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二手船,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营运使用后,由原船东转手出售给新船东,可继续投入营运使用的旧船.废钢船则是经过长时间的营运使用后,接近或超过船舶使用年限,由船东报废出售给拆船厂拆解的旧船.就船舶本身而言,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主要是船东根据航运市场、船舶市场的行情和前景预测,决定是卖二手船还是卖废钢船.遇到航运市场低迷时,船东会大量抛售废钢船.反之,在航运市场繁荣时,二手船市场会随之活跃.  相似文献   

2.
2012年,全球拆船量达到了5750万载重吨,比2005~2011年的年平均拆船量1950万载重吨增加了34.9%。克拉克松日前发布的"聚焦船市"对近年来世界拆船市场进行了回顾。2004~2008年的航运繁荣期,老旧船舶都用于运输,拆船量相对较低。2008年以后,拆船量逐年攀升。2008年下半年开始,主要市场的船舶运力均出现过剩,航运收入剧减,再加上船东们拆除老旧船舶和效率低下船舶的意愿增强,这些都推动了拆船量的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低质量船舶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海上运输是否安全可靠。近年来,由于造船企业入行门槛相对较低,部分船东对造船技术规范缺乏了解,致使劣质船舶大批出现,甚至出现了船身断裂的恶性事故,对航运市场的正常运行、船员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维持航运市场正常运转,减少海上事故发生,加强对“低质量船舶”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老旧船舶集中报废等因素影响,2013年船舶运力依然过剩,拆解量仍处高位。据不完全统计,1~10月,中国拆船协会会员拆船企业拆解各类废钢船超过260艘。其中,进口废钢船按轻吨位计算同比减少近20%;采买并拆解国内废钢船艘数和轻吨位同比均增长160%,其中约有60%的船舶是中国建造。从船龄上看,1990年后建造的有6艘。由此可见,今年国内船东及航运公司加快了老旧船舶的淘汰更新步伐。  相似文献   

5.
李赪 《中国船检》2010,(9):45-47,117
金融危机以来,航运和造船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船东在新船投资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在全球新船投资中,欧洲船东所占份额在各主要船东所在区域中名列第一,其在建船舶约占据50%的份额。其次是亚洲船东,该地区船舶投资增长幅度仅次于欧洲地区,其在建船舶约有30%的份额。  相似文献   

6.
春节过后,过年返乡的船员又开始重新求职寻船,踏上远航的征程.当前航运市场仍处低迷阶段,船员市场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局面——求职难、招聘难.本来是可以互补的船员招聘和求职,如今却在船员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对立的态势.船少人多,市场上船员饱和,使得船员的求职道路异常艰难,同时也由于船员择船条件的多重性、苛刻性又考验着船东的耐性,在这用人之际却难以定人开船起航.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逐渐复苏,对新船的需求量有明显的增长,各国航运界普遍认为目前的船价不久以后将走出低谷,有所上升。希腊船东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以载重吨计,约占世界船队总载重量的18.6%),并以经营二手船著称。由于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对老旧船舶的运营限制越来越严格,希腊船东纷纷订造新船以取代部分老旧船舶,  相似文献   

8.
《天津航海》2014,(1):21-21
<正>据报道,虽然今年年初航运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但船东仍然大量投资订造新船或购买二手船。根据船舶经纪商Intermodal最新的月报,2014年1月全球船队共订造246艘新船,购买201艘二手船,购船总数达到447艘。可靠的融资以及仍然相对较低的船价是吸引船东大量购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长航国际海运有限公司是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在上海的专业从事远洋散杂货、特种运输的国有航运企业,是招商局集团航运板块中从事船舶内外贸兼营业务的重要平台。公司拥有和控制近50艘散货船、多用途重吊船、化工品船、活畜运输船及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特种船舶,总运力近200万载重吨,拥有中国籍和中国香港籍船舶的散杂货船管理资质,自有船员600余人。公司分别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天津等地设有子公司及办事处,是中国船东协会会员、上海船东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公司实现货运量近3800万吨,年收入近3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杜鹏 《世界海运》2011,34(6):19-21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船东在船舶投资上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分别从新船、二手船和租船交易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