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新千年首期《机电设备》面世,我谨代表编辑部同仁向广大读者、向机电设备行业的职工致以崇高的敬礼!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随着船舶特辅机电业的发展,《机电设备》作为一份行业性技术刊物,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千年要有新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机电设备》要积极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宣传贯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的技术经济决策,宣传船舶机电行业的大好形势,成为集团公司、行业和专业学会的喉舌。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机电设备》要为船舶机电设备行业的科技创新鼓与呼,成为机电设备技术创新的论坛、科技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2.
爆竹声声春讯早,桃符处处岁时新.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谨向业内各兄弟单位、关心江南造船及船舶行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向《中国修船》编辑部致以最衷心的节日祝愿! 2021年行业可谓筚路蓝缕,一路艰辛.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劳资矛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黑天鹅"、"...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8,(4):48
近日,现代重工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新概念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石油/化学品船等7艘船舶被著名的美国海运造船刊物《Maritime Keporter》、《Marine Log》及英国海运造船刊物《Naval Archjtect》评选为2007年的“世界优秀船舶”。至此,现代重工已连续25年、总计57艘船舶被评为“世界优秀船舶”。  相似文献   

4.
冷水泼向造船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中国船检》2005,(3):42-45
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缺、运价攀升等因素的推动 下,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罕见的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舶价格继续大幅攀升。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我国造船业还将继续快速增长,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达17%左右。形势喜人,我国已圈定渤海湾、长江口及珠江口为三大造船基地,沿海各省纷纷上马造船项目。在这股造船浪潮中,船舶界专家深表忧虑却三缄其口。那么,谁来为我们的造船热泼冷水?  相似文献   

5.
创刊词     
在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船舶工程》创刊号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船舶工程》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委托上海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实用性船舶科技杂志,是为适应我国船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前开辟的新的学术园地,又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会刊。我们诚恳地邀请广大从事船舶科技工作的同志们来共同耕耘和浇灌这块处女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前景相当广阔。计划到201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全球最大造船强国指日可待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造船工业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对造船工业的大规模投资,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振兴规划)隆重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船舶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也在不同时期顺势而出。振兴规划及纲要出台,鼓舞了全国及南方地区造船业,船企无不为之振奋欢欣鼓舞。据预测,去年9月就影响到我国船舶业的国际金融风暴至少将持续2~3年,我国修造船企业、船舶配套业、航运、海运及船舶业界同仁究竟应如何借助振兴规划进一步提升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内部管理,抵御金融风暴影响,利用2~3年时间修炼内功,以振兴规划为强大动力,为新一轮市场博弈而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前景相当广阔.计鹚到200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全球最大造船强国指日可待。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造船工业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对造船工业的大规模投资,2月11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简称“振兴规划”)隆重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船舶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也在不同时期顺势而出。振兴规划及纲要出台,鼓舞了全国及南方地区造船业,船企无不为之振奋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的份额已达到30%,新承接和手持的船舶订单已超过日本,进入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方阵。但同时,我国船舶配套业的本土化率为40%,国产化比例甚至不足20%。而且本土设备主要在一些中低档船舶中应用,而附加值较高的高档船上所用设备,本土化率不足20%,国产设备在这一市场领域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为使我国尽快向造船强国转变,必须实现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在政府项目支持下,国内各大船舶研究所纷纷在船舶设备国产化方面联手攻关。从2006年下半年起,技术上有一系列突破,在上海市科委“面向船舶机舱自动化嵌入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1964年创刊致今的40多年里,《机电设备》杂志和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期刊一样仅仅担负着学术交流的功能,并且和同时期的中国造船业一样,始终默默耕耘,缓缓前行。随着中国造船业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几乎所有的中国造船人在欣喜的同时都发现船舶设备业已成为阻碍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瓶颈。正是在此现状下,2006年初,作为国内船舶设备业的唯一核心媒体,《机电设备》杂志决定改版,并正式推出船舶版。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艰苦的努力,短短一年,《机电设备》船舶版获得了业界的首肯,成为中国造船业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荷兰是欧洲的海岸国家,具有悠久的造船历史,船舶设备技术和产品是非常出色的。荷兰政府及船舶供应商协会近几年来组织了一系列技术交流活动,中国船舶辅机、电气、液压专业交流网和《机电设备》杂志作为中方的协办组织者参与这些活动。交流网与中国2000多家船厂、设备生产商、航运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单位保持着密切地联系。这个广泛的领域也是《机电设备》杂志发行的重要领域。 《机电设备》杂志社参与中荷船舶行业的交流已有5年多了,特别是去年以来与HME在上海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宋新新社长去年专程前往阿姆斯特丹考察了欧洲港口展,认…  相似文献   

11.
船舶配套:高消费压痛造船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造船业开创了超出想象的大局面。据预计,2004年造船完工量将突破8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15%;明年造船完工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达18%以上。这已经超越了中国原来的预期目标(2005年占世界份额的16%)。 但我们仍然有不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时指出,虽然我国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造船工业和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研发水平、建造水平和配套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仅要做造船大国,还应做造船强国,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的确,我们在惊喜之余,也不能忘记辉煌背后的疼痛。比如,船舶配套高消费现象,就是眼下制约中国成为造船强国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船舶配套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如何才能走出高消费的误区,成了中国造船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记者前往全国一些地区进行了采访,以探其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世界船舶的需求,近几年来,世界上的大型造船基地已逐步转移中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造船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国高效造船带来了严竣的考验和安全生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  相似文献   

14.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上相关工作。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造船产量和手持造船订单,仅次于日本、韩国而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三位。 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结合我国造船工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贯彻了“引进 研制”的方针,经过近二千家船舶工业企业的努力拼搏、进取,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的船舶配套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造船工业配套的需要,而且许多船舶配套机电产品,如船用柴油机、舱室机械及甲板机械等还向海外出口,我国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6.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中国船舶工业从此迈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进入新世纪,世界船舶市场迎来难得的市场高潮。2002年5月,朱镕基总理指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正因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与《广东造船》原承办单位广州金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到期,广东造船工程学会2016年6月常务理事会上通过决议,自2017年1月1日起,学会会刊《广东造船》转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办。届时,《广东造船》的论文收稿、广告运营、新闻采编、编辑排版等所有相关业务将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已设立《广东造船》编辑部,负责以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新千年已经来临,《机电设备》翻开了新的一页。 《机电设备》由上海七○四研究所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专业委员会主办,船舶工业辅机专业网、电气专业网、液压和气动专业网协办,是一本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与国内的造船厂、修船厂、航运公司、船舶设计部门、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港口码头等部门  相似文献   

19.
《造船技术》杂志创办已经整整十年了,借此机会,编辑部全体人员谨向本刊尊敬的读者致以亲切的问候,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作为造船专业技术性刊物的《造船技术》,本着为造船科技和造船工业发展服务的宗旨,十年来,在各方面支持下,基本上起到了交流技术,宣传推广造船科技成果,积累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造船科技水平的作用。它所刊登的文章,有的介绍了数学放样、公差造船、无余量装配、单元组  相似文献   

20.
《造船技术》月刊同大家见面了,编辑部谨向各位读者致以亲切问候,并简单介绍这份月刊。《造船技术》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部主办,船舶工艺研究所主编的对船舶工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技术性刊物。它是由原《造船技术》双月刊和《国外造船技术》双月刊合并出版的。《造船技术》月刊保持原两刊的办刊方针和任务,即旨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在船厂中的应用,展开科技交流和传播科技信息,为造船技术进步、提高造船经济效益和造船工业发展服务。《造船技术》的内容,仍以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工艺及其相关生产技术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紧密结合船厂生产、科研和船厂建设,兼顾大、中、小船厂。《造船技术》面向全行业,读者对象主要是造船企业事业技术领导干部、造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工,也可供船舶设计、检验、修理和用船人员,以及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