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懿  周泽昶  杨礼明  周乾 《公路》2024,(1):289-295
环氧树脂脆性强、柔韧性低导致环氧沥青抗裂性能差,为改善环氧沥青的低温性能,需进行增韧改性。通过自行合成的聚氨酯用于环氧树脂改性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将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于沥青改性,通过微观测试和宏观试验确定了聚氨酯改性环氧的掺量及改性机理,评估了聚氨酯/环氧改性沥青的黏度特征、微观相态分析,通过其力学性能确定聚氨酯/环氧的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会与环氧中的羟基发生化学接枝,增加化学交联点,改善了环氧树脂的韧性,聚氨酯的最佳掺量为20%。黏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聚氨酯环氧掺量改性沥青的黏度均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增加,聚氨酯环氧掺量越高,改性沥青其黏度增长越快。拉伸试验表明,当聚氨酯环氧的掺量为40%时,其力学性能优异,且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是一种新型的路面铺装胶结材料。为推动聚氨酯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基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国内外最新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从聚氨酯与沥青的相容性、沥青性能试验和水对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从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等方面探讨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多孔隙聚氨酯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研究了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除冰性能、吸声减振性能。综述分析表明:聚氨酯可降低沥青的针入度值,提高沥青的延度值和软化点。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可提高沥青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在聚氨酯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可使沥青间氢键更加牢固,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路用性能试验表明: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优异,低温性能也得到了改善,但水稳定性能一般;多孔隙聚氨酯碎石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热性能和抗疲劳能力较好,但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需要提高;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加,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劈裂荷载、残留稳定度增加,飞散损失值下降;因聚氨酯和橡胶颗粒具有一定的弹性,聚氨酯橡胶颗粒混合料的除冰性能、吸声和减振性能优越。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聚氨酯作为改性剂,对比研究了不同聚氨酯掺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了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提高的机理;对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对聚氨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氨酯的掺量增大,高低温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改性效果变好,且远超过规范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车上除了使用常见的发泡聚氨酯材料制作零件外,还大量使用非发泡聚氨酯材料,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灌封材料、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胶粘剂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使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对相继出现的焦油型聚氨酯、聚氨酯、有机硅、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等填缝胶的各种性能做了系统的比较。通过综合比较,确认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是比较适合中国公路情况的填缝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高性能的绿色环保材料——聚氨酯混合料,在前期调研、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聚氨酯胶黏剂的贮存方式,并对石料、纤维等进行了质量控制;确定了聚氨酯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用量并测定了黏层油的技术指标;对于黏层油的撒布施工及聚氨酯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养护等工序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托建德至江山公路工程项目,完成了聚氨酯混合料试验路段的铺筑。对养生结束后的试验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聚氨酯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及渗水系数分别为98%、1.1 mm、1.34 mm、68 BPN及185 ml/min,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证明聚氨酯路面的铺筑及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合理可行。试验路段的成功铺筑可为聚氨酯路面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泡沫塑料已成为汽车轻量化采用的重点用材。该材料具有耐磨、耐低温、耐油、减振性能好和质量轻等优点。汽车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种类分为软质、半硬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聚氨酯自结皮泡沫塑料及增强反应成型聚氨酯等。另外,介绍了该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对基质沥青掺加聚氨酯进行改性,在对聚氨酯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优化基础上,分析了聚氨酯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对聚氨酯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当制备温度为120℃、剪切速率为2 400 rmp、反应时间为1.0 h、存储时间为1.0 h时,聚氨酯改性沥青性能较优;2)随着聚氨酯掺量的增加,聚氨酯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呈先降后增趋势,而软化点和延度则呈先增后降趋势;3)相对于基质沥青,聚氨酯改性沥青老化后的3大指标变化幅度较小。该结果可为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适用多雨地区聚氨酯碎石防排水型基床结构,并对结构的渗透系数以及力学特性开展试验,最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普通基床和聚氨酯碎石强化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渗透系数随着聚氨酯的掺量逐渐减少,聚氨酯掺量8.00 %时,渗透系数小于10?4 cm/s,满足高速铁路防渗要求;80 ℃高温下聚氨酯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分别衰减58.02 %,41.70 %,浸水以及自然状态下衰减较小;铺设聚氨酯碎石后动响应与普通基床结构类似,但聚氨酯碎石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能够进一步减弱基床的振动响应;为减少铺设聚氨酯碎石强化层后基床建造的经济成本,聚氨酯碎石的经济合理厚度宜控制在5~8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列车荷载与水耦合作用下级配碎石层水致损伤问题,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水环境-动载耦合作用下,聚氨酯级配碎石层的长期受力和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论:聚氨酯掺量达到8 %时,聚氨酯级配碎石孔隙率达2 %左右,聚氨酯成膜厚度较厚,浸水后聚氨酯级配碎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回弹模量基本保持不变;在长期动载作用下,聚氨酯级配碎石层累积变形、动压力以及动孔压在注水前后变化较小,有良好的力学行为和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水力损伤病害问题严重,按照多雨地区基床表层多功能组合结构的设计思路,拟定了基床表层全段面聚氨酯防水基床表层结构。以聚氨酯碎石防水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水力耦合作用力学性能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其力学行为。聚氨酯防水层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受力情况良好,有效减弱了应力集中和动力响应;同时发现聚氨酯碎石防水层厚度控制在5 ~ 8 cm范围内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乘用车座椅是车内表面积最大的零部件,是车内空气异味与VOC的主要来源之一.将改性后的活性炭加入到聚氨酯泡沫反应体系中,得到1种能持续吸收聚氨酯泡沫中残留的小分子异味物质的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的改性活性炭在异氰酸酯溶液中的分散性,找到了活性炭填充的最佳粒径范围.在保证聚氨酯泡沫力学强度的基础上,填充的活性炭起到良好地吸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焦油型聚氨酯和本实验室研制的新型有机硅改性聚氨酯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更新换代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圣帆 《汽车技术》1994,(11):41-44
在设计制造聚氨酯转向盘时,应注意考虑如下工艺性:转向盘形状对材料收缩性的影响、辐条的工艺性、排气孔的工艺性、聚氨酯材料的亲和性、固化时间、脱膜剂的使用、发泡剂的作用及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拜耳防腐蚀聚氨酯涂料技术发展及其在欧美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防腐蚀聚氨脂技术的优势及其发展,并例举了该技术在欧美一些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海 《客车技术》2006,(6):42-43
简要分析了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阐述了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在客车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聚氨酯混凝土因强度形成影响因素多而导致压实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捷直观的压实时机确定方法。首先针对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混凝土设计了一种贯入阻力测试系统,将容许空隙率(1.5%~4.0%)作为压实效果评价标准,通过重复性试验确定可压实贯入阻力范围值,提出以聚氨酯混凝土贯入阻力量化其固化反应程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以催化剂用量为唯一可控因素的施工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湿度及催化剂用量代表性组合的试验条件下,当聚氨酯混凝土的贯入阻力在可压实贯入阻力值范围(0.20 kN±0.03 kN)内时,其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可满足容许空隙率(1.5%~4.0%)范围要求,相应的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相关系数高(R2=0.89)且差异性极显著。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修车过程中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金属漆膜出现水泡、油泡、气泡、发软、针孔等缺陷的机理、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