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城市近郊自驾游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综合考虑道路交通和旅游景点因素对游客出行体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游客体验的城市近郊旅游路线规划方法.首先在综合分析道路交通因素及旅游景点属性对自驾游客体验感影响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综合路阻的景点间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并采用Floyd算法进行了求解;然后根据旅游出行成本和景点游览效用构建了基于游客体验的景点顺序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最优旅游路线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表明,相比传统基于出行距离最短的旅游路线规划方法,基于游客体验的城市近郊旅游路线规划方法更符合自驾游客出游实际情况,能有效减少游客的行程时间和景点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2.
针对旅游出行中的路径选择问题,以乌鲁木齐市南山风景区游客的路径选择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旅游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探讨旅游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标明:旅游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受标识指向、标识语言等交通标志因素,以及游客对旅游景区的熟悉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受性别、族别等游客本身属性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观光旅游型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交通是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合理地规划自行车出行路线对于满足骑行者多元化出行需求、构建安全规范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真实骑行者路径选择行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pen Street Map的城市自行车网络的构建方法及基于其上的多判据自行车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一种基于聚类的最优多判据路径规划方法.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方法能够生成满足骑行者真实需求的多判据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城市观光游览现状、掌握游客的游览模式,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对非黄金周城市型旅游交通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城区内5个主要景点进行旅游交通行为调查,将分析对象划分成本地居民游客和外地游客。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类游客在游览方式、出游规模、游览目的等游览模式,以及交通方式选择、出游时间等交通出行特性的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类游客的游览模式以及北京市区经典游览线路。根据SP调查数据提出在中心景区设置公交专线,吸引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变,缓解旅游季节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交通信息对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建立了随机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其中,假设出行方式有小汽车、步行换乘地铁和停车换乘3种;出行者按有无信息装置分为2类,其出行方式、旅行路径/线路和停车设施选择决策基于Probit模型,以随机方式进行.构建了与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并采用基于模拟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算例结果表明,信息质量对停车换乘行为、设施利用率以及信息装置市场占有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对部分区域实施“禁摩”政策,不同禁行方案的实施对交通系统中出行者方式和路径选择产生差异化影响。为定量描述摩托车禁行方案下的用户多模式出行选择行为,本文考虑私家车、常规公交及摩托车这3种模式的不同网络出行特征,构建基于摩托车禁行方案的多模式网络均衡模型。首先,设计3种模式混行下的复合交通网络,根据其不同的路段通行能力特征,以及公交车内拥挤和线路选择,分别针对禁行区域和非禁行区域,建立用户出行成本函数;然后,基于用户均衡和Logit模式划分,构建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最后,采用基于相继平均的路径配流算法求解模型,并量化分析摩托车禁行方案下的用户出行效率和事故风险。算例结果表明,随着禁行区域的增大,转移至私家车和常规公交的摩托车用户逐渐增加,用户总出行成本逐渐增加,出行效率和总事故风险成本逐渐降低,同时,对关键路段实施禁行方案能在较少降低用户出行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总事故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假日大规模集中的旅游交通出行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景区,导致旅游地交通混乱。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的实地调查,得到不同旅游者出行行为特性,并利用非集计模型研究旅游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得到影响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配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混合交通路网中,出行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出行偏好选择自己的交通方式和出行路径. 考虑城市道路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把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每类出行者可选择自驾车、出租车或公交车方式出行. 为解决这个多交通模式相互影响的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旅行时间函数,建立了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对角化技术与MSA方法的混合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高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出行,低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公交车出行.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游客出行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游客的目的地选择行为进 行了研究.本课题组选取北京市区8个景点,以在京旅游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组织进行了 游客出行行为调查.问卷设计22 项旅游动机,通过对游客旅游动机项提取因子,并对旅游 动机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游客分为4 类.在构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模型时, 对首个目的地和非首个目的地分别建模.模型中引入了旅游动机类型变量,证明旅游动机 对游客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另外出行距离在不同阶段对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 在显著的差异.该模型精度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效、合理的综合交通路径规划是成功举办大型活动的前提之一.本文针对观众群体参与大型活动的出行路径规划问题,引入乘客出行偏好,转换为时空等待优化问题,再根据大型活动中乘客通过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特点,构建多维时间-空间-交通方式网络,以乘客出行时间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与质量,提出一种基...  相似文献   

12.
鉴于MNL模型的非相关选择方案独立性易引起预测误差,同时考虑到西藏地区在全国旅游市场的特殊地位,选用NL模型对拉萨游客出行行为进行研究,并引入游客主观意向选择修正系数α,选取景点和出行方式分别作为水平2和水平1的选择肢,以出行费用、行程时间、年龄、收入、是否有私家车作为效用变量,在水平1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交通方式的划分方法,分别构建了以游客出行意向和交通特性为出发点的NL模型,利用拉萨游客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检验结果表明以游客出行意向为出发点的划分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主观意向修正系数后,预测的相对误差由11.82%降至9.99%。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混合交通路网中,出行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出行偏好选择自己的交通方式和出行路径. 考虑城市道路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把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每类出行者可选择自驾车、出租车或公交车方式出行. 为解决这个多交通模式相互影响的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旅行时间函数,建立了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对角化技术与MSA方法的混合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高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出行,低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公交车出行.  相似文献   

14.
为统计旅游交通的客运量,分析公路交通运输需求,优化运输组织,合理构建“快进慢游”综合交通旅游网络,研究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游客识别与出行轨迹匹配方法。通过划定景区边界,设置停留时间阈值,识别手机用户的游客身份;同时,借助地图工具批量计算信令发生位置间的出行路线与行程时间,匹配实际公路网。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信令数据能呈现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且信令数据的位置轨迹与公路线位走向结合密切。在人们越来越依赖地图导航软件规划出行路径的背景下,利用该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景区游客并估计游客往来景区的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进行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的广义费用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广义费用的组成部分和函数形式,探讨了多类型车辆换算模型的形式和参数标定方法.借鉴城市混合交通流量分配的研究成果,运用变分不等式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借助交通规划软件Emme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利用温州市相关数据进行模型中的部分参数标定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的结果明显优于分步加载方法,在路段饱和度较高时比客货分步加载的方法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方式诱导下通勤者的动态选择行为,采用效用理论和多阶段决策方法,以出行链感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通勤者单日内以家为起点和终点的出行链选择行为动态规划模型,并利用Dijkstra算法求解.将出行链分割为相互联系的单次出行,每次出行均包含出行前和出行中决策节点,在每个决策节点上实现交通信息的动态加载,并考虑通勤者对信息的信任度和学习过程,使模型可更准确地描述实际决策过程.算例结果表明:多方式诱导信息使每位通勤者的出行链实际效用平均增加0.88%;且信任度越高,通勤者获得的收益越大,越倾向于通过缩短出行链长度,选择地铁或停车换乘方式以规避交通拥堵造成的效用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从游客出行需求角度出发,以交通出行链为切入点,结合传统交通调查与大数据研究,分析游客出行链各环节的交通特征,并依托浙江横店镇综合交通规划项目,从采用多元化交通方式、简化游客城镇内出行链、引导游客改变出行方式、协调城镇交通与旅游交通4个方面,提出改善旅游城镇交通的对策,为解决同类旅游城镇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人结伴的群体出行是非通勤目的的交通出行中的普遍现象,已有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中通常以出行者个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对于群体出行状况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具有不适应性.以出行者群体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单元,基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游客的出行数据,建立了不同群体规模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群体出行对于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行者对交通服务属性的敏感性下降;出行者群体的车内时间价值增加;出行者感知的车外时间当量和换乘惩罚当量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城市低收入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揭示个体社会经济属性、活动 属性和潜在态度变量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抚顺市居民一日出行调查数 据,采用态度-行为模型探究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机理.首先基于多指标多原因模 型分析影响态度变量的外在因素,结果表明性别、驾照拥有情况和年龄对态度变量的构 成影响较大.然后,分别建立含潜变量和不含潜变量的多项Logit 模型,发现含潜变量的选 择模型更能解释出行行为,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属性和态度变量对低收入通勤者出行方 式选择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北京市旅游高峰期间景区周边交通混乱以及城市交通路网负荷增加,选取北京市三 处景点进行问卷调查,将游客的年龄、是否有车、月收入、同行人数及同伴类型等数据作为影响游客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与此同时,对所需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进而分析不同游客的出行方 式特性,利用非集计模型对游客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年龄、是否有车、月收入、同行人数以及同伴类型这几类因素对游客的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均显著,并得到游 客对私家车、出租车、地铁及公交车这四类交通方式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7%, 7%, 54%, 22%。研究表明,北京市旅游交通方式的需求以公共交通为主,尤其是对轨道交通的需求,为此建议进 一步加大北京市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