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的大力开发,融城后公路网的发展状况已成为拭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人口、经济、区域面积等的统计计算和利用国外的公路里程的数字、图解分析以及我国较为成熟的公路网密度、长度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株、潭地区未来较为合理的公路网密度和长度,为正在进行的长、株、潭融城及相关的公路网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公路网面积密度和运输密度为指标的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基尼系数原理与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域公路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温州公路网布局正由低水平的绝对均衡向更高水平的不均衡方向发展,当前路网分布相对合理,但高等级公路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公路网布局与区域交通运输强度分布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高,当前公路客运密度分布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公路货运密度分布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温州公路网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公路网面积密度和运输密度为指标的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基尼系数原理与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公路网分布均衡性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域公路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温州公路网布局正由低水平的绝对均衡向更高水平的不均衡方向发展,当前路网分布相对合理,但高等级公路分布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公路网布局与区域交通运输强度分布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高,当前公路客运密度分布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公路货运密度分布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研究结果基本符合温州公路网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区域公路网规模是保障交通供给能力的基础,确定合理的路网规模是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关键. 本文从路网发展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里程、密度、等级结构三项指标出发,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公路网里程规模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公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公路网规模演变的宏观调整与微观波动规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区域特征年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公路网发展的数量特征和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路网规模是保障交通供给能力的基础,确定合理的路网规模是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关键. 本文从路网发展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里程、密度、等级结构三项指标出发,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公路网里程规模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公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公路网规模演变的宏观调整与微观波动规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区域特征年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及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 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公路网发展的数量特征和质量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公路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间的可达性,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区域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研究公路网的可达性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某省份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公路网可达性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区域公路网服务水平的评价,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公路网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单一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不足和评价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采用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加权灰色相似关联度评价模型,从而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相似关联度的区域公路网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以宁波市5个地区的公路网为例,对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得到服务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鄞州区、余姚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对应的评价值分别为0.944,0.873,0.819,0.815、0.778,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区域国防公路网络节点层次划分是进行区域国防公路网络布局优化的首要工作,而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标准不同于国家公路网,因此在指标选取以及方法运用上应有所区别。本文首先明确了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原则,在分析常用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基于灰色聚类的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方法,构建了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模型,并给出了实际算例。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方法用于区域国防公路网节点层次划分的结果科学合理,计算过程简洁,容易编程实现,可在实际区域国防公路网布局规划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15年,特别是“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总规模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于去年年底基本贯通,初步构筑了我国区域和省际间横连东西、纵贯南北、连接首都的国家公路骨架网络,形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雏形。它与省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组成了我国目前的公路网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的前期重要工作,是公路建设决策的基本依据。公路网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公路建设序列,均衡配置公路建设资金.在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级公路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等级公路总体布局与所占比例的合理性,是整体公路网运输效率最大化的前提条件。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一级公路的整体数量在多数地区明显不足,形成了公路等级结构的断链,在宏观效益方面大大削弱了公路网络的作用。一级公路作为特殊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明显的特点,要根据城镇分布、人口密度、地形、现状路网结构等不同的区域条件,合理规划一级公路,使其在路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聂国才 《交通标准化》2009,(13):238-240
省道路网是由具有全省意义的跨地区干线公路组成,是全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省道网,使其担起高速公路及国道主干线外的次干线的任务,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尤其应充分向山区发展,加大山区省道分布的密度,以改变山区落后的交通状况,使山区车辆能快捷地到达省道网,加快农产品的运输速度,从而为山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众多,造成互通立交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使立交间距既满足最小间距要求又不影响绕城高速公路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绕城高速公路立交特征的分析,并根据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立交间距的规定,结合重庆和国内其他城市已建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小间距立交设置的成功实例,对城市环线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城市环线上小间距立交对策措施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的公路网已基本建成,公路部门的主要任务已从公路建设逐渐转到为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的公路管理上来。本文从廊坊地区公路管理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说明了在普通高等级公路实施“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高等级公路智能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公路技术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国内外公路技术评价方法和比较单一,结论不尽全面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建立了公路技术评价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公路的技术价和公路性能的技术评价两个方面,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模糊评判法,功能重要度系数法等数值分析方法,并将此评价体系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路网模型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各种路径的算法一直是高速公路路网模型中研究的重点.文中讨论了用遗传算法求解高速公路路网模型中路径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路网模型的建立、遗传算法的设计和各种算子的选择;并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用遗传算法解决路网模型中路径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速公路填方路基的现场电阻率测试试验和试验室击实试件电阻率测试试验,将电阻率测试应用于路基含水量的评价中,探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定性判断路基压实质量,路基断面的电阻率分布,能够反映路基内部含水情况。  相似文献   

18.
西部山区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针对西部山区农村公路特点提出相应的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并就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丰顺莲花山隧道工程是206 国道改造的关键工程, 运用 G P S 全球定位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 不仅精度高, 而且节约成本, 提高工效, 减轻劳动强度. 实践证明了 G P S 技术的优越性, 它为我省今后的大长隧道工程控制测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体系与区划方案的研究,结合我国近20年来的公路建设的实际与取得的研究成果,从新的理论体系、方法层面上对公路自然区划进行新的研究,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最新理论和软件,提出更加合理更适合国土现状的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