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林峰  唐红梅  陈洪凯 《公路》2011,(11):31-35
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位于泥石流区的公路路基常常由于受到泥石流的冲击而毁损严重,甚至导致交通的中断.泥石流冲击路基是一个复杂的三维问题,通过分层法将其简化为平面问题,建立了泥石流冲击作用下路基毁损的力学模型,并通过稳定性分析和叠加原理得到了确定冲击坑形状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将泥石流冲击坑的形状与路基自稳的临界...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9日爆发的台湾高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是物源、地形地貌、降雨及地震等多因子耦合异变的必然结果,台风引起的强降雨导致散体滑坡进而产生泥石流是该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大量的村庄、居民生活在泥石流致灾区内而未进行有效的预警预报是泥石流灾难形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泥石流灾害预警机制的健全势在必行,同时泥石流研究与气象学的交叉研究渗透是预警精确度提高的必要条件,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泥石流防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泥石流实地勘查资料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指标及分级标准;采用可拓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沟谷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也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基于天山公路泥石流爆发诱因、物源组成、岩性特征、运动规律,遵循高寒地区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导流墙网、排导棚架结构、桩板泄流槽、导流弧形挡土墙技术,是该类公路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根据这些单体技术结合已有公路泥石流的防治技术,构建了包括导流墙网 排导棚架、桩板泄流槽 底埋隧道及导流弧形挡土墙等结构在内的泥石流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天山公路泥石流病害的防治问题,研究结果已用于天山公路泥石流防治方案设计,也为同类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薇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173-175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范围的确定未能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治理方式。为了减少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不清或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沿线泥石流成灾特点,以及泥石流调查、泥石流活动范围预测与灾害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管理等工作要求,提出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方法和流程,并探讨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红线的权属和划定问题,最终形成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的合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区地质背景复杂、地貌起伏大和地质灾害分布广的特点,以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系统研究都汶公路泥石流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分析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泥石流灾害现状,对都汶公路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有益探讨,为山区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作为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威胁灾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泥石流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文中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基本特征及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做了简要的介绍;就现有泥石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集成昆铁路赤普沟泥石流的数据资料,建立泥石流数据库,对主要泥石流影响因素构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数据库评判系统,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郭玉宝  谭超 《路基工程》2015,(2):178-183
2013年7月10日和7月12日在强降雨的作用下,连山大桥泥石流沟连续两次发生泥石流,造成都汶高速公路和G213线200 m长度范围内堆积泥石流约8万m3,汶川至都江堰的交通中断。以连山大桥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流域因素、物源和水源这三个方面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泥石流的成灾过程机制,以及计算泥石流的运动参数和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提出防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及公路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少数泥石流难以避让;部分泥石流沟判别困难;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大型泥石流对公路的毁灭性破坏等。在大型公路泥石流防治思想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公路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玄超群 《路基工程》2015,(1):48-54,59
为确保铁米尔苏二级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在查明阿克恰衣苏河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活动和堆积特征;运用刘希林的一次泥石流堆积范围模型,结合泥石流现场调查实际情况及室内外试验相关参数结果,推测泥石流暴发后的堆积形态,并用周必凡公式和张金山公式对阿克恰衣苏沟泥石流堵河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克恰衣苏河的泥石流为中型规模的稀性泥石流;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影响安全的堵河情况;5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局部堵河,建议在工程实施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可通过研究泥石流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来判定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对此,在对贵州望谟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12条典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对比划分,以此确定了该地区泥石流形成机理所对应的地貌信息熵H的区间。运用此结果可对该地区沟谷型泥石流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预先判断,并对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小突发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内虽然整体泥石流发灾频率低,但由于低频泥石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为人们了解,其造成的灾害往往远高于高频泥石流。以2010年5月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生的泥石流理论计算为依据,探讨低频泥石流的特征。对低频泥石流的防治进行工程措施、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中泥石流沟位于317国道沿线,属高频率泥石流,几乎每年均有发生,隔数年一次较大规模爆发,国道317线曾经被冲毁.对其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泥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蚀、受力以及泥石流体本身的运动特性.建立了天山公路泥石流路段路基耦合数学方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其进行耦合数值分析.发现泥石流路基易损部位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解释了泥石流路段路基产生破坏的早期成因,为泥石流病害的治理提供了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7.
G315线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沿线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通行。通过对G315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实地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并结合泥石流对公路危害特征,初步提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K0+00~k80+00段,灾害性泥石流共发育55处,其中沟谷型泥石流34处。泥石流沟口高程在2105~3036m之间,流域面积介于0.013~41.49km~2,沟床比降介于25‰~727.3‰。沿线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受物源类型及供给形式的影响以稀性泥石流和水石流为主。最后针对泥石流危害特征初步提出了硬性治理和柔性防护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陈中华  刘罡 《路基工程》2012,(3):163-16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烧发河支流牙窝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牙窝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具有爆发突然、来势迅猛、破坏性极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给工程建筑设施带来巨大威胁。双家沟为一条较为活跃的泥石流沟,通过现场踏勘、区域资料收集、室内试验,分析总结双家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计算相关的动力学特征参数,包括泥石流的容重、流速、流量及一次泥石流总量,据此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双家沟属于轻度易发性泥石流沟,为中频稀性泥石流,现状处于泥石流的发展期,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