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考辨后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存在两种与知识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有关的认识方法,即“类推”和“植入”的研究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按照“类推”的方法来认识社会事实的,而当我们面对那些特殊的认识对象时,则应遵循“植入”的认识方法。不过,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既不是单一地使用“类推”的方法,也不是“植入”的方法,而是二者的统一,即每一次认识都是“类推”与“植入”连续谱系中的某一个结点,是二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一直受到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关注。不论是阿伦特极权主义语境中的公共领域,还是哈贝马斯民主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后续研究者对公共领域的探讨,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者说‘国家与社会'的消极互动之逻辑预设上展开的。但实际上,‘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或‘国家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之逻辑预设同样存在可能;基于这种逻辑预设,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公共领域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它同时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域、社会对国家的管理域、国家自我管理域以及社会自我管理域相联系,发挥着社会管理功能。公共领域的建构必须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方向着手;外部要素包括制度与媒体,内部要素包括公众、公共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空间。就当前现实来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需要从上述两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重建中的政治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资本与政治的相关性入手,着重分析社会资本构建的两种模式,社会法团主义和国家法团主义。在比较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第三世界国家政治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如何构建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政治化怎样削弱重建的努力。文章认为,在威权主义体制内,通过国家力量来构建社会资本,不可能实现从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布迪厄有关区分阶级的要素分析,探讨了社会空间、文化资本、惯习、场域、品味在阶级分化上的特殊价值,阐释了布迪厄阶级理论中运用关系性思维模式的方法论特点,进而揭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对于社会分层研究的潜在意义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内涵,认为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包括项目社会指标评价和对项目重要社会事项的社会分析。项目社会指标评价对于准确把握项目发展的状况和进行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对项目重要社会事项的社会分析,运用或设计社会政策于项目或项目区人口及相关人群中,促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发展,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现社会公正。提出了在应用社会学领域创建项目社会学这一分支,从而在理论上指导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抓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实现了对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两个重大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以逻辑结论为逻辑起点的思维方式,克服了逻辑推演的缺陷;二是突破了形式决定论的思维方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本文通过对“摸论”与“猫论”揭示了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它的构成要素是:A.起点范畴:思想与行为:B.中心范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C.中介范畴: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D.结果范畴:内化与外化;E.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主义:渊源、理论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构主义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理论范式,其思想渊源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它在元理论、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都具有一定的解放和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的妖术叫魂案,反映出转型社会政治权力的独断性逻辑,揭示出法治均衡的时代要求。对文学家卡夫卡《诉讼》的法理解读,彰显了法治均衡的人本意蕴,进一步明确了人权与公权均衡的法治主题。对洞穴奇案的思想试验,则从司法方法论的角度阐发了法治均衡的实践性要求,为断裂社会疑难纠纷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法律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学作品进行社会学分析,应是字研究的任务之一,章通过《水浒传》人物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论证了社会对人才选拔与使用应有普遍标准和特殊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从传播学本位和社会学本位对媒介社会学学术脉络的梳理,文章主张从Web3.0以降媒介全面切入社会生活微观、中观和宏观全领域的语境背景出发,从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三个角度,综合梳理媒介研究学术史中的各类关联理论和方法实践,并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媒介与社会”学术传统为当下媒介社会学研究开展提供了历史基础,而社会学三大宏观理论家和布洛维等学者的中观理论可成为社会理论“媒介化”实践基础,进而从方法层面指出“界面”研究正在实现对传统研究方式的统合,最终在梳理学术史中“连接”资源基础上,从“重构”角度提出“行动-媒介-结构”媒介社会学进路的可行性,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学编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角色,从社会学的角度,包括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文化工程设计师角色,文化工程组织者和社会活动家角色,书刊美容师、文字加工师角色等多种角色。并具有角色义务的综合性、角色劳动的潜隐性等特征。担负着对文学作品的策划组织、选择加工、中介控制、传播积累、教化培育等特殊的社会功能。我们认清这种特殊姓,进而认清文学编辑工作的性质,这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猫烧香病毒案再度让社会公众重新关注网络安全与网络风险管理.熊猫烧香病毒折射病毒发展的牟利化、平民化、反社会化与加速化等新特征.以此案为引题与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电脑病毒产生的社会原因,并重点研究网络生态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这是因为,杀毒的关键在于解决社会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常见现象,不同的政党对政府创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本文以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按照“政党—社会→执政党类型→执政方式→政府创新的限度”的分析路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政党对政府创新限度的影响:他们是“全能主义—国家化执政党—领导控制—技术式创新”模式和“政治市场—交易型执政党—开放竞争—政府企业化”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尝试性的小结。  相似文献   

15.
周江评 《城市交通》2018,(3):108-110
正对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这类历史悠久的学科而言,公平(fairness)、正义(justice)是极其基本的两个概念,是很多问题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和潜在追求目标之一。对交通这样的新兴学科而言,公平、正义也同样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交通正义:设计公平的交通系统》敢于直面上述挑战性问题,构建了关于交通公平、正义全新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以阿姆斯特丹为例说明在技术上需要搜集哪些数据,按照哪些步骤进行交通系统公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从80年代初开始,已经过了十五六年的发展。然而,迄今《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的自身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当代社会科学对这一课程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解决、需要共识。本文旨在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一些以待解决、以求共识、且无定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逻辑起点作为一门课程要体现出它自身的学科性,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学的、鲜明的、独特的逻辑起点,这是任何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至今在其…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将"消解"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结构与行动、微观与宏观关系上的 "二元论"视为其社会学理论重建的基点.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主张从实践出发,以结构的二重性来取代主客二元论,并从"有意图行动"的"非意图后果"、"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制度分析"与"策略性行动分析"三条思路出发,努力实现化约传统社会学关于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罗杨 《海交史研究》2014,(1):106-111
施坚雅(William Skinner,1925—2008),美国著名人类学家,1954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1950年至1951年他曾到四川考察,1977年考察了中国城市的市场,其著作《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等开创了中国研究的范式。《泰国华人社会:历史的分析》是他1956年完成的著作,该书弥补了西方和泰国的历史学家们对华人的漠视,影响了数代华人华侨和族群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批判与评述《历史的暴政:中国危机的根源》,展开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自我认识,特剐是中国的困境和现代性危机的认识。丈章首先从方法论角度来审视该书,作者断定,对于将中国作整体性危机的判断根源于文化主义方法论是个根本性错误。这种方法论片面地将中国的历史书写和汉语作为危机的最为重要的渊源,从而得出完全倒置的结论。文章在驳斥简纳的“中国历史观”之后指出,简纳按照民族一国家模式解读中国的危机时,颠倒了危机的根源与危机的表象关系。作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危机不是产生于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这一无数社会共同体的常态,而是产生于民族一国家这一导源于欧洲帝国及其崩溃的政治模式本身。在文章最后,作者指出,简纳关于克服中国危机的动力因素(以城市对抗乡村、以沿海放逐内地、以开放抵制封闭、以资本主义市场取代国家的控制),忘记了讨论高度的权力集中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探讨中国的困境与现代性危机不能够越过构成危机的社会条件,这也许是中国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陆涵之 《城市交通》2021,19(3):31-41,73
20年来,随着规范法学对交通现实问题回应愈发疲软,交通法学经历了从法教义学的闭环到法社会学的交叉研究的范式变迁.管理学的理论供给引领交通治理模式升级转型,社会协同治理、"大交通"执法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医学、微电子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从立法需求面向的碎片化摘取,走向交通法学研究方法论层面的全面进驻.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