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务院日前审议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到2010年,我国从南到北将形成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并在主要货类的运输上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以及物流和陆岛滚装、旅客8大系统。届时我国港口的紧张状态将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2.
敢男 《广东交通》2007,(5):38-38
最近,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肇庆港被列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广东交通》2008,(2):33
4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规划”确定了包括广州港、深圳港在内的5个枢纽港口和潮州港、汕尾港等9个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刘星 《广东交通》2006,(1):61-61
去年,茂名市的“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初具成效,工业发展欣欣向荣,特别是临港工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临港工业的崛起带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博贺新港区恒大轧钢厂的建成投产和扩大生产能力,全年便需从港口运进34.5万吨钢材,同比增长200%,使得钢材成为茂名港件杂货的主要货源,也是港口企业得予摆脱困境的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上述5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遍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集装箱吞吐量超百万标箱港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港口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船舶运输活动和装卸设备作业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为贯彻港口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港口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研究了我国港口大气污染物来源、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等现状.总结了港口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来源;为阐述港口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简述了点式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和PEMS两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检测方法;并总结了港口运输船舶、港作机械及集疏运车辆的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及现状;进而归纳了港口主要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为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地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估船舶减排成效,提出了港口船舶大气污染因子的概念及表达式,分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排放清单研究中对于内河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排放因子本土化程度低、港口大气污染源考虑不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首创全国第一座“25万吨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码头”为标志,茂名港“八五”期间港口建设曾经辉煌,但“九五”、“十五”期间,先行官不先行,港口发展速度与茂名城市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珠海港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是西江流域唯一的天然深水海港.珠三角港口群中,香港、广州、深圳三港已占主导优势,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比较分析,运用SWOT模型对珠海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分析,提出了珠海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近期定位和长期定位.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的布局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布局的现状;研究了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通过模型分析并考虑各种因素。预测了珠江三角洲各集装箱码头的2010年和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港口与香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的关系;时珠江三角洲的9个集装箱港口进行了功能和定位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的规划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10.
《广东交通》2006,(5):16-17
广东省发改委透露,《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据该规划布局,粤港口群的形成将对香港直接形成包围之势。专家认为,面对广东新一轮港口建设,香港应积极充当珠三角港口群的“领军”,扩大客户群才可能与广东5大枢纽港形成“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刘星 《广东交通》2004,(2):49-50
最近,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镇宏带领市计划、交通、港航、国土、城规等部门领导,深入到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进行调研,强调要加快开发博贺深水港区,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临港工业,把发展临港工业作为市委、市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深水港口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概况和集装箱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创建长江三角洲国际集装箱组合港、珠江三角洲国际集装箱组合港和环渤海地区洲际集装箱结合港,以形成集装箱运输的网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交通标准化》2007,(10):196-197
日前.交通部公布了在《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简称《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196个城市。《布局规划》覆盖60%的地级以上城市,遍及84%的国家开放口岸.涉及所有沿海主要港口。在分布上,东部地区61个、中部地区56个、西部地区62个。  相似文献   

14.
港口布局层次性的形成机理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港口布局层次性的规律,分析了港口布局层次性的形成机理和经济性,指出了港口布局层次性是由货主、港口、船舶和地区开发等经济利益协调发展的内在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交通》2005,(6):12-13
广州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大海港”战略,围绕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这一定位,广州港正不断加快推进港口建设的改造步伐,努力打造在珠三角港口群中独特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拙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上述5 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榆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遥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梧州港口运输联合总公司在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技兴港献的成功经验,阐明了重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开发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港口布局特征,在基于广义费用最小化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路段和转运枢纽广义费用函数,标定了主要参数,并借助货运分析软件STAN开展综合网络平衡分配,得到了主要枢纽港的吞吐量规模及分布的结果.结果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呈现多核化发展态势,主枢纽港上海港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在水路分担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公路集疏运系统仍需扩大运输组织范围.  相似文献   

19.
长沙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湖南水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长沙港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港口设施无法满足集疏运需求、港口服务过于单一等。分析了长沙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提高强化政策引导、扩大港口规模、建立信息平台、提升港口服务、组建区域联盟等方面对长沙港向第四代港口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背景下,常州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首先需要明确港口发展定位、优化港口布局。文章通过分析常州港现状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机遇,明确了港口发展定位,并对常州港物流园区规模进行测算,分析现有港口规划布局不足,借鉴国外先进港口布局案例,提出了拓展港口岸线、设计公铁水联运港口、调整港口功能布局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