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参考ZF-BK型同步器实际尺寸参数,在PRO/E中建立了同步器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了仿真同步器工作过程的虚拟样机,实现了同步器工作的同步与锁止功能,同步时间与理论计算值一致。分析了接合套与接合齿圈啮合齿接触位置、换挡力和摩擦锥面摩擦因数大小对同步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的同步器同步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震  钟再敏  章桐 《汽车工程》2011,33(4):340-344
运用软件ADAMS建立了同步器的多刚体运动学模型,以模拟同步器同步环的锁止和同步过程,并将仿真得到的同步时间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只有小于3%的差异.最后分析了换挡力和输入轴转动惯量等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轻盈换挡同步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器在汽车换挡过程中可减小换挡冲击和噪声,使换挡平顺。文章以汽车变速器同步换挡力基本方程为出发点,研究了各参数对换挡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器优化设计思路: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优化,自发产生同步辅助力,使得在角速度同步初始阶段同步两端角速度差降低,有效减小了换挡力。对优化结构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证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同步器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锁销式同步器锁止面磨损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磨损程度计算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得到同步锥环和滑套锁止面摩擦过程中的接触应力与滑移距离的关系;以Archard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表面硬度、换挡力和换挡次数对锁止面边缘磨损深度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锁销式同步器锁止面接触应力与滑移距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锁止面磨损深度可以用Archard模型简化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5.
郭增钢 《商用汽车》2014,(18):74-7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锁销式同步器结构,比较了此新结构与普通锁销式同步器结构的不同。该结构完全解决了锁止销锁止面磨损、铆接松动、中部断裂等失效故障,能够大大提高同步器在承受大同步力和大同步惯量等恶劣工况下的工作寿命,尤其适合于变速器副箱使用高压气动方式进行换挡操作的恶劣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考核及评价汽车变速器同步器磨损寿命,根据同步器的磨损特征,结合道路使用试验、换挡载荷谱的采集与处理以及疲劳磨损理论模型,建立了同步器磨损寿命预测的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和评价方法,通过台架试验对某微型车AMT同步器磨损寿命进行了考核及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同步器磨损寿命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和评价同步器磨损寿命,与实际磨损量的最大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7.
目前锁环式同步器对称结构的花键啮合齿存在换挡二次冲击问题,即在同步器同步结束滑套与结合齿圈啮合时会产生过大的换挡冲击,在变速器上反映出挂档有顿挫、卡滞等不顺畅感觉,造成换挡舒适性降低,增加了司机驾驶换挡强度。并且锁环式同步器二次冲击较大会产生噪音,影响变速器的整体性能。本文是在锁环式同步器的基础上,改变锁环式同步器滑套、同步环、结合齿圈的花键啮合齿,将花键两侧的啮合齿面设计成不对称结构,并根据同步器在变速器中使用的情况,考虑工作原理将不对称度适当增加,在不影响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锁止可靠性,保证同步器具有的同步传扭功能。另外在啮合齿与倒锥齿连接位置增加过渡圆角或倒角,这为换挡力的逐步过渡提供了结构基础,可保证换挡的平稳顺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多式同步器换档力和锁止角的计算方法,并与单锥同步器进行了比较,指出工具有换挡省力。锁止可靠的特点。并以西班牙现生产的S085变速器中1/2档多锥式同步器为例,介绍了多锥式同步环和钢环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最后对多锥式同步器工作过程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9.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AMT无离合器换挡同步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使用AMT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对象,对其采取的无离合器换挡策略中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进行研究.对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能代表此过程控制品质的评价因子,制定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策略.最后进行MATLAB/CRUISE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同步器接合冲击度和滑摩功率.  相似文献   

10.
桑塔纳轿车变速器换挡机构分析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立 《汽车技术》2008,(6):27-30
研究了桑塔纳轿车5挡手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结构,通过对换挡机构相关零件的力学分析和模拟整车状态下的换挡力测试,验证了在静态换档阶段同步器弹簧的弹力和定排销的定排力对整个换挡力有直接影响,从而提出了变速器两种结构改进方案.对改进后变速器进行的台架测试结果表明,1/2挡、5挡通过定排销结构改进后,变速器选换挡轴处的换挡力下降20N左右;3/4挡通过定排销结构、同步器弹簧改进后,变速器选换挡轴处的换挡力下降40N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手动变速器的一种同步环在换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满足同步容量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改进设计参数来提高换挡时的同步性能。主要改进了同步环内螺纹参数,提高了其换挡摩擦力,实现了在换档过程中同步器和结合齿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2.
叶兴成  向可 《上海汽车》2014,(4):3-7,12
针对某款6速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换档过程中同步器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预换档过程中影响换档感受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DCT预换档过程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换档力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换档力控制策略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变速器接合套换档机构及其换档过程,以及这种换档方式的缺点,简要介绍了适应现代汽车发展要求的同步器。并以东风EQ1090E型汽车五档变速器的锁销式惯性同步器为例,详细说明了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正确使用和维护同步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Conventional geared transmissions use some kinds of clutches to control the power flow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the driveline while shifting gears. However, the shifting performance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lutch engagement and an unavoidable drop in the torque may occur when the clutch is disconnected. Moreover, wear of the clutch, the need for hydraulic equipment, and the load limit may together aggravate the limits of the clutch system. For this reason, as a novel transmission without a clutch, the clutchless geared smart transmission (henceforth CGST) is proposed by our research team. The CGST controls the power flow in a multiple-input gear-train by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motor attached to the planetary gear system. However, no CGST has been realized in an actual vehicle thus far, and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predicted only theoretically. In this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achievable performance based on a developed CGST dynamic model with a typical CGST structure. In addition, a CGST gear-shift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use with the dynamic model.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GST does not show an abrupt drop in its torque or oscillation while shifting gears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discontinuous power flow. The developed dynamic model can serve as a performance reference for the CGST. Moreover, it can be used as a simulation tool for developing a gear-shifting control logic scheme.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出适合在小转弯隧道中使用的新型滚刀刀圈,在磨粒磨损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CSM刀圈侧边受力模型、边缘滚刀破岩机制、磨损量预测公式,进行滚刀切削岩石试验,建立了刀圈与岩石接触力模型,分析了转弯段边缘滚刀刀圈受力情况、针对性设计了偏刃刀圈,并在山东文登小转弯半径隧道掘进段工况下进行常规刀圈和偏刃刀圈工业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TBM掘进直线隧道时边缘滚刀所受侧向力不可忽视,侧向力与刀圈同岩石的接触面积和所受的压力有关; 2)在直线工况掘进下的边缘滚刀外侧岩石几乎不发生破坏,边缘滚刀内侧对岩石具有“刮擦剪切效应”,刀圈内侧所受侧向力远大于外侧; 3)转弯段刀圈内侧受力严重偏离了正压力方向,加速边缘滚刀刀圈内侧的磨损; 4)在掘进距离达145.43 m时,19#和20#刀位的偏刃刀圈较常规刀圈磨损速率分别降低7.4%和17.5%。因此,偏刃刀圈更加适用于小转弯工况下的隧道掘进。  相似文献   

16.
汽车技术发展至今,同步器已经由高科技产品转变为汽车上的必装零件。更好地了解同步器的理论构造有助于设计出更加可靠的同步器。文章介绍了惯性式同步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同步器系统的理论分析,推出可以采用一些简单可行的设计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文章指出要根据变速箱的具体要求、结构特点、加工工艺水平、制造成本及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理论,以不同工况下镀铬气缸套—PVD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试样为对象,通过三维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磨损表面的二维灰度图像,并将其转化成黑白二值图像,采用盒维数法测算缸套磨损表面的分形维数,运用多重分形谱测算谱宽度,定量表征气缸套磨损表面的形貌特征和表面的高度均一性。结果表明,气缸套磨损表面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为一重分形。表面越粗糙,分形维数越小,分形谱宽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自动换档过程中的动态闭环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安林  武文治 《汽车工程》1994,16(5):276-282,302
在自动换档过程中,变速器传动比的突然改变往往伴随换档冲击。为此,本文研究用调节发动机油门开度弥补牵引力波动,用动态闭环控制减少换档过程中同步齿轮的转速差和接合离合器时的主从动片的转速差等,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起步,换档品质,实现了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三者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