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的必要性和制氧设备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藏铁路处于高海拔、低气压地区,在青藏线运行的机车、客车需要供氧以保证乘务员和旅客的安全。文章根据青藏铁路的特点,探讨了青藏铁路机车、客车供氧的必要性和制氧设备的选取。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青藏铁路处于高海拔,低气压地区,在此区间运行的客车需供氧以保证旅客的安全,文章根据青藏线的特点,结合车辆制造技术和制造成本,探讨了青藏铁路客车供氧方式,建议采用制氧机供氧方案。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设备试验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爱华 《铁道车辆》2006,44(1):27-30
介绍了改造的青藏铁路客车供氧设备在高原和青藏线的试验情况。高原试验表明,制氧机达到了原设计的氧浓度指标(23%),但是,要适应青藏线的使用环境,车内氧浓度指标有必要提高到24%以上。  相似文献   

4.
高原铁路客车的供氧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铁路的特点,结合车辆运用,对高原铁路客车供氧制式和设施、供氧量与新风量、供氧系统与空调通风系统集成以及自动监测等供氧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KD25T青藏铁路发电车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青藏线特殊的运用环境下,为保证列车运行的用电,需要在车列中加挂发电车.介绍了该发电车的关键零部件如柴油发电机组、转向架、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空调与供氧及车辆密封等的选型设计,总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参数及运用.  相似文献   

6.
充分供氧:让乘客呼吸自如青藏铁路处于海拔高度2828m至5072m之间。缺氧是登上高原旅客的“第一威胁”。长达1142km的青藏线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约有960km,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m,旅客必须补充氧气。列车上的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首当其冲的是在客车上采用制氧系统,能提高客车上的氧浓度体积含量,解决旅客在高原乘车的缺氧问题。车内供氧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弥散式供氧能使客室的氧浓度达23.5% ̄25%,满足大部分旅客的供氧需求;分布式供氧可让旅客通过鼻式吸氧气管单独吸氧,满足不同旅客对氧气的需求量。设备一流:列车有效回避“地…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藏铁路特殊的高原气候条件,选择了适合高原客车使用的真空集便系统.通过低压舱试验以及青藏线运行试验,发现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相应改进,以满足青藏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刚  欧阳仲志 《铁道车辆》2003,41(12):24-27
从车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允许浓度、人体的二氧化碳排出量、高原低气压对人体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影响、向车内供氧时应保证的车内氧浓度、新风对预热功率的需求等方面论述了青藏铁路客车空调新风量参数的确定问题,为下一步设计青藏铁路客车空调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国米轨铁路客车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要求客车的空调系统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非常高的运行可靠性。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孟加拉国米轨客车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主要由单元式空调机组、送风系统、回风系统、废排系统等组成。从初步的试验数据来看,其运行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夏季在青藏铁路上运行的空调客车要经历从北京夏季外气工况到青藏高原的低温外气工况。因此有必要对客车空调的运行进行调节。人体舒适特性决定空调送风点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 ,而不影响其舒适性。从经济和节能的角度提出了运行在该线路上客车空调的夏季运行调节方法 ,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智洪 《铁道车辆》2007,45(5):18-20
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针对其使用情况,指出了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系统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结合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发电车的特点和检修要求,介绍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发电车落轮机的改造方案。该方案解决了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发电车日常轮对更换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青藏线工程生活供应的需要,将22型硬座车改造为工程生活供应客车。对改造后的工程生活供应客车的功能、平面布置及结构改造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结合青藏高原的自然气候条件,分析了青藏铁路客车供氧的必要性,对其供氧系统的原理进行简述,对供氧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案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利锋  牛明浩 《铁道车辆》2011,49(12):43-44,6
分析了青藏客车制氧膜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型号城际轨道交通车辆头车建立客室及空调通风系统风道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多面体网格离散计算域和流量进出口边界,将SIMPLE算法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进行送风道的仿真优化及试验验证,以完成客室空间三维全流场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合适开孔率的孔板通过调节孔板位置对调节送风均匀性效果显著。通过对客室空间气流组织分布以及典型截面压力场和温度场的仿真分析表明,头车客室空间内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整体较均匀,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求解三维不可压非定常N-S方程的方法,对DX1型双层集装箱与25Z客车交会时的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出交会过程中所产生的交会压力波,为集装箱列车交会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某地铁车辆车厢中部垂直截面的实际尺寸和布局建立物理模型,对3种送风格栅的车内气流分布从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方面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确定送风格栅最优类型,以使车内送风均匀性更好,乘客舒适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