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语词汇联想意义的学习过程中,遇到联想意义完全等同的语言现象时,可以直接把汉语的词义知识迁移到外语中去,发生正迁移.联想意义不同的部分如果学生仍以汉语的词义知识替代外语的相关词义知识的话,结果会出现负迁移,形成干扰与阻碍.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把学生已掌握的语言词汇方面的知识迁移到俄语专业词汇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掌握外语词汇的词形迁移规律,对目前俄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外语教师运用好词形迁移的教学策略,会节省讲课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充分利用原有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影响,形成主动进行外语词汇学习迁移的能力,促进外语词汇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理论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已有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是区别很大的两种语言,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即将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写作中汉语句法层的负迁移。并通过分组分析,探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对英语学习中本族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负迁移与干扰现象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导致促进作用的发生,而负迁移则产生干扰或抑制作用。改变重语言知识轻文化背景知识的做法,强调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可以有效地消除本族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汉语同样使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生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和两种语言根本差异几个层面,论述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一个问题,有些语言错误经过反复纠正依然无法避免,逐渐形成了固化的错误模式,即语言"石化"。补缺假说为缓解石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它的核心概念是母语语境知识的迁移。语境知识的负迁移会加速石化,因此,本文建议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建构带有外语语言特征的语境知识,从而缓解石化现象,使学习者掌握真正的目的语。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任何二语习得都离不开母语对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分别称之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阐述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这两种迁移的影响,同时提出针对此种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词汇系统在上古汉语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多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基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实际,本为以<左传>单音节多义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联想认知的角度,梳理归纳<左传>单音节多义词的词义引申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入手,阐述了在汉译英中对汉语译码进行意义扩充的必要性,并以汉语成语与惯用语为例提出了进行意义扩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