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公路》2021,66(10):216-22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3S技术、移动数据终端等前沿科学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应用逐渐广泛,构建城市智慧绿道系统已成为趋势。分析了城市绿道人工化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城市数字化应用体系发展的需要,并总结了智慧绿道系统的运行流程、技术框架和应用范围;再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分析了智慧系统在绿道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探讨了该智慧绿道系统运行的可行性。旨在通过研究智慧绿道系统的技术框架来推动武汉市绿道网络体系的智慧化发展,同时对其他城市绿道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历经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发展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绿道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下,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绿道中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与分析,以及结合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建设的实际效果,试图探寻绿道规划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绿道建设是应对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慢行通勤、户外休闲三个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城市绿道发展的基础与问题,梳理绿道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提出了三种适合我国城市推广应用的绿道类别,即:生态绿道、慢行绿道和观光绿道,并结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现状,为城市化背景下绿道应用提供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道建设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行动。介绍了东湖绿道交通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从交通目标及对应策略、交通组织分区分级、快速路系统、到发交通、内部交通、配套交通的组织衔接等方面总结城市绿道项目交通组织及配套设施的思路,并介绍了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实施效果,可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目的进行阐述,同时对导则编制背景和编制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导则编制的指导思想,在绿道慢行道、节点及附属设施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三级绿道体系、三级绿道标识体系、三级驿站体系,并把绿道融入城市通勤交通系统,强化多模式换乘,满足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相应需求,规范指导沈阳绿道建设,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7.
常州在生态绿城实施规划中确立了6大工程建设体系,其中生态绿道网络是形成生态绿城空间格局的骨架。常州市快速路系统(高架环)是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途径,环高架生态绿道的建设也成为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基于高架沿线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环高架生态绿道规划确立了构筑特色空间展示环和生态慢行文化环的目标定位;结合高架路两侧植被选择配置和绿化建设情况,对沿线生态绿道建设进行分类引导;并对环高架生态绿道与主要道路、河流的不同类型交叉口采取不同的处理引导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系统建设引导、示范段打造和堵点处理等措施来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建设进度。目前已基本建成具有常州地方特色、方便市民通勤游憩的环高架绿色交通环线。  相似文献   

8.
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肥市第一条城市绿道——政务文化新区匡河绿道规划和设计的实例,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功能以及规划思路、设计要点。城市绿道工程是系统工程,游径选择、景观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需同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省级绿道网规划(2021—2035)》,浙江省将开启全面建设“绿道2.0”行动计划。绿道建设是实现示范性两山转化工程的具体落实,也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仙侠湖环湖绿道的上位规划和建设条件展开分析,基于湖山乡的民居村落布局与文旅资源脉络,确定了以休闲旅游结合山地体育赛事为绿道功能定位,提出了串联度假景点的沿库区总体线路及断面分段设计方案,为具有类似基础条件的特色绿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越发严重的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解决城市前期规划、城市中期建设、城市后期运营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国内城市规划业务市场拓展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优秀企业争先开展海外城市规划业务。中交一公院作为优秀设计企业之一,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利用中交集团在埃塞俄比亚超过15年的经验,利用"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对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行规划。该文作者结合自身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工作经验对海外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企业之窗     
《驾驶园》2009,(12):52-52
北京环卫生集团二清分公司 担负着北京市宣武区居民生活垃圾、粪便清运任务的北京环卫集团二清分公司,为了首都的城市建设.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营造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3.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号召,改善城市水环境,新建城市道路的绿道和人行道推荐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透水性铺装能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起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透水铺装采用最多的是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是透水路面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节约用水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为全面落实北京市节水行动方案,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制造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汽车制造企业年用水量以及节水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汽车制造业生产特点、节水措施以及用水效率等方面,提出企业用水定额标准制订方向及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汶川、日本东海岸地震对城市造成巨大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北京作为首都,抗震设防显得尤为关键。道路交通系统既是救援物资运输的通道,又是避震疏散、受灾人员安置、救援人员和工程队伍入驻及抢救转移伤员的路线,是城市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通过对北京市道路交通抗震体系的研究,从城市整体角度对抗震防灾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识别中心城区道路网中抗震设防的关键点段,初步确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抗震设防目标,并进行典型通道节点抗震疏散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江南中心绿道武九线综合管廊工程,阐述在城市中心城区建设大断面的综合管廊工程的思路和方法,介绍综合管廊穿越轨道交通、桥梁和现状明渠等工程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给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主城区 “外成环、内成网”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新格局下,中润大道西延工程的建设拉开序幕。通过分析中润大道西延的功能定位,确定工程总体设计原则,针对工程特点对设计要点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该项目道路断面形式、BIM技术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品质绿道系统建设以及关键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不断侵占自然资源,城市废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多,人们迫切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成功实施的绿道案例,分析辽源市中心城区现状自然和生态资源,构建能将这些生态资源串联起来的绿道系统结构,并给出滨水绿道、...  相似文献   

19.
在路权越来越向绿色交通倾斜的背景下,道路设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滨河路是道路设计的一种特殊形态,依傍珍贵的河道资源,设计中除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外,还应重视对于河道景观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永引南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线位平行于现状永定河引水渠,是位于河道南侧的一条东西向的滨河路。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了相似工程的可效仿性,对不同建设理念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并且在永引南路的设计中对临河空间慢行系统采用绿道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该项目目前已经通车,结合永引南路的建设效果,对今后的北京市滨河路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安全》2014,(3):126-127
<正>为建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机制,强化自觉守法和交通安全意识,全面提升首都交通安全宣传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首都文明交通行动"部署要求,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东方时尚驾驶学校股份有限公司,借鉴国内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理念和经验,精心设计、建设了北京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