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及其征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晚期食管癌及其扩展的CT表现。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间在我院做CT检查的38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食管癌CT表现;1.肿瘤显示,食管壁厚厚〉5mm,Moss和Halversen标准及软组织肿块形成;2.食管癌的扩展:主动脉侵犯,奇静脉及心包侵犯;气管和支气管侵犯,呈管腔后壁内凸,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瘘道形成,提出气管受侵的“气管食管旁沟填塞征”;食管纵隔瘘伴纵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经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93例,重点讨论直径≤3cm的小胰腺癌CT诊断。表明胰腺轮廓及实质形态变化,胰头不规则轻度增大或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变形,胰管胆管扩张等是早期胰腺癌的重要征象。提示动态薄层扫描是胰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其确诊率为83.3%。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癌在CT中的不同表现以提高CT对胃癌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 49例患者经手术和(或)内镜病理证实为胃癌。按常规行胃部CT扫描检查,检查前空腹状态下腹水约800~1500ml,检查前10min肌注654-220mg,作增强前后扫描。结果 胃壁增厚1~2cm,范围〈5cm,胃壁增厚〉2cm伴有局限肿块21例,胃壁增厚〉2cm伴有广泛(环形)肿块23例,邻近器官侵犯38例,淋巴结转移25例。C  相似文献   

4.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对纵隔型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隔型肺癌X线表现:病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48例经病理证实,直径≤3cm小肺癌的CT表现。认为支气管壁的局限性增厚、管壁内面不平在有小的局部隆起,管腔狭窄变形及单侧性肺门区小肿块是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特征。CT在发现和显示肺癌的特征方面比普通x线敏感,表明薄层CT扫描是诊断小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6例手术切除并证实为胰外分泌腺癌及其2例正常组织中糖胺聚糖的含量和组成成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糖胺聚糖的合量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②双向电泳分析正常胰腺组织出现三条区带,为硫酸皮肤素、透明质酸和硫酸乙酰肝素,胰腺癌组织出现四条区带,除上述三种区带外还有明显的硫酸软骨素带;③超微结构示胰腺癌组织明显纤维化,肿瘤易玻坏基底膜向问质内浸润。结果提示在胰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癌细胞和间质中糖胺聚糖的代谢和表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作者总结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并对其中4例漏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和胆囊区肿块是胆囊癌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征象。薄层增强扫描是提高CT诊断率和减少漏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的药物缺血方法。方法 解剖犬胰腺、胰十二指肠前动脉 ,结扎近心端后 ,远心端插入化疗泵 ,术中、术后注射尿素注射液 (2 0 0mg/kg体重 ,浓度为 40 % ) ,分别于术后观察WBC计数、血淀粉酶、胰岛素、血糖和胰十二指肠的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WBC计数、血清淀粉酶升高 (P <0 0 1 ) ,远期血糖及胰岛素波动范围不大 ,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胰腺病理变化表现为严重纤维化改变 ,十二指肠则表现为腺体轻度萎缩 ,扫描电镜粘膜有轻度萎缩。结论 经胰十二指肠前动脉注射尿素可引起胰腺缺血 ,病理改变以纤维化为主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我们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颈中同时用MRI和CT进行检查,了解颈部肿瘤转移洒巴结在两图像中的表现,总结出MRI和CT在诊断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特征。方法 6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MRI扫描,其中9例同是又做CT扫描,其结果用双盲法与术后颈部淋巴结的病理对照。结果 MRI和CT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图像的特征:①CT诊断转移的淋巴结,主要根据共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②MRI在判断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10.
提高对胃周韧带异常CT表现和相关疾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对本组52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6例,转移瘤18例、恶性瘤1例,所致的胃周韧带异常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所胃周韧带呈斑片状改变;肝硬化门同压所致的静脉曲张成团;转瘤和恶性淋巴瘤呈肿块状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常规CT招手主肺段以上各级支气管的认识,进一步识别异常支气管。方法 通过对86例正常人胸部和45例肺部疾病常规CT扫描观察分析正常用异常肺段及肺段 级支这的改变。结果 正常肺段 上各级支气管的显示率为81-100%,段支气管显示率34-91%CT扫描显示支气管异常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9.7%,准确性为99.4%。结论 CT扫描对正常肺段肺段以上各级支气管的认识及对异常支气管的C  相似文献   

12.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6例中共50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均作CT扫描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和病理证实。结果 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因出血时间不同CT密度不同,可为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以至新鲜出血度。囊内可有软组织隔,囊壁可厚而均匀或厚而不规则,但无附壁结节。结论 CT和B超对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检出同样敏感,但对囊壁和囊腔的表现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的显示CT优于B超  相似文献   

13.
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比分析,探讨恶性肿瘤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这一新兴治疗手段在治疗胰腺癌方面的优势及未来前景。方法收集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初诊住院的胰腺癌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接受的主要治疗方式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同时随访其治疗后远期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结果 3组间出现胰瘘、消化道梗阻、骨髓抑制、平均初诊住院时间及平均生存期有显著差异,其余各项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在临床收益方面强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可作为中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胆管扩张的胰胆管结合部异常(non-congenital choledochocyst 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non-CCC APBJ)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年收治4例non-CCC APBJ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所见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并对同期收治有胆、胰疾患手术例数作统计,了解该病与胆胰疾患及与非本病肿囊癌的比值。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5O例癫痫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扫描(CT),脑电图(EEG),作对比分析后表明;EEG对确诊癫痫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原发性癫痫;MRI及CT对继发性癫痫在定位上优于EEG,尤其MRI具有分辨率高,伪影少,定位准的优点,为及时确诊,合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氟骨症血清CT、Ca、P等的变化,研究其意大,本组采用美国DPC公司提供的降钙素放免药盒,对60例氟骨症患者检测的结果为:血清CT、Ca、P水平显著降低,AKP活性升高;CT水平与[Ca2+]呈正相关,而同X线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65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囊腺瘤CT的特征表现为薄壁、没有明显的软组织成分,或有乳头状凸出,畸胎瘤CT表现囊内有脂肪,壁结节处有钙化或碎片。囊性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壁和分离厚且不规则,肿瘤内软组织成分较多。结论 CT是诊断卵巢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正确认识各种卵巢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PCR-SSP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C-2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K 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 ,明确基因治疗靶点的碱基序列。方法 针对K ras基因第 1 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 (CGT、CAT、GTT)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 (SSP) ,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扩增产物借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定该细胞株有无K 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存在K ras基因点突变 ,突变方式为CGT。结论 PCR SSP法简便快速 ,特异性高 ,本研究结果为胰腺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对48例急性硬膜下血种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及脑肿胀分别评分,结合临床病情,研究预后关系。结果 经资料统计中线位和基底池压闭明显者,其脑损伤程度严重。中线移位≥10mm者,死亡率达86.4%,基底池消失评分≥10分,死亡率87.5%,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死亡率76.3%。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线位移和脑池受压的程度及有否弥漫性脑肿胀,对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胰腺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Hippo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组织块胰酶消化法提取原代胰腺星状细胞,给予白藜芦醇干预胰腺星状细胞,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腺星状细胞活化的指标,Transwell侵袭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间接共培养条件下胰腺癌细胞Panc-1侵袭能力及EMT指标E-cadherin,Vimentin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胰腺星状细胞的活化,抑制α-SMA及YAP、CTGF及CYR61的表达;白藜芦醇干预后的胰腺星状细胞上清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后,Panc-1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Vimentin表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并降低共培养条件下胰腺癌细胞Panc-1的侵袭能力和EMT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