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洁 《中国港口》2022,(10):34-35
“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港口故事,让中国港口文化扬帆“出海”是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一直在做的事情。讲起港口文化这十年,冯毅说:“只有了解了中国港口深厚悠久的文化脉络,方能展现在港口发展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我们应梳理出中国港口的发展之路和文化脉络,展示中国是如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一步步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这样的港口故事有必要让全世界听到、看到。”  相似文献   

2.
冯毅 《中国港口》2015,(10):7-9
古代中国航海业一度很发达,如曾出现"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时候的宁波港和扬州港已经是对外交流非常重要的门户和通道,明代时候郑和下西洋的创举虽然意义非凡,但是长期以来文化思维却没有很好地阐述它,造成了中华文化对海洋文化既亲近又陌生的状态。当前,我国港口业在世界港口业中处于非常领先地位,且发展速度还会不断地加快,我们不仅要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大盘子里,截取和吸收港口文化的精髓和营养,而且每一个港口还应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港口行业不要进行简单的竞争,而是要在港口文化上建立自己的内涵。如果哪一天中国的港口辉煌不仅仅是以吞吐量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以精神素质和它的文化面貌来体现的时候,那么中国的港口文化就会出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和日益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政企分开后的港口企业与公路、铁道、民航之间的竞争程度将日趋白热化.那么,如何将港口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稳住老货主,争取新货源,把港口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经久不衰?笔者以为,除了有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和过硬的企业员工,以及现代化的装卸运输生产设备外,还要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则也是港口企业搏击市场、勇立潮头而经久不衰的一把利器.就目前一些港口而言,企业文化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更要走出"宣传部式"、"标语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的误区.港口企业文化体系大体上分为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板块.而制度文化则又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奏和基石.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港口企业的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21世纪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杨代利 《中国港口》2003,(10):43-44,37
<正>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当今已进入文化制胜时代,把文化力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港口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6.
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建设符合国情民情,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港口企业文化,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全面推动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增加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凝聚港口职工亲和力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港口》2016,(Z1):111-114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化服务也在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博物馆利用互联网不断丰富自身的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历史文物"为主的观念,让观众享受到优质文化生活,提高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本文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经验和互联网+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展望,希望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起到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港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耗能大户和垃圾大户。当前,全国各地的港口企业在货物吞吐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相当数量地产生着垃圾。如果不能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良好平衡,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权斌 《航海》2011,(6):20-23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航海文化的窗口和形象,在后续建设和科学运行过程中,必须正视博物馆建筑文化、区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创新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切实加强基于现代网络的语言传播、利用行业专家的行为传播、利用航运习俗的仪式传播以及利用当代艺术的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0.
闻建耀 《中国港口》2008,(12):48-49,52
<正>一、培育典型文化是港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1.港口企业发展需要典型"引领"当前,世界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港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如  相似文献   

11.
张耀 《航海》2021,(3):11-13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形式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基本上涵盖所有年龄段、不同文化素养以及不同人种的,完全开放、自主,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活动,在形式上需要依托博物馆藏品、陈列及其他相关资源,再辅以多种工具和方法来实现.早在1951年,国际博协(ICOM)为博物馆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最终在2007年将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运》2010,(1):F0003-F0003
●“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天天从零做起”既是芜湖港可持续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是港口物流稳健运行之基石;它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讲政治原则,保大局稳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它是与芜湖港企业生命财产和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生存法则:是港口结合港口行业特点,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改革创新中,  相似文献   

13.
<正>宁波既是沿海港口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港口和灿烂的文化。宁波城市的开拓与发展,与港口和海洋息息相关,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无不带上港口和海洋的烙印。在宁波城市特色塑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挖掘港口文化和海洋文化这一反映宁波城市特色的最本质的要素。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要让人们感受到港口的发展过程,体现港口和海洋文化的氛围,培育港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与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模式异同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区域港口,是指在经济关联度较强的区域中共同发展的港口群体,当两个或几个港口存在共同腹地时就形成了区域港口。区域港口内也存在着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但是需要我们对区域港口进行有效协调,而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成为解决这  相似文献   

15.
其东 《中国港口》2010,(8):I0001-I0001
<正>2009年7月29日,我们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第二届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这次港口文化节的主题是"和谐共享海洋文化"。参加港口文化节的有关活动,体会处处洋溢着的港口文化元素和理念,感受颇深,对港口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行  相似文献   

16.
海洋文化越来越受到沿海国家的重视,航海博物馆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个沿海国家。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你要打听航海博物馆,当地人都会热情地告诉你:到兰布拉斯大街,远远就能看到哥伦布塔,航海博物馆就在那儿。哥伦布塔虽然高60  相似文献   

17.
<正>港口文化既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又可通过文化产业、劳动力素质提高等途径提升港口经济发展质量,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港口文化对港口经济发展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港口文化与港口经济发展的关系显然十分必要。一、港口文化与港口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存在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  相似文献   

18.
结合港口实际情况,钦州港初步提出了港口安全管理文化架构体系的基础内容:"一会一长廊","一改两机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自2012年起,钦州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加速壮大的港口对港口的效率、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的安全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对于钦州港这样的社会码头仓储业主种类多、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经营人分布地域数十公里和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的港口,面临的安全管理压力尤甚。  相似文献   

19.
吴建 《港口科技》2010,(12):35-38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港口文化建设特别重要。阐述了港口文化建设的意义。介绍了港口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赵莉  黄乐 《航海》2015,(1):31-33
<正>河边博物馆(Museum aan de Stroom)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城市博物馆新馆。该馆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为轴线,展现安特卫普这座城市与世界的关联,即城市通过港口走向世界,世界通过港口影响了城市。博物馆由前国家海事博物馆、民族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以及城市历史博物馆合并而成,来自前国家海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构成新馆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主题还是馆藏,河边博物馆都体现出鲜明的航海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