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以往国内外海难发生和救助情况能力分析,对我国当前海事救助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和有针对性的需求预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海事救助能力,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事救助责任而加速海洋特种船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航 《中国船检》2004,(11):30-33
发展海上救助事业.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人命及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航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更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维护执政党地位和政府形象的需要。为此,黄菊副总理指示:“海上人命救助专业救助队伍要加强救助装备建设.增强救助效果,冲得上去.救得下来”。交通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16,(12):39-44
海难、空难事故的频发使得提高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专业救助力量亟待实现的救助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利用现有救助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并利用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优点,总结出一条针对深远海更为有效的救助方法是每一个救助人需要深思的问题。救助直升机船载将成为新的海空立体搜救形式,必将大大提高救助力量的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我国专业救助力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浅析影响海上救助时间和速度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快速反应能力,搜救方式,海洋气象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海难救助时间与速度的因素,探讨海难救助中缩短救助时间,提高救助速度,获取最佳救助效果的方法,提出供参考的建立立体搜救体系的理由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赵楠  真虹 《水运管理》2010,32(4):35-37
为帮助我国海上救助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寻找不足、继续发挥优势,首先分析海上救助的特殊性和风险性,进而提出建立海上救助系统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设定原则,最后根据我国海上救助体系特点,分别从人才、技术装备和管理等3个方面建立1级指标并进行细分,建立我国海上救助系统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王林  成旭  宋军 《水运管理》2013,(4):22-24
为适应当今海洋事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变化,提高海事监管救助能力,比较海事巡逻船、有人驾驶巡逻机与无人机之间的经济性,分析无人机参与海事监管救助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认为无人机可为海事部门实现“空、海、地”三位一体化巡航目标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风浪条件下救助船操纵训练的要求,有必要开发针对救助船的操纵模拟器。相比于传统的通用船舶模拟器,救助船模拟器原型机系统中引入六自由度平台运动系统,基于UDP协议传输船舶姿态数据实现实时体感模拟功能,可以模拟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剧烈摇动的操船环境,提高模拟训练的真实感。此外,系统中引入救助作业模拟模块的思想,可以更好地评估、训练船员在恶劣海况下配合其他救助人员完成救助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海上救助任务的成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救捞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立体救助体系的建立和救助船舶动态待命制度,大大提高了救助反应速度和救助效果.但是与最快速、最科学、最有效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CNKI1977—2015年数据为基础,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基金项目、发文机构等方面,对中国海上救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海上救助研究的状况和特点,对中国海上救助的研究热点、引文情况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拓宽海上救助研究视野、完善海上救助理论水平、促进海上救助技术创新的实施建议,探讨构建海上救助学术评价体系、提高海上救助科研能力、加强海上救助横向合作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围绕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特殊政治军事保障任务等救助打捞核心业务,面向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救助、打捞、飞行三大业务领域,以支撑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的加快构建为最终目的,从运行监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救助打捞2015—2020年通信及信息化能力建设进行规划研究,提出规划水平年内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远期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无人机的系统设计、功能性设计与应用设计展开分析。阐释救助无人机的海上应急救助效能,包括保障救助人员生命安全,扩大搜救范围,减少搜救时间和降低救助的经济成本。最后提出海上救助无人机研发的技术难点,分别为抗风浪能力、电池续航能力和载重飞行能力,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态     
《中国海事》2011,(10):79-79
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沪召开 8月24日至28日,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会员大会——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从救助技术、人员培训、志愿筹资以及合作共赢等方面,共同探讨海上人命救助行业的发展问题。此次大会共有正式代表400多人,大会主要包括IMRF会员大会以及国际发展论坛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我国海上专业救助直升机队伍发展现状和海洋石油平台基本情况,阐述海上专业救助直升机海上救助的优缺点和海洋石油平台的飞行保障能力,并通过实地调研救助飞行队和海洋石油平台,对救捞系统专业救助直升机借助海洋石油平台扩展搜救范围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救捞系统专业救助直升机借助海洋石油平台扩展搜救范围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晶晶 《水运管理》2008,30(3):25-27
为寻求海难救助中救助人和被救助人利益关系的平衡,推动海上救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通过研究特别补偿制度以及船东互保协会特别补偿条款(SCOPIC)的产生背景和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特别补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明显倾向于保护救助人的利益以及“公平费率”问题、SCOPIC条款中救助人得到特别补偿的诉前担保十分困难,以及部分条款操作性不强等,认为海难救助法律中特别补偿制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发展迅速,但由于内河水上搜牧法规不完善,政府的领导、胁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原因,内河人命救助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在内河人命救助中的作用,这是当前内河人命救助现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内河人命救助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力保障;是内河搜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圆满完成体制改革 开创救捞事业新局面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唯一的水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2003年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交通部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交人劳发[2003]60号)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救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打捞发展的体制改革,实行救助、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远洋航务》2007,(3):16-18
《中国远洋航务》:李部长,您在今年交通工作会议主报告中对交通的本质属性进行了阐述,“服务”二字共出现101次之多,应当如何推动这种认识的转变? 李盛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交通也经历着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过程。我认为,在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加强薄弱环节,坚决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着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和救助能力,不断深化行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6月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海上运输及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因海上险情信息不实、协调不当或随意动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而开展脱离实际的海上救助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施骅 《珠江水运》2009,(1):37-40
海难救助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际救助公约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公约价值取向的变化进行论述,同时着眼于这种发展与变化对当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大鹏 《水运管理》2001,(12):27-29
海难救助是海事法特有的制度。传统上,救助费用的保险是由财产保险人和责任保险人共同承保的。其中财产保险人不保或者不赔的部分往往由责任保险人来承保,这个责任保险人就是船东互保协会(P&I Clubs)。随着全球经济和航运业的进一步发展,海难救助制度也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如环境污染、费用担保等等。作为船东责任保险人的船东互保协会究竟在海难救助制度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传统海难救助中,船东互保协会遇到的难题 1.“No cure,No pay”原则 长期以来,在海难救助的法律适用上,各航运国家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