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移动干坞制作沉管管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坞是沉管隧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内目前还没有采用移动干坞的先例,文章对利用移动干坞制作沉管管段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干坞是沉管隧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期。文章以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工程干坞设计为例,介绍一种新型的旁建干坞方案,即干坞与岸上主体基坑并排同期实施、管段预制与岸上段主体结构同步进行。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满足工程工期的大型干坞场地问题,并避免了轴线干坞工期长、独立干坞造价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实例,采用局部相似装配式剪力键方案,对超长海底沉管隧道在不均匀沉降及不均匀荷载作用下的节段接头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经材料配比与模型制作,进行了1:4.69的大型沉管节段模型试验;沉降模型试验平台经技术改造,能够满足试验过程中的模型搬运、对接、加载、复位等功能;控制试验平台底部千斤顶的差异沉降,可以模拟沉管节段接头纵向与横向的不均匀变位;采用钢筋计及压力盒对沉管结构钢筋应力、沉管结构与土体的接触压力进行测试,采用电阻应变花和光纤光栅应变花对剪力键表面及内部的应变进行测试。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得到了节段接头剪力键剪应力随差异沉降及剪应力沿沉管横截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5.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沉放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沉放对接为例,介绍"双三角形"布置锚缆管段平面定位和双浮箱四点竖向吊沉系统及设备,简述管段沉放对接工艺流程及测量定位技术,最后分析管段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沉管隧道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应用概况;并对越江隧道工程中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隧道与桥梁方案的比较以及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管段浮运与沉放和管段防水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介绍了沉管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沉管隧道的应用前景,并指出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沉管隧道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8.
9.
E.van Hulten H.Cregten 《现代隧道技术》2004,(Z2):161-163
目前,荷兰正在施工的两座沉管隧道是高速铁路连络线的一部分.由于诸多因素,这两座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是一种挑战容许偏差很小的技术要求,以前在荷兰从未遇到;必须解决不良地层条件以及施工工期短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宁波甬江水底沉管隧道土坞的设计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水底沉管隧道土坞的设计,包括选址、平面尺寸拟定、排水设计、施工便道设计、预制场基础设计、临江大堤设计、坞门设计、管段坞内锚碇等等,特别是在软弱地基上用简易的办法设计的土坞,能顺利浇筑好各节管段,节省投资,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修建沉管隧道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管法修建隧道日益增多,论文从管节划分、干坞选择、管节浮运及沉放、基槽及基础处理、浮力设计、防水、最终接头及抗震设计八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我国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田村重四郎和冈本舜三提出的沉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方案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纵向受力分析。分析中采用了隧址处100年超越概率为2%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考虑了不同管段的联结方式和不同的计算参数,对初步设计中沉管段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所提供的数据曾为设计单位所采纳[1]。 相似文献
15.
从广州地区沉管隧道建设谈沉管隧道的建造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广州市沉管隧道的建设及国内沉管隧道的发展.分析制约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提出改进管节预制方法的设想和优化隧道护岸工程的建议,力求降低工程投资和提高环保和土地利用率,促进沉管隧道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广州市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工程,对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有关沉管隧道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供国内的同行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沉管隧道施工的特点可知,管段与管段之间的接头防水十分重要,若接头之间水密性不能得到保证,会危害整条隧道的安全使用.文章通过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首道防线,也是最重要防线的GINA止水带的数值模拟研究,对GINA止水带不同压缩量下的防水能力、压缩剪切情况下的防水能力及耐久性等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望对今后类似的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设计、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等角度,通过对沉管隧道与桥梁、盾构隧道渡越方案的分析、对比和论证,着重指出采用沉管隧道方案穿越江河海湾的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