体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模型实验、数值模拟、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项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提出基于预案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和动态仿真的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性能化设计的思想.本研究对深化火灾防灾减灾技术和提高地铁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应急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日益重要的地位和密集人群事故的频繁发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车站大客流突发事件.根据车站的建筑结构特征和客流特征,采用计算机模拟大客流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过程,解决了实际中无法模拟的疏散过程,同时能够及时发现特定结构下的疏散死角,有效提高客流疏散效率,节约成本.采用二维结合三维展示疏散过程的方式,使模拟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低速磁浮线路高架桥上事故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竖向、纵向、横向等应急疏散模式,以及既有的桥上应急设施类型.通过计算机多智能体仿真平台Pathfind-er,建立了磁浮列车桥上人员疏散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桥上应急设施及其设计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athfinder仿真平台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桥上人员的疏散过程和疏散时间;竖向疏散的独立楼梯疏散效率和安全性能较高;疏散平台的平台宽度和栏杆间隔对人员纵向和横向疏散时间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仿真研究的方法、流程,运用疏散仿真软件建立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模型,对影响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的两个关键因素(出入口宽度和人员密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车站出入口宽度和人员密度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车站内人员密度一定的条件下,疏散总时间随车站出入口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出入口宽度增加到某一阈值时,疏散总时间趋于稳定;车站内人员密度的变化对疏散时间产生显著的影响,人员密度的增加将导致疏散时间呈指数型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仿真技术存在的软件购置成本高、二次开发性有限、展示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发基于虚拟现实(VR)的地铁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系统通过Unity开发平台,借助SmartFire、3DS Max作为辅助工具,融合火灾数值模拟数据、社会力–智能体仿真模型,以青年路站为例,实现沉浸式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地仿真地铁突发事件场景下的客流疏散状态变化,降低疏散演练与仿真试验成本,提高仿真配置灵活性与仿真过程可视化效果,为乘客安全逃生教育与基于乘客疏散行为特征的应急处置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地下铁路客站环控通风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我国有关地下铁路客站环控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较少,无前期工程经验可借鉴,本文针对地下铁路车站站台层的特点,对其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了地下铁路车站站台层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思路,并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风量、冷量的配置以及送风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供今后包含地下铁路车站及地铁车站于一体的枢纽站房空调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铁区间隧道的紧急安全疏散标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复八线为例,论述地铁消防安全工程区间隧道紧急逃生疏散系统的设计。经过实际检测和验收,说明在区间隧道中采用BXF9-C2集中控制型应急标志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区间隧道的安全逃生问题,提高区间隧道紧急疏散的安全性,同时提出与区间通风排烟协调一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全自动运行线路列车火灾应急处置,从调度层、列车监督交互、现场操作疏散、对外协调等方面进行技术条件分析;并针对发生列车火灾的运营场景,从处置流程、注意事项、系统建设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研究的运营场景可满足列车火灾应急处置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事件下,地铁应急疏散系统仅依靠灯光指示牌进行大流量应急疏散与引导的效率低下。大功率定向扬声器具有高指向的音频辐射特性,能将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从而达到声音定向传播的特殊扬声效果。论述并探讨了大功率参量阵定向扬声器在地铁车站环境下进行语音定向引导与疏散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其研究成果对大功率参量阵定向扬声器在其他类似应用场景中均有积极的参考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铁公安对于紧急事件及时掌握、快速判断处置的要求,研究了"一键式"应急响应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构成和实现方式,为保障警方、车站、乘客迅速开展疏散、救援、抢险、避险和逃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用EPS取代镍镉电池的应急和疏散照明灯以及用EPS取代柴油发电机组应急电源的两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铁站、机场航站楼等大型交通枢纽使用人员多、单层面积大、疏散距离长,在消防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客观难点。以性能化设计思想为核心、BIM技术为平台,建立BIM大型交通枢纽工程消防管理信息系统。从BIM建模、消防应急预案及实施救援到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究BIM技术在类似建筑的消防全寿命周期中的具体运用,为BIM技术在大型交通枢纽工程消防管理信息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型公共建筑物人员应急疏散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发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人员应急疏散模型有20多种,基本上可归结为网络节点模型。不同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模型的空间划分、疏散人员特征的处理和疏散人员个体行为特性的处理3个方面。模型的空间划分大体分为细网格和粗网格2类;疏散人员特征处理方法分为个体或群集2种;疏散人员个体行为特性处理方法分为不考虑人员的行为、方程式行为分析、行为隐含、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模拟5大类。国外比较典型的模型有EXITT,EVACNET,SIMULEX,EXODUS和BFIRES。国内比较典型的模型有疏散时间计算模型、群集疏散模型、地下商业建筑疏散预测模型、网格疏散模型和地下大型商场疏散模型。铁路大型客运站应研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三维多尺度模型、预警及疏散模型和多维可视化预案。  相似文献   

17.
王志伟  马伟斌  王子洪 《铁道建筑》2022,(9):131-135+140
针对既有地下车站多采用平面化疏散演练与培训现状,为提升疏散效率研发了基于BIM和VR技术的地下高速铁路车站沉浸式疏散演练系统。首先介绍系统的开发步骤和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模块和软硬件的设计,详述了系统中BIM与VR场景转换、投射、融合的关键技术。结合应用案例证实该演练系统可还原灾害现场的各类要素,适合乘客疏散演练与管理人员日常培训,构建的虚拟现实场景疏散系统适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预防火灾事故是地铁车站应急管理的重点之一。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对BIM中材质信息的有效、快速、准确的提取,解决了BIM和Pyrosim软件间的数据传输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将BIM集成在Pyrosim软件,实现了基于BIM的火灾模拟,得到了火灾模拟信息和以及关键位置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从而建立了一套基于BIM的地铁车站火灾模拟仿真方法。仿真模拟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发挥BIM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依托敦格铁路(敦煌—格尔木)高原高海拔隧道工程,通过计算火灾不利场景下人员疏散时间,验证了隧道内紧急救援站疏散救援通道设计的可靠性,提出了列车在隧道内着火情况下,车内火灾处置方案及人员安全快速疏散策略。开发了具有二级架构的新型隧道防灾疏散救援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提出了基于新型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乘客在紧急救援站内定点疏散救援应急预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为类似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的设计和安全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主要技术性能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所采用的地铁车站集成应急控制系统集成的范围和深度具有创新性。该集成应急控制系统共计监控点4500个,全面监控和管理车站大系统正常通风模式控制系统、大系统和小系统及隧道区间防排烟模式控制系统、扶梯紧急群控、屏蔽门紧急控制、照明模式控制、AFC闸机紧急控制、信号系统联锁站紧急控制系统等,其国产化率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