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边坡排水孔淤堵或者失效,会危及到边坡的稳定性和公路交通安全,而边坡仰斜排水孔依据淤堵成因分为机械、化学、生物、综合4类,各类淤堵有其具体特征。针对不同淤堵成因的排水孔需采用不同的排水管和养护措施,因此系统掌握各个地区边坡仰斜排水孔运行现状和淤堵特征是养护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广东省高速公路边坡仰斜排水孔淤堵甚至失效的现象分布广泛,尤其在工程地质复杂与地下水丰富的区段。通过系统调研广东典型高速公路边坡仰斜排水孔现状,总结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层边坡排水孔的淤堵状况和淤堵特征,引导广东省公路边坡仰斜排水孔的设计和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公路边坡排水处治通常是采用仰斜排水孔的方法,然而仰斜排水孔在长期的排水作用下易发生淤堵,导致排水功能逐渐减弱,甚至失效。依托京港澳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K16+930~K17+000右侧边坡开展了新型排水孔现场试验应用研究,提出了对新型排水孔设计与施工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雨入渗引起的坡体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实时排出坡体地下水可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钻孔排水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且能迅速有效地降低边坡地下水位。目前大量采用的水平排水孔的淤堵问题制约了其排水效果及使用的长期可靠性,且受水平排水孔工作原理的制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淤堵问题。俯倾排水孔负压排水法将钻孔分为下部透水孔段和上部注浆封闭孔段,利用边坡地下水位分布特点,采用虹吸管插入透水孔段底部,自然排出地下水,改变了钻孔排水的工作方式,可望有效提高钻孔排水方法的可靠性。俯倾排水孔负压排水方法首次在315省道K92边坡工程排水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渗流模块模拟-高烈度地震区公路滑坡的渗流场,分析了设置仰斜排水孔后的水位变化,再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和地震动态分析模块,用多种方法计算、比较排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这为研究排水措施对滑坡在动力作用下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为其它相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东公路交通》2017,(6):65-66
<正>1项目来源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科技-2013-02-0212主要完成单位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州随通建材有限公司3主要技术内容3.1技术特点(1)通过对大量公路边坡排水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厘清仰斜排水孔淤堵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岩土体条件和排水孔类型的工程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表降雨入渗会引起边坡地下水位的上升,进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因此降低地下水位对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极其重要。虹吸排水是一种免动力并且能排除坡体深部地下水的措施,利用 matlab优越的求解能力对虹吸排水后边坡内的地下水浸润曲线分布进行研究来寻求相对合理有效的虹吸排水孔位置,研究过程中对虹吸排水采用近似的点汇来处理,比较接近实际的工程。研究的结果表明浅部排水孔适合边坡应急而深部排水孔可以有效提高边坡长期稳定性和缓冲下一次降雨引起的边坡地下水位抬升,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某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和路床严重渗水的处治工程为实例,提出了卸载+仰斜排水孔+树形渗沟挡土墙+路床换填+纵向管式盲沟的综合处治方案,将地下水最终通过管式盲沟排除。该方案对路基边坡和路面的保护效果明显,有效的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和路面稳定性。该方案为其他渗水路段处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粤境某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情况,对其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边坡抢险加固提供依据。结合边坡现状,提出边坡采用刷方减载、坡脚增设挡墙、锚固工程及仰斜排水孔疏散坡体积水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边坡虹吸排水技术是利用虹吸原理并对其进行深化,将潜藏于坡体内部的地下水排出,从而达到稳定坡体的目的。阐述边坡虹吸排水技术工作原理,并介绍该技术在205国道边坡处治和运营期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山垭口缓坡地带为高含水滑坡多发区。治理该类滑坡,根据滑坡性质、规模、地形地貌、公路与滑坡的位置关系,采用简易盲沟、渗沟及集水井、仰斜排水孔等措施尽快排出滑体地下水,同时结合公路边沟、涵洞等设置完善的地表排水体系,减少地表水的不利影响,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稳定路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海荣 《隧道建设》2015,35(6):579-583
关角隧道施工的一大难题是深长斜井的反坡排水,快速有效地排除斜井施工阶段和正洞隧道施工阶段的涌水对隧道的正常施工影响重大。针对关角隧道的水文特征及斜井反坡排水具有的长距离、高扬程和大流量等特点,对各施工阶段斜井的反坡排水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出国内外水泵配置、双联拱式固定泵站、供电线路并网等技术措施,避免了突涌水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许锡甲 《路基工程》2017,(4):218-220
高寒地区长大隧道富水地段施工,隧道工程的涌水量较大,不及时抽排会导致洞内严重积水,不仅影响隧道施工进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合理配置隧道抽排水系统,既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又确保了施工工期。以虎峰隧道工程为例,通过隧道斜井反坡抽排水,对高寒地区长大隧道反坡排水施工中的设备选型和泵站布置进行分析,工程实践验证了其能满足现场排水需求,斜井内未出现涌突水现象,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工期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在建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机理,分析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的发展过程,自主研制了可模拟隧道初支混凝土、地下水渗流过程、隧道排水系统的试验装置系统.通过该系统模拟了富水隧道排水系统渗流结晶过程;通过检测隧道排水管排出溶液的pH值、总碱度、Ca2+浓度以及排水管内的结晶量等,研究了速凝剂掺量、地下水水质对生成结晶体...  相似文献   

14.
肖泽荣 《隧道建设》2020,40(10):1471-1479
为解决富水地区隧道开挖后地下水过量排放导致水位下降,进而破坏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提出基于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确定隧道排水量的有效方法。依托福州市某在建公路隧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学,同时结合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的概念,提出隧道允许排水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面井法,建立单洞隧道的地下水渗流模型,揭示地下水排放量与地下水位降深的关系。其次,根据所提出的地下水渗流模型,在植被存活的前提下,得出满足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要求的隧道排水时间,继而得出地下水排放疏干漏斗的影响范围。然后,通过降雨入渗系数法得到在影响范围内降雨补给量W与总地下水排放量Qt进行比较。通过调整隧道每延米平均涌水量q,使W等于Qt,q即为隧道的最大允许地下水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 1)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一定时,随着隧道单位排水量的增大,隧道影响范围逐渐减小,降水补给总量也逐渐减小,排放总量逐渐增加,因此存在一个单位排放量使排水总量等于降雨补给量; 2)未考虑水分胁迫时间效应得到的排水量较考虑水分胁迫时间得到的排水量偏于保守。最终,确定在建隧道的排水量q=0.4 m3/(m·d)。  相似文献   

15.
山岭隧道建设可能会改变周边地下水渗流场,严重时会疏干地下水,威胁地表植被生存。针对现有研究难以定量分析隧道排水对地表植被影响的问题,提出以土壤水基质势作为植被生存状态指标,建立隧道-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tunnel-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TSPAC)分析模型。通过Richards方程描述植被根系区的土壤水分运移,将大气、地下水渗流模型作为上下边界输入方程,计算植被根系区基质势分布,据此衡量植被凋萎过程并判断其生存状态。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别山区明堂山隧道工程,分析隧道建设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 1)植被根系区土壤水基质势对地下水位和大气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和非均匀性,植被凋萎是渐进、动态的过程; 2)大气条件在该区域对植被生存起控制性作用; 3)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且对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程度不一。TSPAC分析方法的创新性在于: 提出了物理概念明确、易于工程使用的植被生态危险状态判断指标与依据,在SPAC分析模型基础上引入隧道地下水渗流模型,将隧道排水的工程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隧道排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影响的整体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可为隧道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东夭隧道是京新高速公路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文章阐述了该隧道明暗洞结构设计、洞身防排水设计及通风斜井结构设计等关键环节,为内蒙古自治区特长隧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十天高速成县段路堑边坡有挖必滑的现象,从地质条件和坡体物质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边坡破坏内在因素为构造、坡体物质结构和地下水渗流,诱发因素为坡脚开挖,边坡破坏力学机理是堆积层的蠕变-拉裂-蠕滑式破坏,变形破坏过程为开挖卸荷蠕变、后缘拉裂滑面贯通和蠕滑破坏。根据坡体物质成分和变形机理,分别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坡冲积粉质黏土堑坡采取坡脚支挡、坡面防护和截排水;崩坡积粉质黏土夹块石堑坡采取坡脚支挡、坡面绿化和截排水;崩积块碎石堑坡采取坡面绿化或坡面圬工防护工程和地表截排水方案。治理方案得到了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桥面横坡低处铺装层内的两种排水通道形式(即碎石盲沟和不锈钢弹簧排水管)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碎石盲沟的排水效果比较好且易于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故推荐桥面横坡低处铺装层内的排水方案采用设置碎石肓沟的形式。此外,还提供了碎石盲沟的施工技术要求,以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坡度长斜井有轨运输系统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 《隧道建设》2009,29(5):574-578
以龙厦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工程为依托,针对大坡度长距离有轨运输斜井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井底车坊布置解决工序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使斜井有轨和正洞无轨运输更好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合理设置抽排水系统,解决了斜井反坡排水的问题,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