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艇》2002,(9)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演习当中沉没了,关于沉没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的内幕进行分析,也许有助于了解核潜艇沉没的真相。内幕之一:超大型鱼雷是罪魁祸首吗?  相似文献   

2.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的启迪与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对潜艇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并且从俄罗斯潜艇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以及潜艇可靠性、抗沉性等方面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的教训和启发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上年末,俄罗斯一艘新的多用途核潜艇“猎豹”,已前往北方舰队的海军基地驻扎。 新的“猎豹”核潜艇是由北德文斯克港的北方造船厂建造的。去年出事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就是这家造船厂7年前建造的。  相似文献   

4.
潜艇防险救生历来是海军潜艇部队受困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毁来性地沉没后,引起世界各国海军极大的震惊,进而对潜艇的防险救生问题更为重视和关注。主要论述俄罗斯核潜艇上救生装置的设计观点,研制过程,装备的性能和目前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锋 《航海》2002,(2):21-24
2001年10月,俄罗斯成功地在巴比伦支海打捞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74年,美国就曾在太平洋上打捞过沉没的前苏联潜艇,而那次打捞的难度,从各方面来说,都超过了打捞“库尔斯克”号。 二战后,前苏联海军不仅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同时对体积小、行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廉的常规潜艇也非常重视,所以前苏联海军的常规潜艇也得到了空前发展。60年代,前苏联拥有的常规潜艇多达150余艘,居世界首位。而美军当时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常规动力潜艇只有几  相似文献   

6.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晓宇  田琬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10):137-143
随着世界各国核潜艇舰队数量的增加,核潜艇巡航过程中的援潜救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库尔斯克"号悲剧给世界各国海军上了沉重的一课,使他们意识到建立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潜艇救援系统的重要性。多年的核潜艇运行经验也表明,在救援工作中应加强国际合作。北约和美国海军新列装的新型潜艇救援设备,如SRDRS,NSRS,LR7和MK10,HABETaS以及S-SDV,能为水下意外遇险艇员提供快速安全的救援手段,促使世界核潜艇救援装备水平获得重大提升。这些可对我国开展核潜艇援潜救生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叙述了要今年在巴伦支海演习中沉没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历史、战术技术资料。对该艇沉没事件引伸出的关于海军装备建设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提出要正确处理装备发展中高科技与高可靠的关系;分析事故原因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潜艇设计中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关系;核潜艇自身建设与保障体系同步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失事潜艇的脱险与救生是个事关重大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因为2000年8月发生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灾难。根据潜艇搁浅处的水深或逃生与救援所处的紧急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救援方案。为此,海军和技术人员发展了各种不同的脱险与救生概念。  相似文献   

9.
“共青团员”号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灾难性事故迫使人们注意提高舰艇内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命力。目前在俄罗斯舰艇上采用的通信系统的抗水和抗火能力较差,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时通信中断,提出了两种新方案可以改进通信质量和提高生命力。建议将舰艇内部通信做成多功能、数字化,并具有数据交换通道,能与救生船之间联络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要叙述了今年在巴伦支海演习中沉没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历史、战术技术资料。对该艇沉没事件引伸出的关于海军装备建设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提出要正确处理装备发展中高科技与高可靠的关系 ;分析事故原因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潜艇设计中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关系 ;核潜艇自身建设与保障体系同步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超空泡技术将改变海战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人最早知道超空泡武器是在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之后,据称致该潜艇沉没的爆炸与一种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高超声速鱼雷的试验有关。由此,人们知道了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鱼雷航速竟可以超乎想象地达到100节以上。但谈到什么是超空泡技术、其军事价值和意义又如何,人们可能就知之不多了。  相似文献   

12.
马华森 《航海》2002,(2):38-39
去年2月9日,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在为艇上乘客进行“紧急上浮”表演时,撞沉了日本的“爱媛”号,自己也受伤进了维修厂。实际上,在太平洋水下折腾的美国核潜艇远不止“格林维尔”号1艘,仅仅太平洋舰队就有包括“格林维尔”号在内的6艘核潜艇。  相似文献   

13.
国信 《航海》2008,(5):43-43
目前世界上最“安静”的核潜艇当数法国的“凯旋”号核潜艇。  相似文献   

14.
随着5月13日英国“北极星”核潜艇“反击”号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巡逻,在苏格兰沿海浮出水面,从而结束了“北极星”核潜艇的最后一次巡逻。英国随即宣布了“北极星”弹道导弹核潜艇退役,由“三叉戟”弹道导弹核潜艇代之。在此,先对“北极星”核潜艇稍作简介,以便对其退役缘  相似文献   

15.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失事沉没,给出了可能的失事原因,探讨了俄罗斯潜艇抗沉性和防险救生系统的设计思想,从信号浮标,集体漂浮救生舱,横隔壁强主,出入舱口和延生措施等方面分析该潜艇防险救生系统的可能失效原因,描述了我国防险救生系统现状,结合我国潜艇设计观点和世界防险救生水平的发展,提出我国潜艇防险救生技术重点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信 《航海》2008,(5):42-42
法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小的“SNA-12”级核潜艇中的第一艘“红宝石”号核潜艇。  相似文献   

17.
徐双华 《航海》2002,(2):39-39
据报道,俄罗斯伏尔加造船厂正在为俄海军加紧建造一种既是“水中游动的飞机”,又是“空中飞翔的舰船”的秘密武器,这就是新一代水陆两栖装备——地效飞行器。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悲剧,以及俄罗斯“图—154”客机被导弹击毁入海等,都暴露出现有的海上搜索、救援工具严重老化,于是俄罗斯海军决定加紧建造机动性能强、用途广泛的新式救援工具。它能在指定时间内从几百千米外到达出事海区,停降在水面或冰面上,开始救援行动。必要时还可以在陆地上直接开始救援行动。 “救援者”的巡航速度达550千米/小时,飞  相似文献   

18.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2000年8月在海上演习中艇沉人亡重大事故震惊全球,对其失事原因众说纷纭并跟踪研究,笔者从这一事件中引伸出关于海军装备建设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看法和体会,即在装备发展中要正确处理高科技与高可靠的关系,在分析事故原因中要正确处理内,外国关系,在设计中要正确处理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在发挥威力与防止事故上正确处理自身建设与保障体系同步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从“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科学家里科弗研制出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魟鱼”号后,核潜艇以其“永远的续航力”而赢得了全世界军事科学家的青睐。一些军事、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开发研制核潜艇,从而使核潜艇的作战效能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20.
据印度防务战略网2009年2月20日报道,美国海军“怀俄明”号潜艇于2月11日完成第38次巡航,这标志着从1982年“俄亥俄”级“三叉戟”核潜艇“俄亥俄”号第一次巡航以来,“三叉戟”核潜艇已经完成了1000次巡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