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嘉绍大桥主墩的防撞设计为背景,比较了浮式消能防撞钢套箱和固定式消能防撞钢套箱2种桥墩防船撞方案。由于固定式套箱方案具有自身强度好、适应恶劣水文条件能力强、阻水面积小、防撞效果好和经济实用等特点,最后选作嘉绍大桥最佳防船撞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桥墩设计防撞方案进行了防撞性能分析,验证了防撞设施的有效性,为类似工程防...  相似文献   

2.
增设防撞墩是减轻内河跨航道桥梁安全隐患和提高桥梁防撞能力的一个主要工程措施。为批量解决内河跨航道桥梁的防撞设计问题,本文结合桥梁防撞标准,对防撞墩的标准化进行探讨和分析,提供标准化思路和相关设计成果,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峰  顾祥奎 《水运工程》2013,(10):194-197
以东海大桥桥墩防撞方案设计为背景,论述复杂环境下桥墩防撞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比若干可行方案。引入港 口工程中常见的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构造一种新型的桥墩防撞系统,并给出具体构造,其良好的受力条件和地基适应性 表明:用于桥墩防撞设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设计构造措施对同类环境下桥梁防撞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新  胡亚安  黄群  马仁超 《水运工程》2016,(12):204-208
为考察某升船机船厢防撞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设计船舶现场实船撞击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以设计速度船首、船尾撞击防撞装置,船舶均被防撞梁有效地阻拦;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缓冲油缸的油压、活塞杆受力和行程增大,工作特性与设计基本一致;船舶线型、撞击位置对防撞梁运动、受力、缓冲时间等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弧形自浮式防撞设施能够有效解决大水差拱形桥梁的防船撞问题,其运行可靠性关系到防撞设施日常运行的灵活与稳妥,对其进行研究尤为必要。采用性能可靠性评估模型评价防撞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将可靠性量化为防撞设施随水位变化自适应浮动的驱动力值大于浮筒阻力值的概率。为了提高试验的效率,采用强化试验原理,对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弧形自浮式防撞设施机构模型,并在防撞带与浮筒连接部布置多个应变测量单元,监测防撞设施随水位自适应浮动过程中的应变变化。强化试验条件下,共进行了25个往复升降试验,结果表明25次试验中均未出应变输出结果异常的现象,说明在25次试验中未出现一次浮筒卡住的情况,证明所设计的防撞设施结构运行可靠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风机基础可能遭遇的船舶撞击的风险出发,提出了船舶撞击风机基础的概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防护成本和撞击损失的比较分析确定撞击标准的方法。进而提出了海上风机基础防撞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就风机基础防撞设计所涉及的船舶撞击力的计算方法和风机基础防撞设施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阐述。初步阐明了海上风机基础防撞标准的确定方法和海上风机基础防撞设计的思路,可供海上风机基础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大型跨海桥梁防撞研究的特点,根据桥区的环境特点和防撞要求,提出适合大型跨海桥梁主通航孔的防撞方案.通过对桥梁防撞方案进行选型研究,考虑采用释能附体钢套箱保护桥梁的主通航孔桥墩,这种防撞设施占用航道空间少,易于制造和维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采用双层组合模块化防撞钢套箱设计,应用大量自动化焊接、涂装设备,保证大型防撞钢...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江下游航道条件的改善,船舶大型化发展、船舶流量增加,通航桥孔桥墩防撞要求提高,有些已建老桥抗撞能力不足,需增加防撞设施。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法和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了桥墩增加防撞装置后多个典型工况下的船撞力,对设计的防撞设施的消能效果进行评估,对极限工况进行辨别,并提出了桥梁运营管理的综合施策建议,为类似老桥增设防撞装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内河船舶运输行业发展导致船舶数量和体积不断增加,传统船舶防撞系统测距已经难以满足船舶防撞要求。对此基于无线传感网络设计内河高密度船舶单片机激光传感防撞系统。以激光测距传感器作为船舶核心防撞感知子系统,搭配外围单片机组成主控制器组成船舶核心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收发控制指令;设计双向自由度底座,提高激光测距监控范围;利用C语言通过KeiluVison4作为编译完成系统主监控程序和数据采集程序设计,实现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内河高密度船舶单片机传感防撞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防撞系统,设计的单片机激光传感防撞系统正向距离信号有效辐射域提高35.5%,负向距离信号有效辐射域提高17.5%,可以有效提高船舶激光有效防撞测距。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某码头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高水位差柔性防撞桩簇的设计分析要点。基于NL计算方法,推求高水位差防撞桩簇的弹性系数变化规律,通过各桩作用点位移相协调和力的平衡来对桩簇水平力、能量分配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桩簇内力和变位,对防撞桩簇的设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水位差防撞桩簇应分区段选用不同型号的护舷,以发挥护舷吸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祝世华 《港工技术》2011,48(6):12-14,49
结合东海大桥防撞综合体系的研究成果,论述在海上大型桥梁的非通航孔附近设置防撞设施的必要性,以及海上大型桥梁防撞综合体系的构成、主要功能和作用,可为今后我国海上大型桥梁防撞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天兴洲大桥的工程特点和设置防撞装置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该桥梁防撞要求的等截面桥墩防撞设施,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船与该防撞装置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桥梁设计所关心的技术指标,满足了设计破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且美化桥梁的外观形象,通常在桥梁上安装防撞护栏,这是一种必须的结构物。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影响防撞护栏外观质量的因素,从设计、拌和、浇筑和拆模等流程入手,研究了防撞护栏外观质量的防治措施,保证了混凝土防撞护栏的外观形象。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效果差,发生碰撞次数较多,为此设计一种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利用船舶操纵性的网络分析模型充分分析船舶航行中的干扰项,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模型,并设定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目标,以此实现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实验证明,此次设计的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比传统方法控制后的发生碰撞次数少,证明了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具备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设计通航船舶尺度增大,要求的通航净空尺度增加,桥区通航水域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桥梁存在船撞风险,需实施防撞设施工程对存在风险的桥梁进行防撞保护,因此,针对桥墩防撞设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提出桥梁浮式防撞设施,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其防撞效果,研究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防撞效果,满足"大撞可防"的防撞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桥梁防撞研究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梁防撞研究这一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概述了桥梁防撞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简述了船一桥碰撞力学的计算方法和船撞桥的风险概率分析方法,同时结合上海长江大桥工程,对主通航孔桥墩进行了防撞力标准和防撞方案研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桥墩设计的防撞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验证了防撞设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7,(1):45-48
随着三峡水库175 m蓄水运行,位于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的桥区,通航宽度进一步变窄,水深增加,桥拱脚高程较低,船舶失控或走偏航道碰撞拱圈和立柱,极易导致拱桥垮塌,为防止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桥梁防撞装置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万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例,在桥梁防撞设施设计中,应用小比尺船模技术,对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了船舶碰撞防撞带不同位置,碰撞后降速的变化规律和船舶碰撞防撞带不同位置可能性的变化规律,为设计方案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珠三角地区,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建设年代较早的桥梁通航净高较低,时常发生超高船舶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的事故。在桥梁工程防撞设计中,通常只考虑桥梁下部结构,少有对桥梁上部结构防撞的设计。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撞方式,即修建水上限高架,并对其进行探索研究,给出水上限高架结构型式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情况,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合裕线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大型三角闸门设计,对船闸三角闸门的刚性防撞体系进行了有限元建模。针对2000t的船舶正常通过船闸时出现的最不利工况,开展了刚性防撞体系的船舶撞击动力分析。研究表明,刚性防撞体系可以对三角闸门主体结构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但刚性防撞体系由于消能作用差,在撞击过程中防撞面板和防撞杆件会出现塑性损伤,需要在最不利工况时对防撞体系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20.
《水道港口》2016,(5):542-546
以高桩码头端部防撞桩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m"法对不同撞击位置、方向下防撞桩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3种桩基布置型式的防撞桩结构变形和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单排直线型布置除桩轴力外,变形及内力均明显大于双排三角型布置和矩型布置;双排三角型布置和矩型布置变形和内力相当,防撞机理相似;单排直线型布置单桩变形及内力较大,选用桩的尺寸大,数量、种类少,防撞设施所占水域面积小,且工程量小。港口工程防撞桩设计中,在具备大尺度桩生产、施工的条件下,单排直线型布置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