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设计了含不同粒径集料沥青混合料AC-9. 5、AC-4. 75、AC-2. 36、AC-1. 18以及AC-13C,对含不同粒径集料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制备成型标准马歇尔试件。测定了各类含不同粒径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分析了各类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不同粒径集料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与集料粒径相关,劈裂强度规律表现为AC-13C AC-9. 5 AC-4. 75 AC-2. 36 AC-1. 18;其中4. 75~9. 5 mm集料对提升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同时试验探究了再生集料用于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适应性,主要对基于再生集料性能而造成的水稳混合料级配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击实后混合料中粒径9. 5~31. 5mm的集料质量减少较多,尤其是19~31. 5mm粒径范围的集料,9. 5mm以下的集料质量均有增加,说明再生混合料在击实过程中主要是粒径为9. 5~31. 5mm的集料发生了破碎。并根据试验结果重新进行了混合料级配设计及相关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3.
粗集料间隙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四级粗集料(19.00~4.75mm)用量对粗集料间隙率(VCV)的影响,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安排了多水平的试验方案,并利用加配重的振实试验方法测试了VCV,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VCV起决定作用的是集料本身的性质(如表面纹理,颗粒形状等);粗集料中的最细粒径组(9.50~4.75mm)所占比例对VCV的影响比其他粒径组大。  相似文献   

4.
设计三组集料搭配:1#中粗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2#中9.5mm以下粒径用石灰岩;9.5mm~13.2mm粒径用玄武岩;3#中粗细集料均采用玄武岩;分别用以制备1#、2#、3#SMA-13沥青混合料.对集料的抗压碎特性和所制备混合料的路用与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对比研究了石灰岩集料在SMA-13中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局部加载设计了一种评价不含胶结料的沥青混合料骨架强度的试验方法,并研究了混合料类型、岩性、最大公称粒径对骨架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确定贯入阻力试验的压头直径和贯入速率。压头直径为50mm及贯入速率为2.25mm/min时,具有最优的评价效果。对PAC-13,AC-13,Sup-20及Sup-25进行了贯入阻力试验,采用骨架破坏时的最大贯入压力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PAC-13的骨架强度大于AC-13,Sup-25骨架强度大于Sup-20,玄武岩的骨架强度大于石灰岩。含有较多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大和集料强度高的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骨架强度,贯入阻力试验可真实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强度。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AC-13、SAC-13和AK-13A相应筛孔通过率的上下限分析,把9.5mm、4.75mm、1.18mm三个筛孔通过率作为空隙率影响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分析,找出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对集料空隙率的影响程度,为优化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车辙的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在粗集料级配设计时,筛除4.75mm粒径以下的细集料,以干捣实密度值为粗设计指标;采用SAC方法进行细集料的设计,得到的细集料级配较为密实。在骨架级配设计时,沥青混合料的标称粒径与0.75 mm筛孔通过率数值密切相关,0.075 mm的筛孔的通过率是会变化的,能够根据标称粒径的减小而从一定的程度上有增大的情况,从以往的施工得到的经验,在标称的粒径为25 mm的时候,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4.5%~5.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标称粒径为13 mm时,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6.5%~8.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进行抗车撤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以标称粒径为13 mm的骨架级配设计为例,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本例设计指标空隙率为4%,毛密度值为2.444 g/cm~3,油石比为4.46%。最后对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护等阶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以AC13为例,采用颗粒流PFC2D软件,建立基于混合料二维数字截面的劈裂试验离散元模型,模拟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的影响。研究表明,细集料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劈裂试验强度和破坏应变;2.36 mm档集料可作为沥青混合料AC13集料级配中粗细集料的分界点,即粒径≥2.36 mm的集料为粗集料,小于2.36 mm的集料为细集料。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材料、相同沥青含量和相同空隙率条件下,多碎石沥青砼通过正交设计的27个级配的劈裂试验表明,粗集料级配和细集料级配对劈裂强度的影响显著,且粗集料级配影响效应更大;劈裂强度与粗集料级配内各档粗料含量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13.2mm粒子作为干涉粒子存在于其他粒子构成的骨架中,在级配设计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骨架贯入试验,对多孔沥青混合料(PAC)骨架强度与不同筛孔通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1)2.36~4.75 mm粒径大小的石料会为PAC-13混合料提供一部分骨架强度,因此混合料2.36mm通过率越高,混合料骨架强度越小;(2)4.75 mm通过率对PAC-13混合料骨架强度影响不大;(3)对多孔沥青混合料骨架强度具有最大影响的筛孔是9.5 mm筛孔,多孔沥青混合料骨架强度会随9.5 mm通过率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骨架强度与高温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对PAC-13设计级配范围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准确度低和耗时长的不足,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提出相邻粗集料区域面积比相对平均差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评价SMA-13和AC-13C两种类型混合料的均匀性。结果表明:SMA-13比AC-13C的相邻粗集料区域面积比相对平均差降低了33.1%,SMA-13的均匀性显著好于AC-13C。集料粒径的不同对混合料均匀性有较大影响,各档粗集料的均匀性随粒径增长呈二次抛物线分布规律,4.5~9.5mm档位集料的均匀性最好,>13.2mm档位集料均匀性最差。混合料的局部与整体均匀性存在较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压碎值是评价集料抵抗压碎性能的指标。现行规范只对粒径(9.5~13.2 mm)集料的试验方法、步骤和评价指标有所说明,并未提及其它粒径和沥青混合料。结合我国道路实际情况,提出了SMA沥青混合料压碎值的方法、步骤和评价指标。通过对高温压碎值和常温压碎值比较,得出SMA沥青混合料和单粒径集料压碎值的相关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研究了水泥、机制砂和19~26.5 mm粗集料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掺水泥相比,掺1.5%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冻融强度比、动稳定度、弯拉强度分别提高19.0%,160.0%,18.0%。机制砂掺量为20.0%时,与不掺机制砂相比,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可分别提高10.0%,62.0%,13.0%;9.5~19 mm粗集料掺量为10.0%~20.0%时,与不掺粗集料相比,动稳定度可至少提高96.0%。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19~26.5 mm粗集料掺量为10.0%~20.0%,机制砂掺量为20.0%,水泥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14.
通过振动法,研究级配、原材料、水泥剂量、龄期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试验方法设计水泥稳定碎石相比,在同等水泥剂量下,基于VTM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可提高76%左右;与GF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相比,MG级配水泥稳定碎石28d、60d劈裂强度提高了8%-15%;在同等条件下,劈裂强度Rp90/R日范围为2.9—3.8,平均值3.3;劈裂强度R脚/尺F范围为1.9~2.0,平均值2.0;在同等水泥剂量、龄期下,水泥稳定碎石(石灰岩或花岗岩)劈裂强度为水泥稳定碎石(砂岩)2倍以上;水泥稳定碎石劈裂强度水泥增强效廊在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城际铁路减振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合理刚度匹配,基于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结合我国城际铁路的运营特点,建立了城际铁路车辆-减振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列车在时速200 km和160 km时的轮轨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200 km/h的城际客运专线,建议钢轨允许垂向位移控制在2 mm以内,减振垫的垂向位移应控制在1 mm左右;支点反力、钢轨位移受扣件刚度的影响显著,减振垫刚度是决定底座板加速度及道床板位移的决定性因素。城际铁路“在大站停”列车时速200 km、“站站停”列车最高时速160 km时,扣件合理刚度可取为42~49 kN/mm,减振垫的合理刚度可取为0.036~0.044 N/mm3。  相似文献   

16.
马利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73-174,M0019
用粗骨料替代部分水泥、砂浆等高成本材料是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梳理与分析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当选择玄武岩材质、粒径尺寸在5~10 mm和5~15 mm以及体积掺量在一定范围内的粗骨料时,能够改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曲韧性等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规程(JTJ053—92)中关于检验沥青与石料(粒径<13.2mm)粘附性的水浸法试验难以精确进行。为此,在分析了水浸法试验不足的原因后,对粒径小于13.2mm的石料与沥青粘附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较多铁路车站旅客落客平台均出现常态化拥堵问题,分析发现,造成落客平台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车道边落客长度规模不合理。对车均落客长度这一影响规模计算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96组对照实验模拟落客行为,定义驶入长度、停车区长度、驶出长度、驶入角及驶出角5个特征指标并进行轨迹分析,明确了驶入速度、车辆尺寸及驾龄等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指标的建议区间值9.5~12.5 m。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建议区间值可进一步缩小为8~10 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湿重度分别为5.5 k N/m3、6 k N/m3的泡沫轻质土进行渗透及吸失水试验,研究了泡沫轻质土的孔隙状态、渗透系数及吸失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是一种高孔隙率材料,其孔隙占比在75%以上,渗透系数约为10-5~10-6数量级,介于粉质粘土与粘土的渗透系数之间;受水浸泡后,泡沫轻质土容重最大增加约25%,失水后容重仍然有约9.5%增加量,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置换路基施工环境对设计容重按照1.0~1.25之间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水泥、机制砂、19~26.5 mm粗集料掺量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逐渐增加,至少提高160%;随机制砂掺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机制砂用量为20%时,高温稳定性能至少提高62%;随19~26.5 mm粗集料用量增加,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粗集料用量为10%~20%时,冷再生高温稳定性能,至少提高105%;基于高温稳定性能进行级配优化时,应优选考虑掺加1.5%水泥和10%~20%的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