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我国客运专线设计,就国外维修经验结合现有工程实例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内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减速顶在我国诞生运用30年来,已得到非常迅速的推广运用,目前减速顶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调速和保证运输生产安全的设备之一,随着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主辅分离、减员增效等措施的出台,加之最早投入使用减速顶的一些站场到今天已经安装使用了有二、三十年之久,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减速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信号维修模式对当前高铁的维修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维修分级法分析综合维修的可行性,对综合维修的实施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文章以现代维修理论为依据,结合大秦线重载机车运用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HXD系列电力机车的维修方式,提出了采用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要维修方式,以"状态修"为辅助维修的手段,达到提高机车检修效率和运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现代维修理论为依据,结合大秦线重载机车运用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HXD系列电力机车的维修方式,提出了采用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要维修方式,以"状态修"为辅助维修的手段,达到提高机车检修效率和运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备维修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维修制度———定期计划预修制和预防维修制进行剖析对比 ,通过分析提出对我国今后维修制度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徐峰 《中国铁路》2002,(2):51-53
通过对青藏线格拉段的特殊性和线桥维修养护难度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该线的线桥维修养护的修程修制,以及运营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可靠性技术及容错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在航天、交通等工业控制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铁路信号联锁方面,各国态度慎重.主要原因是信号联锁在控制上要求特殊,既要全天候工作,又要保证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因此,计算机在信号联锁方面的应用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日本铁路在长期的经济萧条中 ,面对着进一步削减经费的要求 ,特别是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 ,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计划合理性已成为经济评价的重要尺度 ;同时 ,对于不与收益直接挂勾的维修之类活动提高效率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 ,确保铁路本身安全舒适的使命是必须的 ,作为同时解决两方面问题的对策 ,提出了维修计划的合理化问题的。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开发了旨在实现高效轨道维修活动的软件《轨道维修计划决策支持系统》 ,本文介绍此系统的开发状况。2 系统概要本系统在考虑轨道维修预算、维修用土、机械设备、应维修轨道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铁路》2006,(6):77-77
奥地利联邦铁路一体化线路维修就是在同一线路封锁时间内,同时进行机械化线路大修和钢轨打磨作业。因此一体化线路维修方法就是使用一台捣固、一台拨正机、一台抄平机,一台道碴犁、一台动力稳定器和一列钢轨打磨列车在同一线路封锁时间内同时工作。实行一体化线路维修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捣固和打磨综合作业提高质量;提高线路封锁时间的利用率,减少线路封锁时间;强化钢轨打磨作业;总体上提高线路维修效果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地方铁路设置综合维修所的优越性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设备处黄乌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致富,多修路”,铁路的快速修建成为当今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除了国家花大力气投人大量资金外,各省也纷纷成立了地方铁路开...  相似文献   

17.
曹麟 《中国铁路》2006,(3):45-46
新乡工务段对线路维修管理实行“修养”分开,深化“天窗修”管理,将影响设备稳定的作业项目全部纳入“天窗”点内实施;强力推行作业“零”误差理念和“一、二、三”线路检查法,精细打造“零缺陷”线路;针对线路局部道床板结、连接零件损伤、几何尺寸超限等趋向性病害,实施“单项修”,提高线路的平顺度;加大站专线设备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对管内站专线设备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站专线设备问题库”,使正线与站专线设备质量得到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深圳地铁车辆维修的一些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圳市地铁车辆的现状及发展来确定维修制度和维修方式,并对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维修设备方面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机车车辆维修系统的概况、功能与作用,提出了我国建立系统的6条基本设想和5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