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成绩巨大。但在大好形势下,也应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过热”、“泡沫”等隐患,政策刺激消费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质量滑坡更说明车市发展欠健康,繁荣背后隐含风险,应引起行业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告别2009年,人们还沉浸在中国汽车工业突破1300万辆产销大关的喜悦之中,国内的各个汽车企业也都忙着排产。更有人乐观地估计今年中国汽车产销将会突破1500万辆的关口,继续领跑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优喜交加,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暮实 《经济导报》2010,(3):12-14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经济的亮丽表现,令世界瞩目,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经济繁荣时期.中国积累了过多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是一个行业升级前的必要积累。希望有关部门以更务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产能过剩就是过剩,何来伪过剩?不过剩就不是市场经济,那才是中国客车业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由广汽(25%)和东风(10%)参股的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在6月下旬,向欧洲出口7150辆飞度(在欧洲称Jazz)轿车,并且这家公司年产能5万辆车,全部用来出口。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似乎合资公司也终于能让出海外市场,安排中国生产的汽车出口。  相似文献   

7.
平原 《时代汽车》2007,(5):16-17
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中国已经确定了在世界上的汽车大国地位。但需要警惕的是,必须关注汽车行业投资与产能过热的势头,理性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张国宝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Durethan和Pocan产能增加一倍 全球领先化工企业朗盛集团正在无锡建设第二条Durethan(聚酰胺)Pocan(聚酯)工程塑料生产线。朗盛一年前已在中国无锡开设了年产量约为2万t的世界领先的工程塑料掺混厂,第二条生产线也将于2007年11月上马,届时工程塑料产能将增加一倍。自2006年半结晶产品业务部开始投资建厂以来,投资总额现已达2000万欧元。2007年夏,该部门还将在无锡建立一条小型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特定产品和客户样品。  相似文献   

9.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10,(9):49-49
产能过剩的概念是相对的,因为产能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相匹配。目前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厂商加大产能投入可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因此,我们并不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的外方老总和记者聊天:他说,过去对中国市场判断过于乐观,13亿人口,只要有一小半人买车,也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市场?几年做下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汽车消费有很大局限性。这个老外认为,除了宏观政策和使用环境的局限外,中国的汽车消费人群相对集中,还远未到普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8,(4):95-95
3月13日,在大众集团总部沃尔夫斯堡举行的大众新闻年会上,大众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宣布,大众未来三年内将投资200亿欧元用于产能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到2010年产销量将达800万辆。大众中国总裁范安德也首次向媒体透露,到2010年,大众将再向中国市场投资24亿欧元用于零部件开发,继续保持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远虑与近忧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车言车,且不说全国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就是汽车工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到年底全国汽车产销破1000万辆大关指日可待。但在日前召开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却对汽车产能问题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发改委的官员认为汽车产能有过剩的可能,产业协调司陈斌司长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2,(2):156-156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目前宣布,将在浙江宁波建立其在华的第7家工厂。建厂的协议已于1月6日在宁波签署。这预示着大众在中国的轿车产能至2014年将达到300万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已有4家工厂,  相似文献   

14.
邢逸集 《经济导报》2009,(35):28-29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工业生产、固定投资、电力消耗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官方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股市和房价也一路飘升。甚至有迹象显示出口出现回升,尽管仍较一年前仍低出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5.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7,(10):20-21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全行业产能急剧增大,并且仍有大量投资欲进入这一领域。如何看待行业、社会对汽车产业不断高涨的热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看法值得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公司的老总们曾对记者愉快地说:“没错,中国确实存在产能问题。”那时,产能不足还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11,(32):15-17
尽管进入2011年后,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已失往日风采,陷入一阵低迷状态;尽管从今之后,2009年和2010年高速之梦再也难圆;尽管从国内相关管理部门到媒体关于“产能过剩”之批评言论一波又一波从未平息过;尽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不断负增长,且有的公司业绩也不尽人意,但跨国公司对于在中国的产能扩张却“痴情不改”,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相似文献   

18.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10,(10):28-31
近几年,警惕汽车产业“产能过剩”之声一直在车企耳边萦绕,但往往都随着市场转暖、市场需求突增而不了了之。而今年以来.随着汽车市场销量增速的减缓,“产能过剩”之声再度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者有之,而反对者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9.
钟师 《汽车与配件》2007,(11):34-37
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中国车厂正在用另一只眼朝着海外市场望去。这与当初日本和韩国的车厂的发展轨迹似曾相识,而中国车厂除了奇瑞产能已经迅速达到了规模经济外并毫无悬念地能位居第一阵营外,其他大部分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仍在努力入圈。汽车百年,在本国做大而没在国际做大的屡见不鲜,尚未冒出在本国做小而能在国际做大的先例。中国车厂在开拓海外市场以弱博强的冲势能延续多久?“群起而攻之”的结局最终能胜出几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年初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几乎所有厂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汽车市场究竟如何?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依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