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混凝土裂缝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及时有效地进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分析与诊断对于保证水运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面向问题分析与决策(POAD)建模方法,以水运工程质量项目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类为主线,构建混凝土裂缝问题主干子树作为水运工程质量智能分析与诊断系统WaterwayEngineer中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合适的知识颗粒大小,建立裂缝知识对象与知识系统中其他知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设计快速检索和推理方法,提供有效的裂缝问题分析与诊断流程支持机制,使用户的操作更简单、方便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国强  卢柯  尹文生  王毅  万佳佳 《中国水运》2014,(3):179-181,203
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是通过水运工程监督来实施的,并贯穿水运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期、施工期、交工验收及保修期等阶段。采用面向问题分析与决策专家系统(POADES)模型对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各类知识、文档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知识系统,特别设计了支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的执行机制,并提供了构建和调整监督流程树的方法。基于POADES的方法既可以增加水运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灵活性,降低监督工作的信息管理方面费用,而且还可以便于使用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基于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故障智能诊断软构件设计思想,能解决传统舰用故障诊断软件可重用性和移植性差的问题。该设计将DSS与软构件相结合,用专家系统的软构件技术舰用导航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软件。采用DSS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事实与规则2种知识表达方法,设计出一种结构化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它由专家系统、人机接口、计算机、知识获取机构、系统知识库、推理机和解释器、动态数据库、神经网络知识库、问题处理和测试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舰船动力装置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动力装置故障监控诊断的三种常用方法——热参数分析、油液分析、振动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舰船动力装置智能诊断的基于专家系统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逻辑方法和知识发现的方法,从专家系统的发展、混合智能诊断、不确定性人工智能3个方面对现代动力装置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装置故障诊断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则推理的船艇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船用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并以船艇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规则诊断推理技术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诊断系统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制;该系统为船艇柴油机的自动故障诊断、分析与排除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的集装箱船自动配积载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集装箱船配积载中箱位选配尚需依赖于人工经验知识的问题,本文运用知识推理技术设计了集装箱船自动配积载专家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原理,为未来实船集装箱自动配积载智能仪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来指导水运工程高质量实施。当前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现状与交通工程建设倡导的优质耐久、安全高效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利于水运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本文就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未来船舶综合电力系统(IPS)控件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复杂拓扑结构、智能控制和其它不断演进的组件为特征。为了提高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修复能力,为未来全电力船设计了一种智能诊断和修复系统。专家系统的基本准则和诊断的知识管理对于智能诊断与修复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智能自适应控制及其在船舶操纵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主要分析了基于模糊控制,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的几种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并与传统控制作了比较,介绍了智能自适应控制在船舶操纵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面临的主要困难与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丹 《港工技术》2023,(6):117-1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制度的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水运工程建设。水运工程建设是影响水运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工作繁重。改革开放以来,水运工程招投标制度实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存于水运建设项目的招标活动中,亟待采取可行措施进行解决。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交通领域水运建设项目招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规范招投标活动,促进水运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结合故障树技术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故障树方法是分析复杂系统失效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克服基于产生式规则的诊断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此文研究结合故障树分析法建造知识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火控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在火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更快更好地诊断和排除,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各自特点及其局限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机制,对火控系统的故障进行智能诊断。克服了传统的诊断专家系统缺少有效的自学习、自适应机制,难以解决非线性系统故障问题的不足。这对于解决火控系统多征兆、多原因的复杂故障问题,是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避碰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在对神经网络避碰决策和专家系统避碰决策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神经网络规则抽取技术,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避碰专家系统”,将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避碰专家系统的解释说明能力集成在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中,不仅解决了避碰专家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瓶颈”问题,而且还解决了神经网络避碰决策过程的“黑箱”现象,提高了系统决策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78-82
根据轮机模拟器考核评估的需求,设计智能评估系统基本组成和功能,分析系统的一般原理。智能评估系统的评估算法结合专家系统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高评估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结合实际开发经验,具体介绍某模拟器智能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化造船背景下,为了将知识管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舰船动力装置设计领域.本文在分析当前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舰船动力装置设计知识的获取途径.组织方法,存储方式以及知识重用流程构建等知识管理过程的相关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PDM系统,以智能搜索引擎.知识地图、产品结构树为主要应用手段的知识管理技术方案.最后在.net平台上进行实现,并结合设计过程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铅锌冶炼过程的故障诊断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结合应用于密闭鼓风炉冶炼铅锌过程的故障诊断,提出并设计了铅锌冶炼过程的集成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诊断策略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彭友  刘玉君 《船电技术》2005,25(4):37-39
本文针对目前的诊断系统大多是面向单一的诊断对象和诊断方式,提出了智能故障诊断通用平台的概念,意在通过此平台实现全船设备的故障诊断.系统采用Matlab和VC混合编程的方式,BP神经网络同专家系统相结合来构造知识库并介绍了此平台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张进才  陈顺怀 《江苏船舶》2009,26(3):9-11,40
为了在方案设计阶段给船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本文根据智能协作原理中的Agent技术,提出了建立船舶设计咨询服务系统的思想,并从系统层次、结构功能的角度阐述了该服务系统的构建框架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黄国栋 《中国水运》2006,6(4):123-124
分析了在山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中推行机械设备租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列举了当前山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山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机械租赁市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是生产要素流通的载体,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水运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运输方式,在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凸显的新发展格局下将如何发挥作用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水运在双循环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利用VENSIM PLE软件,从系统的角度构建水运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水运如何通过畅通循环中的堵点、痛点来促进双循环,在此基础上构建水运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系统流图进行仿真分析及政策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水运与内外双循环将继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扩大水运投入政策、绿色环保政策及均衡发展政策均可较为显著地促进内外贸易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结果对畅通内外循环、推进新发展格局建设和实现水运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