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着显著优势。文章介绍PHEV特点,在续驶里程的设定、控制策略、电机设计、动力电池设计等方面对PHEV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不是新名词.它很早以前便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中的一项,一直以来.在纯电动汽车的光环下显得默默无闻。然而在今年上海车展上.PHEV倍加受宠.丰田、宝马、沃尔沃、福特等汽车巨头都带来了PHEV车型.上汽、江淮等自主品牌也有PHEV车型亮相。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下.PHEV有可能是最现实的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国和美国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PHEV)油耗与电耗的评价方法。通过从测试标准与指标计算两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PHEV能耗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包括PHEV能耗标签的缺失、不能获得混合式PHEV的续驶里程和未考虑出行特征对PHEV能耗的影响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出行特征研究以完善我国PHEV能耗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8款东风悦达起亚K5 PHEV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搭载G4NG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6万km。该车因发动机气缸盖漏冷却液进厂维修,维修后试车,车辆进入READY状态后,组合仪表提示“请补充逆变器冷却液”(图1)。故障诊断组合仪表上的故障提示指向高压部件冷却系统,观察PHEV储液罐中的冷却液,液面处在最高位置。用故障检测仪(KDS)检测,无故障代码存储;进入驱动电机控制模块(MCU),驱动PHEV电动冷却液泵(EWP,图2),EWP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7,(51):16
顾客满意度(CS)相关调查公司美国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布了“2007年顾客保持率调查(2007Customer Retention Study)”结果,对美国消费者购买新车时选择同一品牌的比例(品牌回头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近日,捷豹路虎揽胜重申了其降低排放的承诺,并在揽胜运动版车型上采用了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技术。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2011,(24):30-31
在本届上海车展开幕两天后的4月21日,由IEA(国际能源署)主办的电动汽车国际会议及论坛在上海召开。国际会议的名称为“第3次EVI(Electric Vehicle Initiative)”,由全球汽车业界人士共同讨论EV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普及计划。  相似文献   

8.
数字     
《时代汽车》2010,(10):59-59
320万辆 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插电式混合电动车(PHEV)和纯电动车(BEV)在全球的应用将迅速上涨。2010年至2015年的总销量将达32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06%。  相似文献   

9.
由于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直接影响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经济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这种策略能在保证制动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回收制动能量,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型,并嵌入到Cruise软件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模型相比没有制动能量回收的PHEV和传统汽车,都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性,验证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PHEV电气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根据PHEV与传统汽车的不同之处,列举了PHEV动力电池、工作模块以及主观评价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着重说明PHEV电气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组建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车队,供不同通勤距离的用户作日常出行使用,考察PHEV在道路上的实际能耗。同时参照ECE R101在实验室进行PHEV的能耗试验。通过对实验室能耗试验结果采用利用系数或平均充电行驶里程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将结果与道路能耗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更能反映PHEV道路实际能耗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利用系数或平均充电行使里程权重系数(在短距离内)两种方法都能预测实际应用中CD模式的能耗情况。但应用不同权重系数对实验室能耗综合结果与道路实际能耗都存在超过10%的差异。为使实验室试验更准确地反映PHEV道路实际能耗,除调整综合权重系数外,还须对实验室的条件进行调整或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继2009年11月于台湾台北公开首部自行研发改装的增程型插电式电动试装车(PHEV)后,台达电子再度于2010年6月17日在江苏省吴江生产基地(中达电子),发表一款由1.8升中型轿车改装的增程型插电式试装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能交通系统(ITS),提出了基于工况的PHEV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通过ITS获取未来路径的速度特征进行模糊智能控制,基于工况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通过合理分配电池电量来提高PHEV的经济性。利用是imulink和Cruise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仿真油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工况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能够根据行驶工况的特征参数合理分配电池电量,从而提高了PHEV的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电量保持下的燃油经济性,并解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动力元件效率对系统能量利用率影响的问题,制定了系统效率最优的控制策略。以PHEV关键动力部件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发动机、驱动电机、无级变速器(CVT)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效率数值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及荷电状态(SOC)对动力电池充放电功率的影响。设计以混合动力系统效率最优为适应度评价函数,将CVT速比、发动机转矩作为优化变量,以车速、加速度和SOC为状态变量,在动力性指标的约束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迭代寻优,PHEV的系统效率在第20代左右收敛于全局最优值。同时发动机转矩和CVT速比通过多代遗传进化,较快收敛于最佳值。将相关优化结果与车速、加速度拟合成相应的三维控制数表,综合数值建模和试验测试数据建模的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采用新欧洲行驶循环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量保持模式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策略相比优化前,动力电池SOC运行更为平稳,CVT效率有所提升,驱动电机及发动机转矩分配更为合理;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从优化前的5.2 L降至4.5 L,燃油经济性提升了13.5%。  相似文献   

15.
能源、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影响今后汽车技术发展的3大问题.可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是向最终的清洁能源汽车过渡的最佳方案之一.给出了电动汽车的拓扑分类,介绍了PHEV的主要特点、动力系统结构以及国内外关于PHEV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电池组的工作模式和特点,针对PHEV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我国PHEV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切断交战方财路,解决刚果(金)地区的武装冲突问题,美国于2010年发布有关冲突矿物的法规,要求企业调查产品中是否使用冲突矿物及其来源,并提交相应的调查报告。本文介绍了冲突矿物法规的立法历程、法规要求以及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汽车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道路行驶条件下,测量了两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PHEV)的油耗和电量消耗,并分别采用SAEJ2711和GB/T19754推荐的方法计算等效油耗,评价PHEV的节油效果,并考察了整车质量和空调运转对PHEV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值小于1%时,分别按SAEJ2711(不修正)和GB/T19754(进行电量修正)两种方法得到的100km能耗的相对差别在0.7%以内;PHEV相对传统车辆的节油效果明显,两辆PHEV的节油率分别为14.78%和15.65%;在空调开启工况下,PHEV的100km等效油耗比空调关闭工况下增加4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法规试验和道路试验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能耗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法规试验采用欧洲试验方法;道路试验组织多辆PHEV在天津市由用户按日常出行方式驾驶,获取燃料消耗、电量消耗和行驶工况等数据。结果表明,PHEV的能耗与1次充电行驶里程密切相关,而通过对法规试验进行扩展,能得出接近常温状态下实际使用PHEV的能耗曲线。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空调使用对PHEV能耗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能耗,有必要在法规中补充空调试验。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交通部(CDOT)与iPhone共同推出iPhone插件,新的iPhone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手机使用者了解他们是否符合美国法律对驾驶者血液酒精含置(BAC)的要求,并能在超标时发出警告同时伴随flash动画提醒他们。只要输入体重、性别、酒的类型和饮酒量以及喝酒时间,手机就可以计算出并提醒手机使用者是否可以驾车。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道路运输部门正在积极推广车辆电气化。文章针对陕西省2020年的电力结构场景,对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油汽车(ICEV)这五种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ICEV、BEV、PHEV、EREV、HEV,在车辆生命周期内的减排比例分别为34.7%、27.3%、10.8%和27.6%。同时,它们的能耗也相应降低了33.8%、17.1%、7.45%和29.7%。随着车辆电气化程度的增加,主要的排放转移至电力产生环节。进一步对未来年份的场景进行分析表明,BEV的渗透率增加以及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将有助于实现陕西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并最终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省推广车辆电气化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陕西省能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