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顶升技术在桥梁加宽中存在的顶升不同步、梁结构内力变化不均匀等问题,在结合连续箱梁同步和交替顶升施工技术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顶升施工技术的优缺点,针对扣家大桥结构特点选取了交替、随动组合顶升方案进行同步顶升施工。详细阐述了同步整体顶升技术在简支梁桥中的整个施工过程,主要分为抱柱施工、钢支撑限位安装、墩柱切割、顶升施工、墩柱接高、桥墩补强等步骤。针对桥梁同步顶升施工中常遇到的结构失稳和容易偏移等技术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有效指导桥梁顶升技术在简支梁桥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顶升设备和顶升方式不同将对桥梁结构安全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顶力同步顶升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移同步顶升对桥梁的不利影响远远小于顶力同步顶升,施工时应优先选择位移同步顶升设备,既可避免因顶升施工对桥梁结构造成损害,又可降低工程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桥下回填不仅将引发桥梁墩柱发生侧向位移,也会导致墩柱产生附加内力,对运营期桥梁的安全使用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该文旨在分析相关不利因素,针对具体工程,对回填荷载所引发桥梁墩柱结构的受力问题与工作性状进行力学分析,并提出确保既有墩柱结构安全的回填工程施工技术对策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前期设计的桥梁不断出现病害,需要进行支座更换高速公路维修中常需要支座更换与桥面净空抬升。此类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点的位移高差在2mm范围内,若超过将会给结构带来二次损伤,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以耒阳之宜章高速公路大修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基于位移控制的多点同步顶升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位移控制的LZQS同步顶升技术满足桥梁的顶升施工。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3×10m现浇整体式斜板桥支座更换的工程案例,对支座更换中的千斤顶布置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验证,一方面可使各千斤顶顶升力更为均匀,另一方面可尽量减小顶升施工对结构受力不利的影响,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提出对于整体式斜板桥支座更换千斤顶优化布置的方法和控制要点,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老福山-坛子口立交为多跨连续箱梁结构,经过多年运营桥梁支座功能失效,采用PLC多点同步液压顶升控制系统进行同步顶升更换支座。由于该桥顶升荷载达160 000kN、顶升长度达504m,采用钢管支撑和承台组合结构与预应力小盖梁作为顶升底盘结构体系;为控制梁体位移,采取匝道限位、辅助抗拔桩-钢丝绳限位体系与桥面牵拉限位装置的限位措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支撑和承台组合结构及预应力小盖梁结构模型,进行不同顶升工况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承载能力均满足大吨位顶升的需求。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安全度,且各点同步位移误差控制在±2.0mm内。  相似文献   

7.
肖金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88-92,102,M0011,M0012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既有桥梁需要改扩建,而改扩建工程中常遇到新老结构空间关系冲突的问题。以上海市某立交改扩建工程为例,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采用无支架的方式更换既有桥梁的桥墩,从而为新建匝道桥下穿提供空间。为避免或减少桥墩更换给上部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设计及施工等措施,控制新建桥墩产生的竖向位移,从而减少附加给上部结构的强迫位移,使上部结构尽量维持原受力状态。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分析并控制盖梁在各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从而使上部结构支座处竖向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采取多种构造措施增加新老结构的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保证新老结构共同参与受力。另外还提出一系列施工控制措施,控制新建基础沉降,监测上部结构支座处竖向位移变化,使位移处于可控状态。该无支架更换既有桥梁桥墩的关键技术控制方法为今后的改扩建工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桥墩更换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上跨桥梁因净空不足,常引起车辆剐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将桥梁上部结构顶升至一定高度,但是传统的千斤顶不能实现同步顶升,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设备局限或者技术落后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而PLC同步顶升技术通过计算机指令控制千斤顶,依靠传感器实现力和位移双闭环,达到整体同步顶升的目的。文章通过实践案例,从方案设计、施工工艺、监控等方面对桥梁顶升进行全过程说明,为桥梁顶升和同类型桥梁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墩柱形式对城市高架桥抗震性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城市高架桥墩柱形式,依托3跨连续城市高架桥,采用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对4种墩柱形式下城市高架桥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高架桥双柱式桥墩设置盖梁和系梁会增大桥墩的横向刚度,使结构横向振动周期变小;桥墩设置盖梁和系梁会增大纵向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受力;桥墩设置盖梁和系梁可以改变横向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受力分布,使墩身弯矩变小,但会使剪力增大;盖梁和系梁的设置对摩擦摆支座和墩梁相对位移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5)
随着城市桥梁旧桥维修加固改造工程的日益增多,桥梁同步整体顶升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在桥梁顶升施工时进行施工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工程实例,对多跨连续曲线梁桥在顶升过程中的位移、应力进行监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同步顶升技术以及精细的施工监测,成功对多跨连续曲线梁桥进行了整体同步顶升,确保了桥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桥梁合龙大吨位顶推力理论分析及顶推力作用下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不足,以某4跨连续刚构铁路桥为对象,考虑施工因素、合龙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对桥墩水平位移的影响,拟合顶推力与桥梁水平位移的关系,推导基于水平位移的顶推力计算公式,并分析顶推力作用下桥梁结构不同阶段变形与受力。结果表明:在桥墩受力不超过规范允许条件下,顶推力与桥墩水平偏位成线性关系;施加计算顶推力下实桥的顺桥向位移与计算值偏差小于5%,公式拟合良好;施加顶推力将增加成桥阶段桥墩的拉应力;施加顶推力运营10年后,大桥的主梁下挠、桥墩顺桥向水平偏位将得到有效控制,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对连续箱梁桥同步顶升技术进行研究,以淮北某立交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顶升全过程监测以及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连续梁桥顶升过程中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以及顶升位移偏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更换支座的过程中,结构会产生较大横向和纵向偏位,应密切关注各顶升支点位移情况,同时做好限位措施;顶升过程中,梁底受力方向与桥梁竖向位移差异变化基本一致,顶升施工安全可靠;截面的附加应力对中墩的位移偏差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支点顶升法是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对负弯矩区桥面板施加预压应力的方式之一,以嘉兴中环快速路主线高架设计案例为例,研究了不同顶升量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和成桥后受力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了不同跨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的最优顶升量,可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戈铭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87-190,M0019,M0020
在以往工程实践中,同步顶升技术在公路与市政桥梁改造时应用案例较多,但铁路桥梁大高度整体同步顶升的项目还相对较少。依托某单线铁路特大桥调坡工程,研究了PLC同步顶升技术在多跨简支T梁整体顶升中的应用方案和施工流程,提出了支撑体系稳定性控制、顶升系统可靠度检验以及顶升过程施工监测等施工控制要点。该桥梁体最大顶升高度达0.754 m,整个过程安全可控,且实现了工期和造价双节约。实践证明,PLC同步顶升技术在铁路桥梁坡度调整、支座更换、净空增加等工程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杭甬高速钱塘江大桥结构形式采用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跨径组合为(73.4+122+4×240+122+73.4)m,全长1350.8m。上部结构主桁分别采用步履式顶推和拖拉式顶推方法从两侧向中跨施工,最后跨中直接合龙。为使该桥建成后线形及应力均达到设计目标,本文基于钱塘江大桥钢桁梁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了本桥的施工控制工作内容。施工控制结果表明:整个顶推施工过程中,本桥主桁线形、结构的应力状态均控制在规范限值以内,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达到了施工监控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尹天军 《桥梁建设》2020,50(2):105-110
昆山市吴淞江大桥主桥为2×101 m的塔梁墩固结体系斜拉桥,为满足升级到Ⅲ级航道的通航要求,需将全桥整体顶升抬高1.87 m。该桥采用整体同步顶升方案施工,其中两侧引桥先采用断柱顶升法施工,主桥后采用抬梁顶升法施工。在主桥整体顶升中,首先在主墩墩底以上1 m处施工托换结构(由抬梁和抱柱梁组成),并将原桥墩内部空心部位用C50灌浆料填充密实;托换结构施工后,安装液压自锁式千斤顶和跟随千斤顶,同步进行主墩及过渡墩墩柱切割;墩柱切割后将主墩处主梁放置在托换结构上,过渡墩处主梁直接放置千斤顶上,通过PLC同步控制系统顶升桥梁至设计标高;最后,对主墩及过渡墩墩柱进行接高及加粗,完成1.87 m接高区段墩柱连接。  相似文献   

17.
钢混组合结构因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材料性能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大节段钢梁吊装,对路口的交通影响较小等优点使得钢混结合梁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轨道交通桥梁中,混凝土桥面板能很好的与轨道结构相适应。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高架区间跨开顺路口的(40+60+40)m钢混结合连续梁,分析钢混结合连续梁的结构受力特性。研究了采用不同措施如桥面板分段浇筑、正弯矩区压重、支点顶升落架、支点双结合、使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等对改善负弯矩区桥面板受力的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结合连续梁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良好;采用支点顶升落架、支点双结合两个措施对改善桥面板受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某曲线梁桥出现平面转动位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桥出现梁体平面转动位移的原因,介绍采用梁体顶升纠扭,同时对远端支座增设横向限位,以使梁体恢复到设计状态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高速公路现浇混凝土梁桥桥宽及横坡不符合当前实际通行需求的现状,提出限速、桥面直接加铺、切梁顶升和旋转加铺、桥面参与受力的增大截面法这4种改造方案,并分析相应方案下结构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结构受力最合理的改造方案为切梁顶升和旋转加铺(适用于第一联)、桥面参与受力的增大截面法(适用于第二联)这2种。研究结果可为以后同类项目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