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现场实际运用经验,提出一种高速铁路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基于道岔服役信息,以及道岔检测数据,通过建立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模型,计算道岔各参数得分,综合评估道岔运用状态。以京沪高速铁路某车站6号道岔为例,采用道岔运用状态综合评估方法,评估道岔运用状态。经核实,6号道岔运用状态的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综合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评估高速铁路道岔运用状态。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维护道岔,为道岔“计划修”与“状态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与常规轮轨线路的道岔转换方式有所不同,中低速磁浮线路的道岔转换采用整体移梁方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具有与道岔自成一体的道岔转换系统,信号联锁与道岔转换系统之间为接口关系。在分析磁浮道岔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的9个技术条件。对我国已开通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道岔接口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由联锁参与控制逻辑的道岔接口控制方案。针对该方案,提出了磁浮道岔控制电路中信号与道岔接口所需设置的继电器类型,并对道岔与信号的接口控制电路(包括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道岔模式控制接口电路及综合后备盘接口电路等)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9个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道岔安装、道岔转换、道岔解锁、列车通过道岔和道岔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多机牵引提速道岔的运用特性;针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执行技术标准,加强工电联合整治,强化维护管理,通过采用新方法和新措施保证提速道岔的维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道岔侧线对无缝道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道岔与无缝路线焊接的,随着轨温的变化,长钢轨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的辙叉和转辙部分。在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时,由于站内线路条件的限制,道岔侧线长钢轨的长度较短,在和钢轨温度力的作用下,道岔两尖轨的伸缩位移差较大,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为此,根据道岔区基本轨、导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计算了侧股为普通线路时,无缝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及移量的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多地冬天降雪频繁,及时对道岔进行除雪非常重要,安装道岔融雪装置可以有效清除道岔关键部位的积雪,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但道岔融雪装置经过多年运用,也暴露出较多缺点。针对目前道岔融雪装置用电负荷量巨大等问题,研究智能控制方案,对于列车需要通过的道岔及时接通加热电路,对其道岔区域进行加热,对于列车在一定时间段或者较长时间内不通过,或者列车通过时并不需要动作的道岔断开加热电路,不对其道岔区域进行加热,减少不必要的耗电,真正达到融雪设备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开向道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道岔就其结构来分,有单开、对开、复式交分道岔等。近年来出现了多开道岔,即每个道岔有3个及以上的开向。此类道岔装置在国外已有应用,我国新建的部分城市铁路车辆段也开始使用。本文以五开道岔为例,说明该类道岔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重庆轻轨较新线引进日本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单轨道岔与通常的钢轨道岔有很大的不同,单轨道岔由4~5节箱型钢梁连接组成,以道岔钢梁整体移动的方法构成单轨列车的运行进路;单轨道岔除了采用单开和单渡线道岔外,还采用三开、五开道岔。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城轨交通线路中的辅助线与正线连接传统方式是采用单开道岔。如能在城轨交通轨道工程设计中使用对称道岔或三开道岔,可达到大幅度节省轨道工程投资之目的。 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调查了解我国各大城市的城轨交通辅助性配线形式及运营状况,分析对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与单开道岔在结构特征及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并研究停车线、出入线在与正线连接时采用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时合理的平面布置。 研究结果:在城轨交通轨道工程设计中采用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来替代单开道岔,可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提高调车作业效率。 研究结论:对称道岔和三开道岔在停车线和出入线上使用,是可行的、必要的,并应结合城轨交通建设工程抓紧研制、铺设。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志勇 《铁道建筑》2007,(7):100-102
提出了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根据桥上无缝道岔“岔—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建立桥上无缝道岔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道岔与桥梁之间的合理布置形式,对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坚  朱剑月 《铁道建筑》2005,210(6):82-84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一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有轨电车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积极借鉴国外的建设运营经验,对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有轨电车线网的德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案例借鉴与参考。从服务范 围、建设运营中执行的规范、线路特征 3 个方面,分析德国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选取布伦瑞克、汉诺威、慕 尼黑 3 座城市的有轨电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德国小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特征,不 同规模城市的有轨电车在功能定位、线路敷设方式、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客流强度、乘客平均乘距等指标上 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功能定位、线路建设标准、运营交路设置、换乘接驳规划、换乘站建设 标准等方面,阐述对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武广客运专线区间线间距5m的双线隧道内采用上下行分别进行吊柱悬挂的形式,在施工及准备阶段遇到关于吊柱长度选型及吊柱限界误差确定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在施工中,解决了施工难题,对今后客运专线设计、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列举近年来国内地铁施工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指出地铁工程风险管理在降低或避免各种地铁工程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特点.在总结国内地铁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交通领域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对高速铁路的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高速铁路系统运行的特点以及安全监控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并试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进一步加强对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这对我国修建世界上第一条严寒地区的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哈沈段气候条件,提出了严寒地区无砟轨道结构选型的重点考虑因素,并提出了严寒地区无砟轨道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将市域轨道交通(简称"市域线")作为解决市域通勤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将TOD模式引入其中,各地已陆续开展市域线的建设。为了有效推进国内市域线的建设,基于国内外各大城市在市域线和TOD这两方面的成功经验,梳理国内市域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域线的规划与设计角度提出应关注的内容,并以南京的市域线建设为例,对其中应关注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PPP模式风险研究和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项目风险水平程度将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等级,再采用德尔菲法和核对表法,识别出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77个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网上购物是目前十分时兴的购物方式,建立比较购物站点,对网上商品提供比较服务,成为时下网上购物发展的-大趋势.作者介绍了比较购物服务的实现方法.并以网上购书为例,阐述了如何将XML技术与JAVA、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不同网上购物站点各种商品的比较查询及结果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盾构的掘进施工过程中,其始发段施工是事故频发的危险区段。为此,以武汉市地铁江汉路到积玉桥越江段施工为背景,选用FLAC3D软件对盾构穿过始发段全过程的土体扰动规律进行分析。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始发阶段盾构经过土体加固区时,土体横断面沉降槽呈现正态分布规律;将土体加固后,加固区的地表沉降很小,表明加固区土体受到的盾构施工扰动效应较非加固区明显减小;盾构中部通过加固区和非加固区分界面时地表沉降增加速率最大,盾构机前部和尾部通过时地表沉降增加的速率较小;盾构掘进过程中非加固区土层的沉降槽均呈现正态分布,盾构掘进主要影响盾构开挖洞口横向两侧18~22 m范围内土体,以及纵向15~20 m范围内的土体。  相似文献   

20.
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14个城市拥有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54条,总长1 688 km。统计这些运营线路的名称、里程、最新运营时间等情况,并对统计口径和特别情况给予说明。给出201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增长情况、各城市的运营线路数量和里程排序,并分析各城市在发展规模、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均衡情况。通过同以往年度的对比,结合在建线路情况,分析未来中国内地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当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