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确定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填料的改良技术和填筑压实工艺。研究结果: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最大干密度随时间呈衰减趋势;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厚度严格控制在30 cm以内,松铺系数为1.1~1.2;水泥改良陷性黄土不适合采用强振碾压,一般来说静压的施工效果较好,碾压遍数控制在4~5遍;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的含水率对压实度影响较大,含水量偏差应控制在-0.5%~ 1.5%;尽量缩短水泥改良土从拌和到碾压完成的时间,遵循“三快一密实原则“:快速摊铺、快速整平、碾压密实、快速检测,确保碾压和检测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相似文献   

2.
郑西客运专线路基黄土填料水泥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水泥改良黄土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不同配合比下水泥改良黄土的击实特性、压缩特性、强度特性及水稳性,分析并得出影响改良黄土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改良土体的含水量、水泥配合比以及改良土的养护龄期等。试验结果表明,经水泥改良后黄土的压缩性、强度及水稳性均得到很好的改善,满足设计要求,最终论证水泥改良黄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埋深条件下天然黄土和改良黄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合理确定高速无砟轨道路基填筑中,黄土填料的改良方法、掺合料和掺量.研究结论:试验研究表明,由于黄土具有大孔隙性、水敏性和湿陷性等工程特性,对于工后沉降标准要求较高的无砟轨道路基,不宜直接用作路基填料,必须进行改良,改良后的黄土,其压缩系数显著降低,强度和水稳性大幅度提高,从土样构成上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在施工质量(配合比、含水量、摊铺厚度、压实机械和压实度等)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改良黄土是能够满足高速无砟轨道路基的填料要求的.该研究成果对广大黄土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进入山西境内,穿越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为控制客运专线开通运行的工后沉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加固处理,以消除其湿陷性。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改良用于路基填筑,确保路基填筑质量。重点介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石灰改良土路基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5.
填料种类直接决定了高速铁路路基的工程造价,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及减少环境污染,将钻孔灌注桩钻渣进行改良利用,并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研究钻渣的水泥、石灰改良土的工程性质与改良效果。以沪苏湖高速铁路上海段为工程依托,采用钻孔灌注桩钻渣的水泥改良土作为路基填料,在泥浆状的钻渣中掺加2%石灰,压成钻渣泥饼,再采用4%水泥改良,试样7 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460 kPa,满足高速重载铁路对路基填料的要求。之后选取路基试验段,研究现场填筑施工工艺,分析路基填筑施工关键控制参数、碾压组合以及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表明,水泥改良钻渣路基施工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质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及湿陷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西安地铁的工程实际,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加以评判,提出适用于地铁工程的地基处理措施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铁路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的碾压及检测试验,发现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K值随检测时间而增大。进而提出水泥改良土压实系数检测中应考虑时间效应,建议进一步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探索水泥改良土压实检测的时效性规律,补充完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显明 《科技交流》2000,30(3):142-145
本将主要从黄土的微结构方面阐述其湿陷性产生的机理,进而分析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讨论如何根据黄土湿陷的内在结构因素和外在诱发因素来制定相应的工程处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对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和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了解延迟时间对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延迟时间对击实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取延迟3~5 h的击实干密度进行现场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兰新铁路兰武二线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实践,对强夯技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施工工艺及对强夯技术加固地基效果进行了阐述。证明加固后地基土的孔隙比、压缩系数等显著减少,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某新建Ⅰ级国铁项目特定的细砂类土为研究对象,在特定的水泥掺量下,做了不同延迟时间下的室内击实试验,并在标准养护7 d后,做饱和无侧限抗压试验。根据大量室内试验数据,分析了特定水泥掺量下水泥改良细砂类土的延迟时间对最大干密度以及7 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了最大干密度以及7 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简便适用的计算公式,对此类土的科学施工及质量控制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铁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特点,结合宝兰客专客运专线王家岔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加固处理的工程实例,阐述了洞口和洞内两种施工工艺不同的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方案,分析了隧道内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对其它工序的干扰和对工期的影响,以及施工振动对初支结构和围岩稳定的危害,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由于其湿陷性的特殊性质,导致铁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铁路安全。本文依托湿陷性黄土路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密桩桩径对挤密水平范围有显著影响,挤密影响范围可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和挤密影响区。桩周土体竖向位移随距桩边距离的增大先迅速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直至为0,在距离桩边约0.7~1.0 D处,竖向位移达到峰值;竖向位移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深度约为2 m(0.4倍桩长)时土体几乎无竖向位移,随后竖向位移继续增大。一定范围内增大挤密桩直径能显著扩大挤密影响区。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依托工程最经济、合理的挤密桩直径为0.4 m;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路堤施工完毕后路基整体累计沉降量不超过5 m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沉降控制是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为依托,通过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大型浸水试验、路基沉降预测,对高速铁路技术条件下水泥土挤密桩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湿陷性消除效果、沉降控制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挤密桩最大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 m.本试验场地采用15 m挤密桩处理,恒载预压6个月路基的剩余沉降量便已满足铺设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浸水后该地基加固层仅出现了极少量的沉降,加固层的黄土湿陷性已完全消除.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小于15 m的场地,采用挤密桩处理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和分析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桩间距设置条件下的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满足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随着桩间距由2倍桩径增至6倍桩径,地基工后沉降量增大,差异沉降量增大,桩土...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8%之间,在现行规范的能级(8 500 kN.m)下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比较小,都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目前,采用高能级(大于10 000 kN.m以上)对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的案例较少,而采用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更是鲜有报道。为此,在国家建设大型储罐的基础上,开展15 000 kN.m直接高能级强夯和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对比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研究结论:试验研究表明:在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直接进行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消除湿陷的深度分别可达9.5 m、15.5 m,其强度参数均有近2倍以上的提高。通过这一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压路机CCS900智能压实检测系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专线施工中路基土方工作量越来越大,对路基的压实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施工进度越来越快,传统压实度检测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施工需求并及时指导施工作业。压路机智能压实检测系统是通过压路机自身对工作状态和压实效果进行判断,从而对压实过程进行自动检测控制。智能压实检测系统应用到路基施工中可以减少甚至取代传统压实度检测,节省检测时间,减少人为的误差,如能正确、有效地加以利用,既可保证路基施工的压实质量,又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利用广州地铁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恰当的短路计算模型,证明了在地铁短路过程的发展阶段其短路电流的时间常数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对集肤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适当简化,进行了相关仿真研究;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走行轨在集肤效应的影响下电阻和电感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浸水后的时空变形特征是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试验为手段,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条件下的复合地基变形。研究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桩数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群桩效应均随之增加;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速率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土体湿陷变形呈现时间早、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在浸水试验试坑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变形分析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