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砌块路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块路面是采用普通混凝土预制块和天然石材砌块铺筑的路面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良好的表面特性,广泛用于城市各类景观路面。但目前对此类路面的设计、施工还缺少相关的规范和规定,也无现行的设计方法可遵循。为此,在总结吸收国内外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砌块路面的设计与应用,初步提出砌块路面的有关设计数据及其典型结构,供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砌块路面的基层、砌块铺砌方式及其加载方式对路表弯沉的影响。共设计了有基层、无基层路面结构;顺砌式、人字式砌块铺砌方式;块体的长边与行车方向平行、垂直加载方式等8种试验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基层砌块路面结构的弯沉值比无基层砌块路面结构的弯沉值小,荷载扩散率大;人字式的砌决铺砌方式要优于顺砌式铺砌,且混凝土基层砌块路面结构采用人字式铺砌比顺砌式铺砌表现出更大的优势。顺砌式铺筑的加载方式应使块体的长边与行车方向垂直,而行车方向对人字式铺砌砌块路面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方晓睿 《国外公路》1995,15(3):36-41
文中介绍了混凝土砌块或粘土烧制块路面的设计原理,分别提出了承受公路车辆,工业荷载和飞机荷载的混凝土砌块或粘土烧制块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将它们综合成一个通用模式,这些路面设计方法已经被英国港口协会(BPF)、美国港口管理协会(AP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等部门认可和采纳。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百年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经历数次革新,从最初的力学方法发展到经验方法,再到力学经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CBR方法以及AASHTO方法一直引领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潮流.我国的路面设计方法来自于前苏联,在近60年的使用过程中也经历了数次修编,但是设计方法的本质没有大的革新,因此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通过国内外路面设计方法及理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兴富  李翔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69-171,M0019
砌块路面具有透水透气的结构形式和优越的表面特性,在城市人行道、景观道路等方面广泛采用。为了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内涝问题及响应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通过研究分析砌块路面的结构形式、道路功能及改善城市生态方面的性能,肯定了砌块路面应用于城市行车道路的可行性。砌块路面应用于城市机动车道铺装对缓解城市生态问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有着不同的标准与方法,设计过程大都考虑交通荷载、材料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由于混凝土路面设计起步较晚,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理论计算,未能充分考虑路面实际使用情况,并且一些水泥混凝土路面确实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性缺陷。该文拟对中国以力学分析为基础和美国以经验为依据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进行对比,为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文  李清富  胡群芳 《公路》2005,(9):77-81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经验法、力学-经验法和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荷载、环境作用和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它们都将影响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水平.为了更好地发展现有路面设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和讨论.采用模糊随机可靠度理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路面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设计公式,讨论了各个设计变量的变异性,并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学良  刘伯莹 《公路》2007,(10):89-95
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及相关的使用经验,在此基础上按照基层材料类别进行归类,概括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的3大类别。使用AASHTO2002、AI、Shell和South Africa等4种国外设计方法对归纳的典型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的使用特性和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将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按照一定的方式紧密排列,用砂填灌接缝而形成新的路面结构形式,即联锁砌块路面。该路面适合于农村公路,施工简便,结构强度高,养护维修方便。文章详细介绍了联锁砌块路面的要求、施工流程、施工工序及施工验收要求,并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梧高速公路试验路段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泽松  李海华 《公路》2005,(8):243-246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路面设计方法对路面各层的作用和受力特点考虑不足,从而导致路面结构设计欠合理,致使路面损坏(尤其是重载交通)日益严重。依托广梧高速公路开展的重交通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是在吸收国外已有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的研究实践积累,提出了考虑路面各层受力特点和作用的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法,并修建了3种试验路结构。  相似文献   

11.
总结介绍了在省道S333线坑口至大麻段(K49+859~K56+114)高填方路段所进行的砌块路面试验,以评价用砼块体作为路面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处于非稳定沉降期的高填方路段应用砌块路面具有不少优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和以往研究经验,对县级公路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长寿命水泥路面的设计思路,调研分析了影响某市水泥路面病害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实际的交通荷载、自然环境和材料供应条件,推荐了适合于县级长寿命水泥路面的基层、面层的类型、材料要求和结构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3.
杨宇 《中外公路》2007,27(4):73-76
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和以往研究经验,对惠州地区市县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该地区水泥路面的设计思路,调研分析了影响惠州市水泥路面病害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当地实际的交通荷载、自然环境和材料供应条件,推荐了适合于惠州市水泥路面的基层、面层的类型、材料要求和结构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已经逐渐的趋于成熟,但在其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公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砌块路面(CBP)的顶层是离散和不连续的。在世界各地进行的试验表明,CBP对交通的反应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柔性或刚性路面的反应不同。混凝土砌块层间荷载扩散性主要取决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为路面结构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承载行为的描述。利用有限元模型,不同的外部因素或者结构参数的影响可以系统地作为实际的工程应用的评价。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确定砌块形状、尺寸、厚度及铺设方式等参数对砌块层的荷载扩散能力及弯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AASHTO2002车辙预估模型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AASHTO1993经验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重载交通的要求,经过NCHRP1-37A项目的研究,2004年美国NCHRP提出了AASHTO2002力学经验设计方法,其中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路面损坏预估模型。该文对AASHTO2002提出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评述了其优缺点,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具有承载能力突出、平整性连续等特点,非常适合重载交通的特殊路段设计采用。根据工程实例详细讲解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总结了板厚、配筋率、基层处理等相关设计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简要总结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特别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根据项目的经验,提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环节,我国常用的马歇尔试验方法和路面实际受力状态和路用性能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旋转试验机GTM模拟了路面现场压实及汽车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依据力学分析原理进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较之经验式的体积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合理,所以GTM试验方法在我国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水泥混凝土砌块路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智  李红 《公路》2011,(1):27-35
介绍了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新增补的一章内容:混凝土砌块路面施工技术.混凝土砌块路面的优点是:因板块较小而路面厚度薄.造价低廉;对路基稳固性要求低、变形适应能力强I养护维修便捷;可调控路面色彩,美观而实用.期待其能够在我国农村公路、乡镇公路等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