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的原居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澳洲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原居民宗教和文化。同世界上其他宗教相似,土著人的宗教业相信神创世纪,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宗教不相信神派遣先知也没有宗教典籍。土著人崇拜图腾,信仰巫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淡漠,但是精神世界非常丰富。他们的信仰有许多表现方式,如神话,绘画艺术,仪式典礼等。土著人的宗教构成了澳大利亚多文化社会的饶有特色的一部分。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里,土著人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流失。研究和发掘古老的土著人宗教有助于保持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不断增长,并且呈现出由宗教受众者向活动组织者转变、盲目信仰宗教、接触宗教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发展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其教育实效性;开展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开展高校宗教知识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意识,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宗教信仰问题,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3.
信仰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有扩大趋势,它时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要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信仰热的动因,必须关注深层的社会心理、人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取向。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客观、恰当地评价信教现象,对于意识形态上的精神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所以要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时信教热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的探析,使“教民”悟出健康信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莱辛作为启蒙运动时期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其神学认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范式之上的,他主张通过理性地思想来确立自己的信仰.在他的神学认识论中,他把人类精神的完善作为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把认识的过程看成是"启示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道德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认识论上,他虽然承认理性,却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意义上会思考的动物,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否认人最终能掌握真理.这种思想方法的矛盾是他不能成为体系思想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访一位民营企业家,他说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伟大的理想,仅仅只是为了一辆独轮车。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于艳 《家用汽车》2013,(10):134-139
109国道的一端熙熙攘攘,不管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再怎么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不可否认,在北京,看不到蓝色的天。109的另一端,天是蓝的,山顶的云都带着野性的变化不息,宗教信徒以身盖地,用最质朴的方式贴近信仰。  相似文献   

7.
学术职业其本真就是信仰与理性的统一,溯其根源可追踪到中世纪。中世纪是一个唯信仰的时代,面对这样的身不由己,中世纪大学学术职业对信仰充满着热情,用其独特的方式守护信仰。然而这种热情并不是盲目的尊崇,而是带着希望激情,那就是用理性去捍卫信仰,保持信仰与理性的平衡。这正是学术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正因为这样,使得中世纪的大学成为了后世一颗璀璨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8.
银川公交     
正银川公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颂读活动4月30日,银川公交举办"永远跟党走·学党史铸信仰"颂读活动,讴歌党的伟大历程,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激发广大党员、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公司党员、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了颂读活动。维修分公司、西夏公司颂读的《苦难铸辉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砥砺前行、取得举世成就的百年里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大家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成立之初,宗教建制是其灵魂。19世纪末,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学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诠释《圣经》,开始了大学宗教建制的方法世俗化。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上帝的皈依不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是追求内心上的永恒。大学的宗教建制也从方法的世俗化发展到观念上的世俗化。至此,美国大学从宗教化走到了世俗化。  相似文献   

10.
南海四位圣娘是越南的重要海神,其人物原型是中国宋朝末年的杨太后,宋元崖山海战时死于广东。根据越南的传说,杨太后及其女儿的尸体漂流到越南的义安,成为越南沿海地区的海神。南海四位圣娘作为越南众多海神之一,其信仰地域主要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在越南的民间信仰中,南海四位圣娘有两套系统,京族人以海神的方式信仰,华人则将宋朝的皇妃作为神祗。  相似文献   

11.
阿以恐怖主义宗教历史渊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恐怖主义。作为人类文明一种重要的渊源性文化形式,一些宗教在特定层面和阶段对暴力恐怖行为的一定诠释与支持往往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宗教历史层面看,阿以之间的暴力冲突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复强调对于学生要进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优良传统、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仅是党和政府思想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的历史新任务。一、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价值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高层次的中国文化传统,它是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灵魂,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等。民族凝…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障碍及其排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不良因素,并初步探讨了排除信仰教育障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南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海员信仰的角度分析南海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功能,以及作为文化现象在岭南乃至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信仰教育对国家、社会、个人都有重要意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是信仰教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信仰教育应坚持主导性、平等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信仰教育的重视程度、信仰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方面仍存在问题。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应致力于:把握新规律,建立多层次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探索新载体,丰富信仰教育的内容;适应新要求,拓宽信仰教育的途径;立足新形势,优化信仰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他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17.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南海神信仰成就了南海神庙历史上的辉煌,一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宗教、历史、文化、旅游等多重身份,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21世纪,沉寂多年的南海神庙华丽转身,其"波罗诞"庙会扛起弘扬民俗文化的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让将让这一别具特色的岭南民俗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图腾信仰发生于文明早期,是人类历史上共有的文化现象.图腾是原始社会部落组织的标志和象征,起着团结群体、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后逐渐成为一种教化的力量,号召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维护部落群体的安全及繁衍壮大.现代企业标志图形继承了原始图腾的信仰功能、文化意蕴,传达了企业所奉行的价值理念,是现代企业形象系统的灵魂,也是凝聚企业力量、振奋士气的重要法宝,成为新时期的图腾信仰之源.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东方关注中国,他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阶级及社会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初步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本质特点及发展方向,对于今天不断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教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美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美国宗教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而且有助于拓展我们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