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利用龙从作业区的有关设计资料和工程所在河段的实测地形数据,采用DHI公司的河口海岸模拟软件MK21的水动力模块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码头建设前后工程所在区域及前方航道在各设计水位及相应流量下的水流流速、流向等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各设计工况下码头工程建设前和建设后附近水域流速、流向的变化值,为该码头工程建设的通航安全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亦为类似工程建设的通航安全论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梧州水文站水位、流量统计资料,对长洲水利枢纽坝下至界首河段3 000吨级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分析,并研究水位下降的影响及对策,可为同类型或类似情况的航道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西江干线航道水深资源,支撑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规模,文章以西江干线邕宁至西津枢纽航段为对象,利用两枢纽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汛期、非汛期不同流量保证率及西津坝上运行水位下的航段通航水深条件。结果表明:最小航深随着流量保证率的减小而增大;西津坝上水位常遇情景下,汛期、非汛期流量保证率40%~90%对应最小通航水深分别为7.44~6.74 m、8.97~8.92 m;西津坝上水位下限情景下,汛期、非汛期沿线最小通航水深基本达到5.4 m。研究成果可为平陆运河工程初步设计中船闸门槛水深等确定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桂江航道工程测量实例,从平面控制网形设计、高程控制方案设计、水下地形测量、枯水期水位和流量同步测验等方面介绍了航道测量技术,以供航道测量工作者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2012,(2):95-95
交通运输部日前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枯水期新的航道维护水深标准,2011年12月30日起,荆江河段枯水期最低维护水深正式按3.2米运行。中游其他河段枯水期最低维护水深也分别有不同程度提高。具体为:长江中游宜昌下临江坪至城陵矶河段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的航道维护水深将由原来的3米提高至3.2米,  相似文献   

6.
弯曲河段布设锚地时,在支流汇入的影响下,锚地通航水流条件复杂。文章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受弯曲河段支流汇入影响的航道与锚地的通航水流条件开展研究,提出了通航水流条件优化措施。研究表明,弯曲河段处锚地布置在凸岸时,若支流在凹岸汇入易出现航道水流条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可通过在凸岸锚地上游拓宽以及平顺岸坡的调整方式降低锚地处航线的横向流速,研究成果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港中心区通航环境的分析,论证了基于175m水位重庆港中心区建立船舶定线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175m水位重庆港中心区建立船舶定线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结合丁字湾的水文、港口、航道等基本状况以及区域未来发展对通航的要求,确定了丁字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桥位航道中心线及通航孔的位置。在位于丁字湾大桥主跨中央设置一个单向通航孔,设计通航1 000吨级杂货船。  相似文献   

9.
江边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境内,设计为低坝引水洞式电站,为九龙河干流下游河段梯级开发5个电站中的最后一个水电站。电站主体引水隧洞全长为8.568 km,埋深范围100~1 677 m,属于深埋水工隧洞。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工隧洞掘进过程中的岩爆预测、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红水河龙滩翻坝系统一期工程麻村码头工程建设后对其所在河道的行洪影响,文章通过水文分析计算软件建立麻村作业区码头所在河段的二维水流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工程建设前后河道水位和水流流态的变化情况。经计算,麻村作业区码头建成后,河道水位变化幅度在-0.33~0.025m之间,水位受影响范围不超过码头上游800m、下游500m;码头附近流速总体有一定增减,最大增加值可达0.24m/s,最大减小值达0.84m/s,但在200m左右的范围内其变化量迅速消减至0.1m/s以下。研究结果表明麻村作业区码头的修建对其所在河段行洪和河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广西大化电站船闸下游河道整治工程Ⅲ、Ⅳ爆破作业区为例,介绍复杂环境下爆破作业安全施工的优化方案,提出了爆破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为类似的爆破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谈"订单"培养模式在航海类高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阐述了航运高职教育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可行性及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规模小、过坝货运量不断增大的现状,结合原设计通航建筑物规模,提出了调整大藤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规模的6个方案,同时通过对6个调整方案的船闸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满足远期运输需求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内河电子航道图制作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定义及主要特点,并以柳江电子航道图制作为例,重点阐述了内河电子航道图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电子航道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西部项目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研究的背景、内容、成果及关键技术,为其他航运枢纽建设提供了设计、决策的依据,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航标维护正常率是考核评定航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文章分析了广西内河航标失常的特点与原因,探讨了提高航标维护正常率的有效途径,提出采用多手段监控管理模式是提高航道航标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航标遥控遥测技术在贵梧Ⅱ级航道工建设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航标遥控遥测应用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系统软硬件的维护管理、加强实时监控的技术管理和深化应用管理等充分发挥航标遥控遥测技术效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部交通科技》2010,(10):12-16
文章介绍了西部项目"红水河碍航闸坝复航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项目的创新点,并对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为解决红水河乃至西部地区河流碍航闸坝复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广西发展内河水运的优势,介绍了广西西江建设应用"航电结合、以电促航、综合利用、滚动发展"内河建设模式的实践体会,指出了该内河建设模式在西江开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了采用该模式开发西江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s have a potential to support multi-modal transport navigation requirements. In road transport,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currently supporting a wide variety of in-car navigation and transport telematics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of GPS has in the past been limited by the artificial degradation of the signal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ective availability (SA). With SA operational, the instantaneous horizontal positional accuracy was 100 m 95% of the time. Additional infrastructure was used with the differential concept (where range errors are determined at a known location and transmitted to users) to improve this to the level of a few metres. The US Government on 1 May 2000 removed S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o assess and characterise the post-SA performance of GPS for positioning vehicles in urban areas. This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ity of advanced transport telematics systems that aim to address everyda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road transport, particularly in urban areas.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ddresses, in varying levels of detail, the issues of service coverage, positioning accurac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Comparison is made with the results of a previous study conducted when SA was turned on. The results show an improvement in stand-alone navigation accuracy without SA compared to the period when SA was operational.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seen between the level of accuracy achievable with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and post-SA stand-alone navigation. The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se the performance of GPS determined at the analysis stage have been used to specify an architecture for a local navigation system for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