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续板自由振动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连续板自由振动的传递矩阵法,用解析法导出了板单元的传递矩阵公式,再运用传递矩阵原理建立起连续板的整体传递矩阵公式,该法具有分析简单,计算量小,可在微型计算机上实现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电流方程和电压方程,列写树枝电流方程和连枝电压方程。通过一定形式的代换,消去方程中非状态变量并整理成标准形式的状态方程,得到系统矩阵A。应用对角矩阵法求出状态转移矩阵φ(t),再通过状态转移矩阵φ(t)求含受控源动态电路的全响应。  相似文献   

3.
变厚度圆柱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传递矩阵法研究了变厚度圆柱壳的稳定计算问题,用解析法推导了等厚度圆柱壳单元的精确传递矩阵,再应用传递矩阵原理建立圆柱壳稳定计算的特征方程,该法具有计算简单,节约内存的优点,可用于实际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递矩阵法,研究了组合梁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轴心受力和弯曲为例,介绍传递矩阵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组合梁的等曲率假设,推导组合梁的场传递矩阵和点传递矩阵,编制传递矩阵法计算组合梁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算例研究,分析了3种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组合梁进行连接键优化布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递矩阵法,研究了组合梁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梁轴心受力和弯曲为例,介绍传递矩阵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根据组合梁的等曲率假设,推导组合梁的场传递矩阵和点传递矩阵,编制传递矩阵法计算组合梁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算例研究,分析了3种连接键布置方式对组合梁工作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组合梁进行连接键优...  相似文献   

6.
在对风险矩阵评估方法的概念和整个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风险矩阵法应用于军运船舶配积载安全评估进行了研究,并从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个准则入手,对军运船舶配积载进行了示范性风险评估。研究结果对提高航务军代处风险管理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对科学合理地组织军运船舶配积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滑动轴承动力系数识别的广义逆矩阵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种滑动轴承动力系数实验识别的广义逆矩阵法,滑动轴承动力系数不是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它们只能从测得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态响应函数中采用参数识别方法求得。因此一种有效的参数识别算法在轴承动力系数的测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广义逆矩阵识别方法具有高效、简单和可靠等优点。文中给出了一个数值实例以证实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变刚度梁横向自由振动的差分传递矩阵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跨度变刚度梁的横向自由振动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及传递矩阵法并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由该问题的变系数动力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系统频率方程,与已往文献比较,文中算例结果表明,所用计算方法思路清晰编程简单,计算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9.
以常州西二环128m系杆拱桥为监控背景,实测系杆拱的索力值。利用Midas软件计算系杆拱的索力值,同时采用影响矩阵法对系杆拱桥的计算索力值进行调整。京沪高速铁路跨常州西二环系杆拱桥索力调整结果与设计值比较吻合,且索力调整过程快速、准确。为其他类似桥梁索力监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桁架拱肋假设中出现的线形调整问题,利用影响矩阵法进行处理。通过该方法可得到为满足设计要求线形与标高所需要的扣索长度的调整量和扣索索力增量。通过封铰前的扣索调整,使实际拱轴线逼近设计拱轴线。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路OD矩阵的采集与估计,提出采用RFID技术的车联网进行部署,建立有缺失数据的OD矩阵采集方法.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OD矩阵元素概率的极大似然估计,给出基于EM算法的OD矩阵估计算法.通过912节点规模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相比模拟采集准确性更高,真实数据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77.7%,验证了算法流程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可辨识矩阵求核方法无法兼顾正确性与高效性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可辨识矩阵中单个元素与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Skowron可辨识矩阵的改进方法以及基于这种改进的Skowron可辨识矩阵的属性核求解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任何决策表信息系统,而且有效降低了计算代价.  相似文献   

13.
The steered covariance matrix (STCM) and its inverse matrix should be calculated in each beam for steered minimum variance (STMV). The inverse matrix needs complex computation and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Combining the integration character of one-phase regressive filter with the iterative formula of inverse matrix, an STMV itera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is reduced approximately to be 2/M times of the original one when there are M sensors, and is more advantag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real tim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MV iterative algorithm can preserve the characters of STMV on high azimuth resolution and weak target detection while the computational cost reduced sharply. The analysis on sea trial data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stimate each target’s azimuth even when the source powers differ in large scales or their bearings are very approximate.  相似文献   

14.
定义新的矩阵运算方法,采用可逆实对称矩阵变换,将微分方程中的中心-焦点型齐四次系统化简,使之最多含有9个参数,这种矩阵方法方便实用,它将某种二元多项式系统用矩阵系统表示,使系统易于进行线性变换,为计算该系统的焦点量上界问题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辨识矩阵的约简算法,需要生成许多无用的元素,因而算法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动态思想,设计了一个新的集成算法,新算法在生成可辨识矩阵的过程中不用生成大量的无用元素,减少了存储量和计算量,从而使算法的效率得到提高.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说明新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利用蚁群算法学习神经网络,克服了传统BP算法的不足.同时,针对蚁群算法主要用于组合优化的应用特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将离散的信息素分布矩阵及概率分布矩阵拓展为连续的信息素分布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将搜索的范围扩展到连续区域.使得新算法兼具了蚁群算法的全局快速寻优能力与神经网络的广泛映射能力.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效的简化可辨识矩阵集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辨识矩阵的约简算法,需要生成许多无用的元素,因而算法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动态思想,设计了一个新的集成算法,新算法在生成可辨识矩阵的过程中不用生成大量的无用元素,减少了存储量和计算量,从而使算法的效率得到提高.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说明新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提高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的多段支持度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该算法通过一次数据库扫描将事务数据存放在矩阵中,利用矩阵进行支持度的计算和频繁集的寻找,同时将项集支持度分段计算的思想应用其中,减少候选集生成,实验表明,算法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将方程组系数矩阵的LR分解算法过程加以改进,加入递归算法,使矩阵产生分块。用MATLAB和C语言对2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递归分解法比LR分解算法速度快,占用内存少,适合当今分层多级存储的计算机结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尺度矢量水听器阵条件下ESPRIT算法目标方位估计精度低、多目标分辨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酉变换的DOA改进算法.该方法无需计算观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利用阵列的观测数据及共轭信息构造一中心Hermitian对称矩阵,根据酉变换原理将其转化为实数矩阵并用实值ESPRIT方法估计目标方位.由于利用了观测数据的共轭信息,相当于虚拟增加了阵元个数,改进算法有更高的DOA估计精度和多目标分辨能力,在快拍数与阵元数相当时改进算法比协方差方法有更小的计算复杂度.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