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周文 《水运工程》2005,(12):93-96
介绍某码头工程3万吨级码头和5000吨级码头施工期间的沉降变位观测过程及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5):532-536
针对粤东海域风浪较大、岩石埋深浅、岛礁多等复杂建港条件,结合电厂建设对配套码头工程、防波堤和水域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波浪、海流、泥沙及工程地质等建设条件进行分析,进行了码头起步方案、码头前沿线位置及平面布置型式的比选,并结合作业天数、停泊波高及取排水要求优化防波堤布置,通过勘察、船舶操纵仿真及通航结论论证水域布置,最终提出适宜电厂使用要求、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杨兵  高福平  吴应湘 《中国造船》2004,45(Z1):281-288
海流引起的海底管道周围海床冲刷是海流、管道与海床之间的动力耦合作用问题.目前对管道周围海床冲刷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试验观测的方法进行的.本文分析评价了近年来海底管道周围砂质海床局部冲刷试验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局部冲刷机理、极限平衡冲刷深度预测、管悬空长度预测等内容,并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东 《港工勘察》2000,(41):73-75
介绍天津港第五代集装箱码头改造工程监测实施过程以及采取的监测手段--引张线及铜尺直线丈量观测系统,对观测系统的观测精度、码头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估算。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重力式码头变形观测以及多种技术模式进行比对,运用近些年工程施工经验,针对不同变形检测方案的可行性作了探讨,且对施工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为重力式码头变形观测与其它工程变形观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取水口作为LNG码头用于汽化加工的主要结构设施,在整个LNG码头的建设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取水口需联通海域与陆域,且结构所处水位较深,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进行深基坑支护与开挖。较通常的深基坑支护而言,波浪及海流对取水口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就如何安全、有效地对海陆交界处取水口深基坑进行支护加固进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外海轻型码头结构的波浪荷载和海流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一个波浪周期内,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随相位角的变化,进而得出50年设计基准期内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使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波浪荷载的概率分布类型。利用海洋平台已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50年设计基准期内海流荷载的均值系数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对于外海轻型码头结构,可认为波浪荷载和海流荷载均服从极值I型分布;50年基准期波浪荷载的均值系数为1.166,变异系数为0.263,海流荷载的均值系数为1.269,变异系数为0.142。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港地区的码头和防波堤工程建设中,岸坡变形观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对于观测的标准,相应规范中又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通过对天津地区码头岸坡、防波堤、围埝等的观测实践,提出一套观测标准,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验证。实践证明,这套标准是可行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推广应用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桩码头的工作原理、损伤机理以及监测指标.以某运河码头工程监测项目为例,介绍测斜仪在码头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连续跟踪观测的动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掌握结构土体实时位移状态,做出各个监测点的位移-深度变化曲线,并分析各测点产生位移的原因;还探讨监测点水平位移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测斜仪在使用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宋文佳  董玉玲  杨杰 《水运工程》2013,(12):192-195
重力式码头主要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建筑物的滑动和倾覆。该结构形式的码头结构沉降、位移持续时间长且较 大,将直接影响码头建成后的使用效果。结合某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施工管理经验,从观测方案及实际施工分析指导等方 面探讨简述如何控制减小重力式码头结构沉降位移,目的是提高码头建成后使用效果并延长码头的使用寿命。该方案及施 工分析指导在实际施工中,效果明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胜  宁萌 《中国造船》2007,48(B11):450-455
海洋工程建设中涉及风、波浪、潮汐、海流等多种要素,且多时段观测得到了大量数据,这对数据的管理及分析处理造成不小的麻烦。面对大量实测的海洋数据,如何提供既安全又经济的海洋环境条件设计标准,对于海洋工程建设与开发都是至关重要的。依据RZ海洋站1980年至1994年观测数据,针对过去用传统的手工整理分析水文资料繁琐费力、效率低、计算精度不高的弊端,探讨了利用数据库与MATLAB、Delphi等程序设计语言混合编程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到统计分析直至图形绘制的自动化方案,分别以风、浪玫瑰图以及常见极值分布和潮位历时累积频率曲线的绘制为例,完成程序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海洋工程产业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块发展上海的海洋工程,对上海的海洋工程历史和现状作了调查研究,按照“十一五”规划以及上海的具体情况,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海洋工程用电缆技术性能及设计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江 《江苏船舶》2009,26(4):22-24,38
随着海洋工程的兴起,海洋工程用电缆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就海洋工程用电缆的分类,重点叙述了海洋工程用电缆的低烟、无卤、阻燃、防火、耐油、防泥浆等技术性能,以代表性的TypeP软电缆为例,介绍了典型的海洋工程用电缆的设计方法以及海洋工程用电缆选择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斐文 《船舶》2011,22(4):45-52
介绍了海洋工程市场形势及海洋工程船舶的类型及特点,指出海洋工程船舶在开发模式上的变更及电气技术在其中所负有的重要使命。较详细分析了电气系统的技术内容及其性能要求,重点叙述电力推进及动力定位在海洋工程船舶中的重要性。对主要电气设备的类型、规格也作了一定说明。最后,展望了海洋工程船舶的前景及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接国家战略 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发展的战略取向,开发和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为对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在分析和研判海洋工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上海海洋工程产业现状与基础、优势与问题,探讨其产业转型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升级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优先部署海洋工程重点发展的方向与项目,推动海洋工程产业领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康为夏  闵兵  李含苹 《船舶》2009,20(6):13-17
大型起重船是海洋工程的辅助船舶,在海洋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大型起重船的功能与分类、发展历史、市场前景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与分析,论述了大型起重船作为海上工程吊装、海洋打捞作业中不可或缺的装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开展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相关项目的研究,不仅能深化对深海环境条件与浮式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海资源开发的技术手段,而且可有效地缩短与国外在深海开发技术方面的差距,直接为深远海水域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本文结合我们近年来在海洋资源开发相关的水动力学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认识,就今后深海工程装备研发中水动力学(主要是水波动力学)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戴银锁 《船舶》2009,20(5):47-51
以PL-19330万吨FPSO项目为例,系统描述了目标成本控制在海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未来的海洋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化性能平台促进科技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对船舶设计基础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思考,提出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化性能平台”的设想。这一性能平台是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以虚拟技术、网络协同、远程交互技术为手段,开放式和加盟式一体化的综合集成系统。在这种数字化性能平台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可以全面地对船舶的安全性能、综合航行性能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预报、评估和优化,成为新型舰船、新型海洋平台和海洋结构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船型开发和设计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的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造船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几点思考: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决策要谨慎;船舶制造企业要与油气用户业主合作联手;科研、创新开发要更多地瞄准深海技术;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我国各海工企业在向海工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