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功率柴油机润滑系统传热仿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大功率柴油机润滑系的传热仿真计算方法。采用集总参数法研究了车用柴油机润滑系的传热问题,建立了润滑系各部件的传热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某型特种车辆柴油机润滑系的传热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涡轮增压器轴承体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涡轮增压器传热机理的研究,利用专业传热分析软件ESC建立了轴承体传热仿真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轴承体分别进行了稳态、瞬态的温度场计算,找到了仿真计算中需要优化的输入参数。为验证该轴承体传热仿真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同型号的涡轮增压器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
由于润滑油膜内部存在多热效应耦合作用,现有内燃机流固耦合计算中常采用的活塞环-缸套间传热经验估计或热阻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中在线接触润滑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各热效应随工况的变化规律和相互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基于CFD流动传热计算结果修正的活塞环-缸套传热模型。结果表明,与热阻传热模型相比,本文中建立的修正传热模型算得的活塞温度场更符合实测的活塞温度数据;该模型经无量纲化处理后,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活塞环-缸套传热计算。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设计大多从电池封装层面考虑热管理与电池系统的结合,容易忽略对电芯本身传热行为和电芯级热管理设计的细节研究。为此,研究方形锂离子电芯传热行为和影响电芯传热的关键参数,建立方形锂离子电芯传热数学模型,通过不同传热位置、传热面的对比计算进行测试验证,确定方形锂离子电芯最佳的热管理设计传热位置。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动和传热问题时,边界条件的确定往往成为一个难点。本文先将柴油机活塞-缸套-冷却液-机体组成一个固流耦合传热系统进行整体传热计算,省略了单独计算中较难确定的系统内部边界的定义过程,然后将采用耦合法计算得到某一缸冷却水套的温度场作为新的边界条件应用到整个六缸发动机缸体水套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缸体冷却水套内冷却液流场分布、压力损失等信息,所得结果对柴油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相流振荡传热湍流数值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准确描述多相流振荡传热过程的湍流数值模型,分别采用Realizable κ‐ε模型和SST κ‐ω模型对多相流振荡传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其传热效果进行了预测,并与多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闭式空腔振荡传热还是开式内冷油腔振荡传热,采用SST κ‐ω模型都可以更为准确地模拟多相流振荡运动规律,传热系数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对于开式内冷油腔振荡传热计算,随着雷诺数增大,传热系数计算值的误差开始增大,说明SST κ‐ω模型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李强  吴炜  徐鹏 《交通科技》2011,(4):122-124
内燃机的排气是高温气体,排气消声器外表温度对周边临近设施的影响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其温度场状况依赖于绝热包敷的材料和结构性能。文中所研究的消声器模型是一个流固耦合传热模型。研究使用CFD软件对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带有传热面的消声器计算模型,用N-S方程和k-ω模型来模拟消声器内部流场及壁面温度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相流沸腾传热模型,提出一种用于沸腾传热计算的修正算法,通过在CFD软件外部修正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来反映沸腾传热的影响。采用修正算法分别对某试验水道和柴油机缸盖水腔内的沸腾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测量值相比,试验水道的最大计算误差为7.2%,缸盖水腔的最大计算误差为8%,表明修正算法不仅容易在CFD软件中实现,而且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汽油机活塞组—气缸套整体耦合传热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汽油机的活塞组—气缸套系统的瞬态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润滑油膜假设为一维热阻,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整体耦合系统的三维传热模型,应用所开发的三维流体动压润滑分析程序对活塞环组沿周向瞬时变化的油膜厚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LJ377MV汽油机活塞组—气缸套零部件为对象进行了应用研究,获得了更为清晰的多部件间的相互传热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加热盘管的传热计算进行综合介绍,给出计算实例,并对如何选择管径、排管布置及如何改善传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汽油机的活塞组一气缸套系统的瞬态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润滑油膜假设为一维热阻,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整体耦合系统的三维传热模型,应用所开发的三维流体动压润滑分析程序对活塞环组沿周向瞬时变化的油膜厚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LJ377MV汽油机活塞组一气缸套零部件为对象进行了应用研究,获得了更为清晰的多部件间的相互传热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沥青拌和机烘干筒的传热方式,各传热方式的传热量计算及影响传热量和传热效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对逆流换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其低温区段的温度梯度对传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的影响作了明确阐述。结合实际设计课题开发了烘干筒热计算的计算机程序,并给出了其软件框图。对沥青拌和机的工程设计和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内燃机的传热对研制高强化低散热发动机是很重要的。本文综合了世界先进的研究经验,从传热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发动机设计的影响,传热量准确分布的测量方法,建立传热模型和绝热发动机传热情况等方面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RNG k-ε模型,建立了某轿车暖风散热器的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了暖风散热器内的流动和传热细节.利用台架单体试验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车用暖风散热器全工况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汽油机活塞开展传热分析,基于一维性能仿真模型获得有限元分析必要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稳态传热计算活塞温度场,通过CATIA建立活塞三维模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活塞进行温度场计算分析,得到活塞三维温度场,并通过隔热槽的方法降低活塞第一环槽的温度,为活塞机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低散热发动机在特种车辆上应用的意义及研制存在的困难;分析了低散热发动机的传热特点,运用经验公式确定了传热边界条件;分析了非稳态导热有限元计算的特点,运用有限元法对隔热部件进行了热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热负荷和热应力增大是造成隔热件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在试验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预测管带式散热器的传热与流动阻力的数学模型,即传热因子j(柯尔朋数)和摩擦因子f(范宁摩擦系数)的计算关联式,并且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在常规工况范围内基本吻合。同时,也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了Y. J. Chang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做了比较。利用所编制的计算程序分析了散热器结构参数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改进散热器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强耦合理论的柴油机稳态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柴油机冷却水与机体组件之间的流动与传热问题,将强耦合理论应用于柴油机的稳态传热计算。建立了柴油机机体—缸盖—缸套—缸垫—冷却水腔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确定燃气侧的传热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最终得到了冷却水腔内速度、压力、传热系数以及主要受热零部件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刘小秋  韩国园 《公路》2004,(5):37-40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未来公路养护发展的方向,作者对目前正在研发的一种新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再生养护机械作了简要介绍。并建立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传热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非稳态传热模拟研究,求出了路面内部温度场。通过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这对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稳态传热法对某轻型装甲巡逻车空调的制冷量进行了计算。计算考虑了车辆的使用环境、钢板厚度、隔热材料、乘员人数等。为了简便计算作者利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