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冷却水温度对柴油机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柴油机工作时,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气缸内温度高达1800~2000℃,燃烧热能只有40%左右被转变为机械能,用于驱动汽车行驶,而20%~30%的热能被冷却水带走,并散发到大气中。因此必须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冷却,以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中工作,使发动机具备较高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工  相似文献   

2.
开发背景 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由于工作原理所限,发动机的热能转换效率仅为30%~35%,而通过排气浪费的热能竞达30%~35%.发动机排气不但浪费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热能,而且排气中含有因燃料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也给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燃油(气)发动机在可燃混合气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2 073~2 375 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的冷却.  相似文献   

4.
节温器又名调温器(Thermostat),它的作用就是调节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下工作。一般说,发动机上通过冷却水散发出去的热能约占所耗燃油能量的25~30%。发动机水温过高会引起燃烧室温度过高,造成敲缸、爆震,使发动机易于损坏;水温过低,又使过多的热能被冷却水带走,造成能源浪费,磨损大大增加。节温器置于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高达2073~2375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地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了水泵、冷却风扇、散热器及相关组件。其中冷却风扇将消耗发动机功率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07,(30):33-33
汽车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温度可高达2073~2375K。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加以适度的冷却。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了水泵,冷却风扇(驱动风扇的离合器),散热器及相关组件。  相似文献   

7.
<正>夏季气温高,是发动机过热、"开锅"等冷却系统故障的高发期。如何预防发动机过热,远离发动机"开锅",就成了夏季养车的必修课。发动机是将燃油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小部分热能会被有效  相似文献   

8.
1 概述小松 PC2 0 0 - 5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中设有自动预热与预防过热功能。在发动机起动后 ,如果冷却液温度太低 ,可自动提高发动机转速 ,以预热发动机 ,即所谓的自动预热功能。如果发动机在运行中 ,冷却液温度升得太高 ,可自动降低泵负荷和发动机转速 ,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即所谓过热防止功能。2 自动预热功能发动机在水温低于 65℃以下运行称为过冷运转。当挖掘机冷却液尚未热就作业 ,会引起过冷运转。此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低 ,柴油在燃烧室温升较慢 ,滞燃期长 ,恶化燃烧过程 ,起动性能不良 ,大量的热能被冷却液带走 ,造成能源浪费 ,…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在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只有30%变成动力,其它约30%的热能随废气排出,约10%的热能用来克服发动机本身的机械阻力,其余30%的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残留在发动机内.因此,如何将这些多余的热量尽快地从发动机内均衡地散发出去,是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珊瑚 《摩托车》2012,(6):79-82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将燃料经化学能变成热能最后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只把它燃烧燃料油得到的热能总量的30%变成动力,约30%的热能随废气排出,约10%的热能用来克服发动机本身的机械阻力,其余30%的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残留在发动机内,因此,如何将这些多余的热量尽快地从发动机内均衡地散发出去,是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一环。摩托车系全天侯的运动性产  相似文献   

11.
汽车很多系统的工作都与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中的冷却系统更是直接控制着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空调系统又是通过冷媒介质进行车内外的热交换而达到调节车内温度的目的;汽车运行过程中又有着很多机件处于运转状态,运转过程中合理或不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发动机是将燃料经化学能变成热能最后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在进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只把它燃烧燃料油得到的热能总量的30%变成动力,约30%的热能随废气排出,约10%的热能用来克服发动机本身的机械阻力,其余30%的热能以热量的形式残留在发动机内,因此,如何将这些多余的热量尽快地从引擎内  相似文献   

13.
高强 《摩托车技术》2004,(12):25-27
1 稀薄燃烧技术的理论分析 稀薄燃烧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被提出的一项关于发动机燃烧技术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提高燃油发动机的空燃比(尽量增加空气的比例),使空气与燃油充分混合,最终使燃烧充分,达到能量充分转化的目的。这种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也是可行的。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燃油本身的能量通过燃烧转换成热能,热能通过推动发动机的活塞运动,再转化成动能,其间除了少量合理的物理摩擦损耗和尾气排放的热能损耗,其余的能量应该是可以充分转化的。  相似文献   

14.
汽车迄今在结构上仍要有散热装置,因为发动机在膨胀冲程时气缸中被压缩的混合气燃烧,缸内温度、压力迅速升高,瞬时温度高达约2000~2500℃。这样的高温若不进行适当的冷却,势必给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其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机件如气缸套、气缸盖、活塞、气门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害。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气体温度可达1800℃~2000℃,燃料燃烧产生的总热量的三分之一要传给高温气体接触过的机件。如对这些机件不加冷却,就会把上述机件烧坏,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必须加以冷却。但是冷却的程度要适当,否则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加速发动机的零件磨损。同时,冷却温度也不能过低,实践证明,发动机在过冷状态下工作(40℃~50℃),其零件磨损比正常温度80℃~90℃下运转要大好几倍。所以冷却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排气再循环(EGR)是一种将5%~20%的废气重新引入进气管,与新鲜混合气一道进入燃烧室,使最高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的技术措施。但是,排气再循环也会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降低,使发动机在怠速、低速等工况下运转不稳定。为此,需要由电控单元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控制排气再循环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发动机工作时,燃油混合气体燃烧的最高温度可达1800℃~2000℃,直接与燃烧气体相接触的活塞、气缸套、气缸盖和气门等零部件受热剧烈,如果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一旦出现故障,将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1.发动机各受热零部件的温度过高,使金属的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系统众多的高速运载工具,其很多系统的工作都与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热机,是一个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其又必须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才能保持正常工作;汽车的空调系统担负着调节车厢内温度的任务,通过冷媒介质的循环流动进行车内外的热交换而达到调节车内温度的目的;汽车运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错误观念一:发动机温度宁低勿高.有的同志认为,行车时发动机温度怕高不怕低,其实发动机温度低时危害性也很大.大部分驾驶员对低温损害认识不足,发动机低温时,一是燃油雾化不良而不能完全燃烧,容易形成积碳,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缩短寿命,还影响排放,造成污染,二是润滑不良,造成缸壁磨损,使压缩比下降,影响发动机动力.现代汽车属于高温工作状态,其工作温度要求在92~98℃(美系车:95~105℃)之间才能使燃油充分燃烧,正常工作.各种型号不同的车辆对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应根据各种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正常温度行车,才能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爆燃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燃烧现象。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末端的可燃混合气在正常火焰前锋到达之前,由于受高温和高压的影响,生成大量极不稳定的过氧化物而自燃,形成爆炸性燃烧,此时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往往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燃烧压力和温度都以瞬时、局部地增加,这种燃烧被称为爆燃。 产生爆燃的原因除发动机自身结构以外,使用中主要有发动机的高负荷低转速、点火提前角过大、混合气浓度偏高、燃油品质差、燃烧室内积炭过多、发动机过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