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结合山西省离石黄土连拱公路隧道,进行黄土连拱隧道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研究:正洞上下台阶法与侧壁导洞法施工方案比较研究;先左洞(靠山一侧)施工方案和先右洞施工方案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偏压黄土连拱隧道应采用先开挖靠山一侧的侧壁导洞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2.
隧道施工是个动态过程,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经常变化。为了配合施工及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定,常常会发生隧道设计变更。利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老庄隧道设计变更进行了计算,以分析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静华  陈强  田万良 《公路》2024,(1):416-424
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全过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前期策划,现设计为无轨施工斜井,计算斜井加隧道主线施工需风量,对风机选型,分阶段施工通风设计,从而对大巴山隧道中间段进行通风设计,保障隧道正常施工。结合特长隧道施工计划,划分为多个阶段,利用不同的通风方式,完善隧道施工通风设备,将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最优化,为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大跨度隧道的基本施工方法和辅助施工方法,结合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工程中后岗隧道和陈家桥隧道的施工,对大跨度隧道施工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邻近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某基坑项目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单侧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轨道交通隧道单侧进行基坑施工时,隧道的变形跟基坑与隧道间距、基坑开挖深度以及隧道埋深有关;当基坑与隧道水平间距大于30 m时,单侧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小,而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时,对邻近隧道结构变形影响也增大;隧道与基坑水平距离、基坑开挖深度对隧道衬砌轴力值影响不大;水平间距大于30 m后,基坑施工对隧道弯矩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盾构隧道精益施工是精益思想在大型盾构隧道建设中的应用,是结合隧道施工特点的理论创新。针对大直径盾构工法,引入起源于汽车制造业的精益思想,提出盾构隧道精益施工体系,并结合钱江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对盾构隧道精益施工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盾构隧道精益施工的5S现场管理、盾构隧道精益施工标准化、精益运输模式以及PDCA循环,提出了全新的盾构隧道施工理念,并在实际工程中证明了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徐恕 《公路交通科技》2010,(11):140-142
本文结合甘肃省平定高速公路静宁隧道施工情况,对软弱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隧道涌水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复杂问题.隧道施工时,涌水、流土和围岩失稳等问题,将导致工程造价增高、施工困难、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及工期延长等问题.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例,对隧道区作专项水文地质勘察,对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隧道施工所需的支护参数,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保证,为类似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岩土隧道分析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上跨厦深铁路隧道的新彩隧道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通过对比隧道在暗挖、明挖两种情况下的施工力学行为,根据计算结果(变形、位移、曲率半径、衬砌最大弯矩、锚杆最大轴力)评价了两种隧道施工方法的安全性,从而为该隧道稳妥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申玉生  赵玉光 《公路》2005,(4):194-198
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通过对偏压连拱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隧道围岩在地层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围岩变形。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整体由左洞向右洞方向偏移;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最大的工序发生在隧道旌工由单侧过渡到双侧施工时。在施工过程中偏压连拱隧道的现场测试与分析,不仅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有江 《隧道建设》2009,29(3):367-370
燕尾式隧道是国内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它由小间距隧道、连拱隧道、大拱隧道、明洞组成。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昌至恩施段八字岭隧道出口便采用了此结构形式。作者作为参建技术负责人,通过参与设计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施工方案交底的编制、施工管理等建设过程,对燕尾式隧道的设计及施工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们交流。考虑到篇幅之限,重点阐述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施工工艺及有关细节在此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对新施工机械——TBM掘进机,施工新组织措施一长隧短打、短隧延长,水下隧道施工新方法一悬浮隧道,新施工技术一冻结法技术进行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价值工程手法评估2变电所间输电线路计画采双孔推管或单孔潜盾隧道施工法时,分别对:隧道内电缆接续需求与施工环境冲击影响、电缆通风冷却散热、电缆延放方便性、电缆分阶段扩充方便性、隧道施工难易性、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物影响、工期、成本等因子进行研讨。计画综合评估采单孔潜盾隧道施工,运用增大螺栓尺寸以缩小环片螺栓间距对策提升环片组立精度进行急曲线隧道施工以避开民房,另隧道路线位于地下水位下之紧密卵砾石层地盘并遇巨石,中途更改潜盾机盘面克服紧密砾石障碍挑战。  相似文献   

14.
周建军  杨振兴  郭璐 《隧道建设》2014,34(11):1031-1035
为了研究交叠隧道不同交角下后建隧道盾构施工对地表及既有隧道围岩的影响,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静力应力应变分析。结果表明: 地表沉降等值线形状与叠交隧道平面投影类似;随着交角变大,交叠处既有隧道拱顶(仰拱)沉降逐渐变小,但变化量不大; 交角为15°~45°时,既有隧道围岩变形沿轴线的变化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今后交叠隧道线路规划和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为优化盾构施工参数,有效进行施工过程控制,保证科学合理、安全优质地完成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崔齐飞 《路基工程》2015,(6):174-177
以襄渝铁路下行线新大成隧道碎石道床沉降病害整治工程为依托,利用物探手段和室内试验对病害进行分析,结合运营铁路隧道维修管理特点,采用注浆技术整治隧道道床沉降,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注浆技术在隧道施工封锁天窗内施工,对铁路运输生产影响小,施工较为便捷,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17.
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城市公路隧道、近接建筑物箱型基础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及其对隧道路面沉降和应力的影响,探讨了近接建筑物施工引起建筑物箱型基础变形、侧倾和附加应力的变化规律,验证了采用围护桩加固对于减缓和控制盾构施工对公路隧道、建筑物基础沉降、侧倾和附加应力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肖晓春 《隧道建设》2015,35(1):46-52
为突破雨季排洪难这一制约吉隆坡发展的瓶颈,并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同时解决城市排洪与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SMART隧道。文章介绍了SMART隧道的线路与3种运营模式,根据地质情况,对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最终推荐采用盾构施工的方案,从结构设计、防水设计、防灾减灾设计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方面介绍了SMART隧道的设计情况; 从盾构设备选型、隧道主体施工、盾构施工过程中所接受的调整以及应对措施介绍了SMART隧道的施工情况。工程主体为1条长9.7 km、内径11.8 m的超大断面隧道,中间的3 km区段兼作泄洪与交通隧道,在不过洪的情况下可作为1条双向4车道的交通隧道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该工程也因此成为多功能集约化隧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巉柳高速土家湾黄土公路隧道,在将集排水施工质量和防水施工质量视为重点的前提下,分别对已在建隧道的防排水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分析了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提出了巉柳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的要求,及主要应检查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伟 《路基工程》2019,(3):199-204
城市隧道建设中,由交叉重叠的隧道施工引起对周围环境的多次干扰通常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对地面结构和既有地下工程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和隧道变形,确保隧道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依托某地铁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先下洞后上洞的开挖施工条件,计算上下洞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既有隧道连续墙侧移和下洞隧道断面收敛,分析总结了重叠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引起周围环境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