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微量元素硒对培养纯种Wistar大白鼠胎肝细胞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观察了肝细胞培养基中不同硒水平对~3H-TdR(~3H-脱氧胸苷)、~(14)C-UR(~(14)C-尿苷)参入率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培养基中白蛋白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结果显示:细胞培养基中硒(Se)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使~3H-TdR、~(14)C-UR的参入率、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补硒组。说明硒在这一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肝细胞DNA、RNA更新率及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2.
<正> 甲种胎儿球蛋白(以下简称(AFP),它是一种癌胚相关蛋白。在胎儿血清中含量达数毫克,但在正常人体中的血清内低于25毫微克/毫升。近年来临床检验中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畸胎瘤,肝硬化与肝炎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均可再度升高。白血病从病因分析有人认为是一种“血癌”,也有病毒学说。肝癌与肝炎时的AFP再度升高,那么急性白血病有无可能如比,为此我们对白血病人利用放射火箭免疫电泳法进行AFP的检测的探索。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53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16/50),癌旁组织均为阴性;有门静脉癌栓31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5%(14/31),而无门静脉癌栓19例仅2例为阳性(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36例,P53蛋白阳性率为41%(15/36),AFP<400μg/L 14例仅1例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发生在肝癌启动阶段之后;P53基因突变与AFP关系密切;P53蛋白对判断肝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法对妊娠16~28周179例孕妇血清、羊水及胎血进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betasubunitof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β-HCG)及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oestriol,uE3)的联合检测发现:正常孕妇血清和羊水、胎儿血清中AFP、β-HCG和uE3均呈正相关。无脑儿、羊水过少及胎死宫内母血清AFP升高,分别为5.20MOM、5.77MOM和14.03MOM,β-HCG和μE3为低值;胎儿染色体异常──21三体、14三体嵌合体,β-HCG值在羊水、母血清和胎儿血清中明显升高,分别为3.84MOM、2.65MOM和1.75MOM,而AFP和uE3水平降低,提示联合检测妊娠中期母血清中的AFP、β-HCG和uE3值,不仅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的指标,同时可预示胎儿高危状态和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测定629例妊娠5~40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结果发现:无脑儿孕妇血清PAPP-A水平在妊娠早、中期均明显降低;在妊娠早、中期,胎儿21三体孕妇血清PAPP-A和AFP水平均下降,β-hCG水平升高。胚胎死亡和宫内死胎孕妇血清PAPP-A和β-hCG水平降低。提示此三种妊娠蛋白可在妊娠中期尤其是在妊娠早期作为筛查胎儿异常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NTDs)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正> 当1926年Morgan发表了“基因学说”,论证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截体,及Avery等学者在1944年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细胞遗传物质以后,人们都认为细胞核内的DNA是唯一的遗传控制中心,基因是核内DNA内的一个片段。Kroon在1959年报道了由分离出的肝细胞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时受到放线菌素D的抑制,因此提出了在线粒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猪肝细胞在三维立体培养系统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中的生长、增殖及功能表达情况 ,探讨肝细胞的生物活性与培养时间之间的关系 ,找出在该培养系统中生物人工肝的有效肝功能支持时段。方法 用体重 5~ 8kg健康杂种小猪作为肝细胞供体。用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肝细胞 ,将分离计数好的肝细胞悬液 ( 5× 1 0 7~ 1 0× 1 0 7·mL- 1 )注入中空纤维管内间隙进行培养。定期对肝细胞的活性、形态、生长情况及功能表达 (白蛋白合成 )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猪肝细胞在中空纤维管培养系统内生长、增殖及功能表达良好 ,能够在长达 35d的时间内保持活力 ,并呈现一定的生长规律。结论 该系统培养的猪肝细胞在第 5~ 2 5天的范围内能够达到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要求 ,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生物人工肝在该有效使用时段内可随时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一例由于脐动脉破裂引起胎儿死亡的罕见病例。该产妇系足月妊娠入院,分娩前流出大量羊水并伴有血性羊水,随后胎心消失,并娩出一男性死婴,且自子宫腔内流出鲜血300ml,未见母体血压有所下降。检查胎盘发现脐轮段脐动脉破裂,故诊断为脐动脉破裂引起胎死失血过多,为胎儿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临床或病理确诊的98例原发性肝癌及269例非原发性肝癌疾患的血清AF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阳性率(>25ng/ml)分别为76.53%及28.25%原发性肝癌组AFP含量多呈高水平>400ng/ml升高,动态检测呈进行性升高或持续高水平。非原发性肝癌组则以低水平(25—200ng/ml)升高为主,超过肝癌阈值的(占7.81%)则多为一时性或在1—2个月内即恢复正常。AFP浓度的这种变化规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AFP假阴性及非肝癌疾患的AFP呈高水平升高的可能因素,提出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综合分析及加强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8例原发性肺癌,30例肺结核,31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β_2—微球蛋白(β_2—MG),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乳酸脱氢酶(LDH),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表明,肺癌组CEA,SF,β_2—MG,LDH明显高于肺结核及其他肺病组;四项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与肺结核鉴别的有意义指标。治疗后下降,复发及转移时可再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弓形虫感染孕妇羊水TOX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ELISA筛查TOX IgG(+) 39例 ,TOX IgM(+) 13例 ,共 5 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于孕 2 0~ 36周在B超定位下行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 ,并于分娩或引产后抽取新生儿或引产儿血 ,用PCR技术检测TOX DNA。结果 羊水TOX DNA(+) 12例 ,新生儿或引产儿血TOX DNA(+) 12例 ,其中一例羊水TOX DNA(+) ,而新生儿血TOX DNA(- ) ;另一例羊水TOX DNA(- ) ,而新生儿血TOX DNA(+)。PCR检测羊水与新生儿或引产儿血的符合率为 91.6 7% (11/ 12 )。结论 检测弓形虫感染孕妇的羊水TOX DNA可预测先天性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对人肝癌Bel 7402细胞内caspase信息通路信号传递的影响,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对抗作用.方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FP与caspase-3、caspase-8 在Bel 7402细胞内的共定位;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研究AFP与caspase-3、caspase-8的相互作用;RNA干扰(RNAi)技术封阻AFP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NAi干扰肝癌Bel 7402细胞内AFP表达的效果;用蛋白酶活性比色法检测AFP对肝癌细胞 caspase-3、caspase-8活性的影响;MTT法分析干扰AFP表达30 h后再给予TRAIL(2nmol/L)处理24 h,Bel 7402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TRAIL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AFP、caspase-3、caspase-8主要表达于Bel 7402细胞的细胞质,发现AFP能与 caspase-3共定位于细胞质,但与caspase-8在细胞质的共定位可能性很小;Co IP技术研究发现AFP能与caspase-3结合,但不能与caspase-8结合;2nmol/L 剂量的TRAIL单独处理Bel 7402细胞并不能显著改变caspase-3活性,但能提升caspase-8活性,而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40 μmol/L加TRAIL(2nmol/L)处理时,则能提高Bel 7402细胞caspase-3活性;干扰AFP表达后,单独用TRAIL(2nmol/L)也能激活caspase-3,而干扰AFP表达前后对caspasE-8活性没有显著性改变;MTT分析发现, 2nmol/L剂量的TRAIL对Bel 7402细胞的生长并没有显著性抑制作用,但是干扰AFP表达后TRAIL(2nmol/L)能明显抑制Bel 7402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8.4%);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干扰AFP表达后TRAIL(2nmol/L)能诱导Bel 7402细胞凋亡.结论 AFP选择性抑制caspasE-3活性是阻断人肝癌Bel 7402细胞内凋亡信息传递的重要机制,也是AFP抵抗TRAI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1923年首先由Ewald报告一例急性白血病,在其造血器官内网状细胞增多,末稍血内亦出现网状细胞,该细胞非常幼稚,似乎介于网状内皮细胞与原血细胞之间,他认为系单核样细胞或组织细胞,遂称该例为“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1924年Letterer又报告一例,提出“非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命名。1939年Scott及Robb—Smith从1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血管造影等方法,观察30例胎、幼儿跖趾骨的血供。结果表明:胎儿期跖趾骨骨干和两端软骨逐渐增大,出现滋养动脉和软骨管,幼儿期两端软骨逐渐变小,软骨管也逐渐消失。提示软骨管的出现与软骨块的大小有关,软骨管是胎儿软骨内的临时血管系统。跖趾骨血供特点:①跖趾骨血供的不均称性分布,即骺端软骨血供丰富,这与两端生长能力不同相适应;②远趾只骺端有软骨管分布,这与只骺端有生长能力相适应,说明跖趾骨血供与其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2 3岁 ,广播值机员 ,因停经 6月余 ,B超发现胎儿畸形 10d ,于 1999年 8月 30日以“联体双胎畸形 ,羊水过多”之诊断收住院。既往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1999年 2月 6日 ,停经 40d出现早孕反应 ,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孕早期无病毒感染史 ,无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孕 4月自感胎动至今 ,腹渐隆。 10d前产科检查 ,B超提示 :联体双胎畸形 (单头 ,胸腹联体 ) ,羊水过多 (羊水指数 2 4) ,遂来我院就诊。生育史 :0 0 0 0。家族史 :无双胎、多胎、畸胎史。查体 :一般情况可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膨软 ,肝脾未触及。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胎儿窘迫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胎儿窘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胎儿窘迫需行剖宫产孕妇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TG)40例术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照组(CG)30例静脉输注50 g/L葡萄糖溶液。对两组母体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胎儿脐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血气指标检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母体血Pa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胎儿脐静脉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下降(P<0.05);PO2、SaO2、HCO3-、BE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有效改善宫内胎儿窘迫的缺氧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胎儿窘迫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 从1986年2月起,用ELISA法,对27例产妇的阴道分泌物、胎盘血、羊水、初乳及新生儿脐带血、口腔分泌物和胎便中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为:①胎盘血中HBsAg检出26/27(96.3%),抗-HBe检出23/27(85.2%),HBeAg检出16/27(59.3%)阳性检出率与血清结果完全一致。③羊水、阴道分泌物和初乳中,抗-HBc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促排卵药物在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胎率可达30%以上。多胎妊娠对母儿均不利,特别是三胎及三胎以上的高序多胎妊娠,孕妇易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贫血、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围生期心衰等产科高危并发症。胎儿易发生流产、早产、低体重儿而增加围生期胎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以往多胎妊娠的处理是继续妊娠或人工流产,对患者心理与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妊娠早期采用选择性减胎术是处理多胎妊娠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医院开展,但在西北地区尚未见有关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对130例12~38周龄壮族正常胎儿的胎盘和脐带进行观察与测量的结果。胎盘的最大径、最小径、厚度和脐带的长度均随胎龄的增长而增长;各测量项目与胎龄呈线性正相关;各时期胎盘和脐带的生长速度与胎儿的发育速度相符合;胎盘形状多数为椭圆形(83.85%),脐带附着点以略偏位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1.用血管造影法和腐蚀法对110例狗心左室乳头肌动脉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分布特点计论了冠状动脉阻塞时对乳头肌可能产生的影响。2.前、后主要乳头肌均为附着型。前乳头肌平均长1.96厘米,宽1.10厘米。后礼头肌平均长2.04厘米,宽1.2厘米。3.前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由前降支供应)最多,占71%,Ⅱ型(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支)次之,占18%。后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左旋支的分支)最多,占91%,其中65%来自左室后支。4.乳头肌内部血供特点:(1)均来自直走型动脉支;(2)均呈节段性分布。每肌接受2—9支,5,6支最多;(3)动脉支在肌内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4)动脉的排列形式以混合型最多;横行型次之;(5)动脉支在乳头肌心内膜下层吻合成心内膜下丛,中上部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