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采集重庆市区内轿车行驶参数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日照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市区路面坡度等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和多参数统计理论解析出了轿车行驶工况、市区典型环境条件以及路面实际坡度情况,并将这三部分整合成轿车零部件热损害试验工况。通过整车环境风洞试验,对合成的轿车零部件热损害试验工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工况能够准确模拟出车辆实际道路运行情况,可用于评价轿车零部件使用温度是否满足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悬置元件特性对整车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史文库  孔祥瑞 《汽车工程》1997,19(2):103-107,102
本文建立了轿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和实车测试分析了怠速工况下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元件对整车振动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建模型与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分析轿车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车型控制臂衬套整车耐久路试失效问题,通过分析路谱载荷,以提高衬套抵抗大扭矩变形为目标,重新定义与之相应的试验条件,并对衬套刚度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衬套通过了新试验条件的台架验证,并通过整车耐久路试验证。台架试验和整车耐久路试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路谱载荷重新定义的试验条件合理,衬套经优化设计满足整车耐久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微型轿车主要在夏利,奥拓,云雀及五菱牌微型轿车等,其中,天津夏利牌轿车1994年共生产5.85万辆,1995年底可形成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奥拓微型矫车1994年年产量已超过万辆,截止1994年底,累计有3.85万辆奥拓轿车投放市场,生产云雀及五菱微量型轿车的2家生产企业,其生产产量及生产规模都较小,但它们都在加大投资力度,总之,微型轿车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5.
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整车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系统方案,设计了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燃料电池系统工作在准稳态,提高了燃料电池寿命和系统效率;设计了整车转矩控制策略,包括驻坡、再生制动、怠速爬行等功能,以满足整车驾驶性能要求;设计了故障诊断策略,以满足整车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最后利用试验结果对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富康轿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国产化时鉴定试验中的各个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Palmgren的方程式和累积损伤原理并结合富康轿车的整车参数,对等速万向节尺寸的选择是否合理进行了校核;提出了台架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要求;利用富康轿车变速器的载荷数据计算了耐久性试验指标以适应各供应商不同的试验设备情况;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云雀60微型轿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点,以制动减速度,附着系数利用率等为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并结合ECER13和ZBT24法规要求,对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进行分析,对该车制动性能作出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制动性能良好,符合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别克轿车动力总成(即发动机和变速器)及其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构造、材料、工艺特点、性能和可靠指标,以及动力总成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功能和系统配置;阐述了为使发动机适用于中国特定的使用环境而进行的改进设计和匹配工作,尤其是对动力总成控制模块进行的重新标定和试验验证;论述了整车及动力总成60%国产化率的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论证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蒋耘农 《汽车技术》2000,(11):43-44
1前言 云雀微型轿车是从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引进的车型,该车采用了前横置发动机及前轮驱动型式。其发动机采用了双平衡轴技术,使机体运转平稳,振动小,噪声低;配气机构采用齿形带传动,工作柔和,精度高。目前,云雀轿车已投放市场近10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动机出现了一些各种不正常现象,如发动机出现异响。虽然导致异响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机械因素造成的。本文仅对其机械异响作一探讨。2活塞敲缸2.1异响现象 发动机怠速时,气缸体上部发出一种清脆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冷车时响声明显,随着发动机温度上…  相似文献   

10.
造轿车是庞青年多年来的梦想,但数次受困于技术和准生证。青年汽车起初介入云雀,目的就在于通过贵航取得与日本富士的技术合作,同时获得轿车的生产权。  相似文献   

11.
汽车正撞吸能部件改进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张维刚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2,24(1):6-9,36
本文为了改进某一整车的前碰撞性能,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车的前碰吸能部件进行了碰撞仿真改进研究。由改进前后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碰撞仿真计算结果与改进前后的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部件的碰撞仿真设计是确保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电控汽车的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车诊断是当今汽车电控系统诊断的主要方式,国外现在正大力研制车外诊断仪,已有许多性能先进的产品,且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介绍了发达国家(日本、美国),在电控汽车诊断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对随车诊断方式和离车诊断方式的具体形式,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轿车悬架最优减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轿车悬架最优减振特性的新概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轿车的随机振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车身质心垂直振动及侧倾与纵倾,还考虑了横向稳定杆的作用,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和动态优化理论寻求该车的最优减振特性曲线和准最优减振特性曲线的表达式,为今后设计主动式悬架的调节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雨 《时代汽车》2009,(3):77-77
尽管通用在其他产品上表现不佳,但是新型增程电动车却给雪佛兰赢来了喝彩,而这款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也给通用旗下的其他车型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以车辆悬架系偏频特性及其相关参数为分析变量,依据平顺性要求对前后悬架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建立适用于车辆行驶中与平顺性相关的基本分析模型,模型中以垂向振动频率和俯仰振动频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中将车身视为缸体,针对空载、满载等工况、分析不同条件时匹配的条件以及匹配参数的大致范围。依据所建模型与相关分析,对某款国产车辆的前后悬架系的偏频进行分析优化匹配。优化结果和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了所用方法与结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道变换进程中驾驶员视点转移数据较少的问题,设计了实际跟车数据采集方案,以哈尔滨市小客车和大客车驾驶员作为观察对象,拍摄记录了他们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视点变换情况,如注视时间及注视点变化等数据。筛选759次车道变换数据作为有效样本,着重分析了驾驶员各视点停留概率和两视点之间转移概率的分布规律,得到驾驶员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特性,为制定驾驶员车道变换操作准则和开发车道变换预警系统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述热带沙漠气候环境下汽车空调制冷性能的研究,对热带沙漠气候环境下整车空调系统的舒适性温度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某车型出口迪拜的空调系统改进性开发为实例,从系统架构、性能指标、部件布置和试验验证等方面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汽车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车体6个自由度加上前轮转向系统1个自由度的汽车数学模型;该汽车数学模型不需引入很多的人为假设;可以实现给定汽车前轮转角,也可以不给定前轮转角;不依赖需要复杂测定的侧向力函数及相关模型参数;考虑了轮胎的滚动特性。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的仿真软件,该软件能够满足所建模型的校验和在特殊工况下的仿真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该软件使之服务于汽车运行的其他方面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is work reports on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a real passenger vehicle in a large wind tunne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ar inclination on underhood cooling. The vehicle??s underhood is instrumented by thermocouples that measure the temperatures of many underhood components during different car functioning modes. Measure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thermal functioning points at car speeds 90, 110 and 130 km/h.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engine was in operation and the front wheels positioned on the test facility with power-absorption-controlled rollers. Three car inclinations are investigated: flat, uphill and downhi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 inclination, even if very small, ca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underhood cooling and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controlled in experimental tests. It was shown that down-hill and up-hill inclinations increase temperatures of components, air zones and engine parameters in the underhood, with higher effect for the down-hill inclin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constant-speed driving phase are higher than in thermal soak phase.  相似文献   

20.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