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浮置板轨道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2,(4):12-15,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运营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本文简述了地铁减振降噪的必要性,以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减振轨道类型,并着重介绍了浮置板减振轨道的设计和在广州地铁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天津地铁1号线轨道系统中,采用新型高弹性减振扣件、新型橡塑套靴弹性短轨枕等减振降噪的创新技术.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新型高弹性减振垫板及减振接头夹板等技术在本线的应用做了介绍,可作为今后其他地铁工程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地铁与轻轨》2003,(1):35-39,60
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噪声产生的根源、噪声传播规律,介绍了广州市地铁2号线应用多项减振降噪技术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应优先考虑在轨道结构方面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弹性短轨枕轨道和浮置板轨道的减根降噪原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装配式轨道技术实施了国内首次地铁库内轨道原位换铺试验,在同一条库内线分别对9种轨道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装配式轨道能够无损、快速拆卸和安装,综合施工速度达到150 m/d;除测试速度为15 km/h时聚氨酯减振垫(满铺)振动插入损失小于减振扣件B外,其余速度条件下减振垫振动插入损失均大于减振扣件;三种测试速度下5 km/h振动插入损失最大,15 km/h振动插入损失最小;库内地面振动源强随测试速度提高而增大;同时满足所有速度条件下上盖结构白天和夜间振动要求的减振轨道结构有橡胶减振垫A、聚氨酯减振垫(条铺)、橡胶减振垫B。  相似文献   

5.
盾构中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北京地铁13号线在国内首先采用钢弹簧浮置板减振系统,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技术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特殊高端减振的最佳选择。随着这项技术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取得了理想的减振效果,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上海地铁4号线是国内首次在盾构中采用钢弹簧浮置板的工程,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特殊盾构减振地段中都用上了这项技术,北京地铁5号线铺设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系统均位于盾构地段。由于5号线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道床设计和以往的不同,在这里就盾构中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设计进行抛砖引玉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铁减振板式轨道作为一种新型轨道结构,具有质量高、施工快、维修少等特点,在地铁线路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为揭示地铁板式轨道减振效果,选取天津地铁5号线板式轨道、现浇整体道床断面,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动力学行为和减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浇整体道床相比,地铁板式轨道降低了轮轨横、垂向力和安全性指标,有利于行车安全;由于板式轨道整体刚度较低,钢轨垂向位移略有增加;板式轨道与整体道床结构振动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且板式轨道减小幅度更为显著;与现浇整体道床相比,除轨道板振动加速度增大外,其余结构加速度均一定程度减小;板式轨道隧道壁处时域上减振明显,频域上全频段减振,最高减振达16.92 dB。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6号线是首条全高架采用"U型梁+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的地铁快线,为检验是否存在系统共振,考察行车安全性指标和桥梁结构振动情况,本文通过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系统固有频率以及车辆、轨道、桥梁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期指导深圳地铁6号线桥梁、轨道结构设计实践。研究结论:(1) U型梁与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自振频率相差较大,二者发生低阶共振的可能性较小;(2) U型梁上采用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以后,行车安全性指标、轨道及桥梁动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3)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可降低桥梁结构振动5~8 d B;(4)本文所采用的系统动力检算方法,既验证了"U型梁+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对国内地铁高架线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深圳地铁列车在不同轨道结构上运行时的相关振动性能,对深圳地铁1号、2号线试车线列车运行时引起的地面振动进行在线实测,并对相应测试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比较有砟轨道和铺设有橡胶隔振垫的轨道轨枕处及地面的振级。结果表明:列车在铺设有橡胶隔振垫的轨道上运行时,引起的地面振动有明显的减小,轨枕处的减振效果为4.05 dB,距轨道中心线6.0 m处地面的减振效果为6.08 dB,距轨道中心线7.5 m处地面的减振效果为8.70 dB,橡胶隔振垫减振效果明显,采用橡胶隔振垫是一项有效的地铁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铁A型车辆在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上行车时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以深圳地铁某线路实际铺设的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不同等级减振轨道的地铁A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铺设其他两种等级减振轨道,铺设高等和特殊减振轨道时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增幅超过30%,车体垂向Sperling平稳性指标增幅超过5%;钢轨垂向位移增加明显且钢轨垂向位移的标准差增加了约3倍。主要结论为:采用高等级减振轨道会一定程度恶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和乘客乘车环境,在实际选取不同等级减振轨道时应综合考虑地铁车辆的行车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地下轨道实验室的减振实验,从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梯形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减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对28 Hz以上频段引起的振动,减振效果可以达到40多dB,可用于振动敏感区域的地铁隧道减振。为梯形轨道能够应用于地铁隧道减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韦安祺 《铁道勘察》2022,(2):109-114
道岔是轨道结构轮轨冲击的重要来源,也是地铁轨道减振降噪的薄弱环节与技术瓶颈.为解决有上盖物业开发地铁车辆段轨道道岔减振设计难题,通过文献调研,在总结地铁车辆段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的基础上,针对道岔这一特殊轨道结构,对比多种国内外道岔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①可动心轨辙叉最大减振效果约6 dB;②扣件减振效果一般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具有道岔和轨道接头多、曲线半径小、列车行车速度低等特点,其轨道结构的减振设计一般参照地铁正线,实际减振特性尚不明确。为掌握双层非线性扣件在车辆段内轨道道岔运用效果,对车辆段内减振道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能够减小钢轨传至扣件减振层以下的道床和盖板地面处振动,但扣件减振层以上的钢轨处振动显著增大;车速20 km/h时,辙叉处道床和盖板地面分别衰减6.6 dB和4.1 dB,钢轨处增大8.6 dB;(2)采用双层非线性扣件后,钢轨振动在大部分频段范围都增大,其中在10~20 Hz最为显著;道床在60~400 Hz之间衰减比较明显;盖板地面处衰减主要在20~60 Hz之间,但在5 Hz和10 Hz附近出现一定的放大;(3)减振道岔处钢轨-道床传递损失明显大于普通道岔,振动从钢轨传至道床处时,在1 000 Hz范围内都发生了衰减,其中在20 Hz以内衰减最为显著,衰减量在35 dB以上;(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道工程减振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不同轨道结构减振效果测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地铁运营期间,通过对采用浮置板、弹性支承块及弹性扣件轨道的轨道结构和隧道壁的振动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不同地铁轨道结构的减振效果,为今后地铁轨道结构设计选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科技交流》2003,33(2):144-150
本介绍减振降噪型轨道在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弹性短轨枕轨道和浮置板轨道的减振降噪原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州地铁1、3号线邻近郑州二七纪念塔。该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地标,是对变形敏感的建筑。通过回顾地铁建设和运营对二七塔的保护设计,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标准、保护措施、计算方法、运营减振分析等。提出了对文物保护以"线路绕避加深、工法首选盾构、地层加固隔离、轨道无缝减振"的总体解决思路,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轮轨动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减振轨道结构参数对地铁车辆横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弹性扣件减振轨道上车辆的轮轨安全性指标略小于其他3种减振轨道.  相似文献   

17.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39-39
5月15日。南京地铁1号一期开始试运行。为其进行总体设计的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设计师向记者介绍,南京地铁创造了国内“三最”,即国产化率最高、综合造价最低、采用新技术最多,其中部分技术还将在北京5号线0号线和10号线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以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为背景,从地铁轨道减振方式与路段的确定、减振产品的比选出发,阐述地铁轨道减振的基本原理和措施,采用环评验收数据进行减振效果评价,提出进一步提高地铁减振的效果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直线电机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该系统中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仍然是一个在不断探索和延伸的课题。广州地铁5号线直线电机轨道工程中首次采用我国自行研究生产的减振降噪扣件—G JⅢ型减振降噪扣件,即双层非线型减振降噪扣件,介绍G JⅢ型减振降噪扣件的施工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5号线地下线减振措施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沿途多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要求,北京地铁5号线采用了多种减振措施.其中地下线在一般减振、较高减振和特殊减振要求的地段分别安装了普通扣件、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对北京地铁5号线地下线一般减振、较高减振和特殊减振地段进行了现场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比较了各测试断面钢轨、道床和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