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冬季,由于气温的下降,汽车变得很难启动。一些人习惯将发动机启动起来以后原地进行一下热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发动机本身的温度,有利于柴油在气缸中与空气更加均匀地混合后进行燃烧做功;另一个方面通过原地怠速的运转,带动柴油机润滑系中的机油能够充分地到达发动机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润滑,以减小不必要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当然适度地热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将汽车长时间地热车,认为这样做能够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下面我们重点讲解一下柴油发动机长时间热车的危害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正>故障现象:一辆装用电控发动机、尚未跑完初驶的新东风EQ1092型汽车,发动机凉车状态下运转正常,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运转明显不平稳;热车启动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一辆2003款HFC6470A瑞风商务车,因发动机热车易熄火来我公司报修。此车装配韩国现代G4JS 2.4L双顶置凸轮16气门电控汽油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已行驶142000km。故障诊断:据驾驶员陈述,该车自去年夏天就出现过热车易熄火现象,原地停车长时间打空调后发动机会熄火,熄火后稍等片刻,发动机能够正常启动且行驶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郭少平 《汽车运用》2006,(10):33-34
长时间原地热车,既费油又毁损发动机提起“热车”,也许大多数驾驶员都会不屑一顾,热车谁不知道啊?然而,很多驾驶员甚至是老驾驶员还真的不会热车。笔者平生见过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一个驾驶员驾驶一辆崭新的猎豹牌越野车,每次出发前的热车时间居然达20分钟以上,不但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而且电磁风扇启动达10多分钟。问其为何如此,回答说:“热车的时间越长,对发动机越好。”可见他的“爱车”之心与超长的“耐心”。原地热车本来是件有利于汽车发动机的好事情,特别是冬季,外界气温低,就更有必要对车辆进行适当预热。汽车起动后不能马上行驶,因…  相似文献   

5.
马宝才 《驾驶园》2007,(4):48-49
记得当年学车的时候,师傅总是嘱咐早晨出车前,要在着车后"原地热车"十来分钟,千万不可着车就起步走车,如此可减少机件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一)长时间原地热车和不热车。原地热车本来是件有利于汽车发动机的好事情,特别是冬季外界气温低,就更有必要对车辆进行热车。汽车起动后不能马上行驶,因为刚起动的汽车发动机转速相当高。但热车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不但费油还毁发动机。也不能发动车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抬离合器就走,说是在行走中热车,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让车在自然怠速的情况下直至水温开始上升,怠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再出发。对于有些在说明书上特别提示过的,车辆可以采用在发动机起动约30~40秒钟后,以中等速度慢慢上路,等温度指针升起后再加速的方法热车,注意遵循。  相似文献   

7.
董华峰 《驾驶园》2011,(8):58-59
车身在怠速时抖动明显,一般要先观察热车前提下怠速时转速表是否稳定。若转速表显示不稳定,则可能的故障原因如下:1.怠速开关不闭合故障分析:怠速触点断开,ECU便判定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工况状态。此时ECU根据空气流量计和曲轴转速信号确定喷油量。而此时发动机实际上却是在怠速工况下工作,进气量较少,造成混合气过浓,转速上升。当  相似文献   

8.
1巡航系统简述 巡航系统是为了减轻驾驶员频繁踩油门的次数,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而研发设置的。即只要进入巡航,驾驶员可以不踩油门,发动机电控单元根据各个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对控制器的喷油时间和喷油量进行调节,从而实时地控制调整车速,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9.
电控系统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码,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然而在对汽车维修时,若仅仅靠故障代码寻找故障,往往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实际上故障代码仅仅是电控汽车ECU认可的一个"是"或。"否"的界定结论,不一定就是汽车的真正故障部位。因此,在对电控汽车进行使用维修时应综合分析判断,以防出现诊断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故障描述1辆2006年底购得的宝来1.6手动轿车,配置BJH发动机,行驶12万多km。此车在热车有时不易起动,冷车或者是熄火2至3小时后,就能顺利起动发动机。热车起动困难的常见原因有2种:一是混合气偏浓调节,一般表现为喷油器渗油或水温感应塞感应水温信号偏差(指示低温)引起;二是电控系统相关部件热性能差导致偶发性工作失效。诊断与维修过程1.首先利用VAG1552读取故障码,得到以下5个故障码:17609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