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根据国内外客货分离道路的实施及研究现状,总结出7种客货分离措施,对各种措施的布设形式作简要概述,并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详细说明针对客货分离的不同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状态判别领域,针对磁感应线圈的"时间占有率"参数得到广泛应用.由于RFID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无法准确获得车辆占据检测区域内的时长,因此,基于对RFID数据特性的分析,提出时间覆盖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选取7种时间汇集度进行时间覆盖率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画出基站的时间覆盖率随时间汇集度变化的折线图,由折线图走势可对基站的工作状态、基站所在道路的流量大小及交通流的连续性做出初步判断.选取南京市区主干道上21个RFID基站的原始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基站的时间覆盖率折线图可分为3种类型:①日覆盖率小于100%;②日覆盖率等于100%,并且小时覆盖率至5 min覆盖率接近于100%;③日覆盖率等于100%,并且小时覆盖率至5 min覆盖率中出现了下降.每种类型的折线图对应一定的基站工作状态和道路交通流特性.由分析结果可看出,时间覆盖率这一指标对RFID基站自身性能评判和交通流状态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速递     
《汽车工程师》2013,(11):6-9
国内首个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基地投用日前,天津市道路运输行业召开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会议,同时,国内首个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基地在天津正式投入使用,它标志着该市道路运输行业进入清洁绿色和低碳环保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时代。清洁能源推广基地位于天津市交通集团大客车维修中心,以清洁、高效及安全的LNG(液化天然气)汽车为主,该基地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集绿色环保宣传、政策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干线协调控制背景下,公交车辆因进站停靠无法实现绿波协调控制,公交站的位置对公交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干线协调控制与公交运行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拟通过调整公交站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以时间距离图及绿波带为基础,绘制公交车流在路段上的行驶轨迹分布范围,分析了路段上无公交站、设有一个公交站和路段上成对布设公交站的公交车流行驶轨迹分布情况;考虑公交站和交叉口的组合,分析了公交站间交叉口群的公交车流行驶轨迹分布,以及成对布设与交叉口群的组合方案,得到二者交错衔接的理想布设方案。针对新建道路工程,提出基于理想布设方案的整体优化方法;针对改建道路工程,提出公交站位置局部微调优化方法。以武汉市雄楚大道为背景构建仿真模型,在现状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优化方案和理想方案,运行多次仿真试验;统计公交车流的延误指标,优化方案的公交延误比现状方案降低了3.8%,优化效果不明显,但是理想方案的公交延误比现状方案降低了22%,具有很好的优化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不足之处在于理想布设方案受道路条件约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杨琳 《专用汽车》2004,(1):12-13
十多年来,道路清障车在道路清障施救作业中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通过分析国内清障车的发展情况提出:要促使我国道路清障车向世界级水平发展,必须突破诸如缺乏专用底盘一类"瓶颈"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随着WCDMA网络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布局类粗犷式建设投入已经完成,目前对基站建设投放精准性要求逐步提高。本文在对国内目前业务量预测方法的调研和评估基础上,从相关性角度出发,建立新建基站业务量预测模型,并通过相关性和误差分析对预测模型精准性做给与评估。业务量预测模型作为网络精细化建设重要参照的指标,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安排建设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已建道路下方新增综合管廊需求情况,通过分析管廊与已建道路下方管线接驳方式、管廊施工对已建道路保护方式、管廊穿越特殊节点处理方式等,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10)
交通流监测设备是指能够采集断面交通量、车速、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的信息采集设备,是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合理确定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间距,使其既能满足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判别、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等应用需求,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意义重大。在总结分析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实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依托交通仿真技术和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模型,对不同布设间距条件下的交通异常状态检测过程进行仿真实验,输出交通异常状态平均检测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思路,并就交通仿真平台比选、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模型以及仿真条件设置等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通过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本路段上,12种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间距条件进行仿真模拟,形成3种技术等级道路上设备布设间距与平均检测时间的对照表,为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道路运输业能源使用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道路运输能源使用情况以及对大气的影响,结合目前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制法规,提出了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地处大别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的情况较多。六武路在"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合理布设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即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到了3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和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4个方面就3类管理措施各自所能取得的安全成效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寒冷地区冰雪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国外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作为一项在旧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该技术只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使该技术在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对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和试验路铺筑过程,推荐了冷再生基层的级配范围和适合于冷再生材料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实际道路中层间接触状态非常复杂,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并且轮胎与路面的接地形状随着轮胎负荷及胎压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分布,路面结构内的力学响应也随之发生不规则变化。基于此,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在实测轮胎荷载作用下,完全连续、基、面层间光滑两种层间接触状态时,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路面力学响应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层间光滑时面层内的最大剪应力以及层底拉应变均明显增大,相应路面车辙和开裂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层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处置建筑废弃物并拓宽道路基层料源,对建筑物拆除废弃物再生工艺及再生固化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固化基层施工工艺.分析结果表明:该型基层具有高强、耐久和稳固等突出优点;相关工艺强化了废弃物处置功能,大大减少了天然集料用量,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可供低交通量道路基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抗压强度高、刚度较大、耐久性较强、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性质,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时间长,强度增长慢,开放交通晚,无法满足路面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技术理论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循环使用的路面体系,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通过标准化设计基础板、中央应力板和连接板,进行工厂化预制和现场模块化安装,施工速度快,施工环境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装配式路面使用性能优异,既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养护工程,也可用于地震、泥石流等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的道路抢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行驶特征区间划分的能耗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货车行驶工况的工况点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 了速度和加速度区间的数量与边界的划分方案。考虑道路坡度的影响,进行实际道路试验数据筛选,并用于计算不同行 驶特征区间内的燃油消耗量平均值。结合中国货车行驶工况在不同行驶特征区间内的累计行驶里程,计算能耗评价结 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 3次底盘测功机试验和 2次实际道路行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耗评价方 法能提高重型载货汽车实际道路能耗评价结果的复现性。  相似文献   

17.
孙文波  薛淑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36-137,145,14
该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措施与质量控制作了论述。对于沥青路面来说沥青路面的强度、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都与基层的强弱和好坏有关。我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方法对大部分道路基层予以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控制体系不完善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导致施工的差异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不利气象条件给公路交通畅通与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美发达国家部署和实施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借助该系统,公路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实时的和预测道路天气情况来管理交通,确保道路的畅通与运行安全,此外,这一系统还能够为冬季道路养护提供辅助决策,降低用于道路冰雪控制的成本。我国在近几年加快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实施步伐,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道路气象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的历史发展沿革,介绍了欧美部分国家在这方面的应用状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维国 《公路》2001,(8):110-112
现场制作无侧限抗压试件是评定公路基层、底基层质量好坯的重要手段和最直接的方法。它也为质量监理人员控制基层混合料搅拌质量提供了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工作实践,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试件制作过程中的试模选择、试件制作、试件养护、强度评定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位于天水市麦积山旅游路线上的麦贾公路其基层是水泥稳定基层、面层结构是AC-16和AM-13沥青混凝土结构,而麦贾公路也是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景区的唯一一条干线公路,与新建的国道主干线连霍公路天(水)宝(鸡)高速公路相连接,交通量繁重,道路养护很重要,尤其路面更是养护的难点所在。认为应该深入了解病害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各方面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