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西安市临潼区及新丰城市相关规划,分析了物流中心运量及规模,根据周边地形、用地规划情况研究了物流中心场址选址方案及接轨方案,据物流中心相关作业要求和场地布置条件,研究多种物流中心平面布置方案,提出了设计思路、功能布局及平面布置原则,经综合比选确定了混合贯通式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淮蚌铁路的区位和走向,确定与其相关的铁路以及每条铁路线路在通道中的作用和分工,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铁路进行客流分配,确定淮蚌铁路承担的合理运量水平;淮蚌铁路的运量组成包括铁路转移、公路转移和诱增运量三个部分,分别通过铁路OD分析、公路运量分析、诱增模型三个方面来预测,确定淮蚌铁路的区段客流密度和客车对数;从区域路网和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分析淮蚌铁路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地区现状及相关规划,进一步研究明确淮蚌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运量公交是一种介于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之间的公交系统。在明确中运量公交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促进常规公交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交通结构层次、发展"绿色交通"三方面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发展中运量公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中运量公交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并对规划过程中的制式选择、路权保障与道路交通影响、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嘉宝 《中国铁路》2022,(2):97-103
基于百色铁路枢纽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等,结合枢纽运量特征,分析既有线路和客站能力,研究规划线路引入方案和枢纽内客、货运及解编系统布局方案,合理确定总图格局、线路和客站分工,从而确定枢纽总图布置方案.规划年度百色铁路枢纽形...  相似文献   

5.
研究国家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可为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和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首先通过旅客运输径路比较分析,确定本线主要承担我国蒙西、陕北、山西、北京、东北地区、关中地区与陕南、西南、广西、海南等地的旅客交流,兼顾陕南重镇安康等与关中城市群、陕北地区的城际客流,其次基于"四阶段法"基本原理,对区域铁路客运量进行分配预测,并按照趋势运量、转移运量、诱增运量进一步分析本线客流密度,最后研究本线客流构成、所在通道的综合交通方式结构,并综合确定本线客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铁是京港(台)通道的重要补充,是福银通道的组成部分。为合理把握本线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以及项目所承担的运量,本文首先对相关通道分工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本线是厦漳泉、福莆宁与赣大部、皖南、鄂、西北地区的客运主通道;根据区域路网分配得到本线承担的趋势运量;根据logit模型得到本线承担的公路、民航转移运量;根据诱增率计算诱增运量;汇总趋势、转移、诱增运量,得到本线客流预测结论。最后对本线承担的客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包兰线银兰段衔接线路多,研究年度各段运量水平、运量构成差异较大,导致各段功能与运输特点也不尽相同,影响线路正线数目的选择。从本线在路网中意义、运输能力、运输质量等方面,对增建复线的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拟建的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所在区域路网中运量预测、功能定位、相邻铁路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铁路技术标准。以运量为依据,以路网协调统一为原则,从地形适应、运输组织和投资规模等方面对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综合比选,其中对120 km/h和160 km/h速度目标值进行分析比较,限制坡度采用9‰和13‰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单线铁路、电力牵引、速度目标值160 km/h以及全线限制坡度采用13‰、本段按9‰控制等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与运量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运量水平主导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类项目特性和线路技术标准主导运量水平类项目特性,从供需平衡角度出发,得出运量构成机制和线路标准条件从能力供给到运量诱发的质变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陈海平 《科技交流》2007,37(3):27-31
货运量预测按口岸进出口运量、沿线地方运量分别分析预测.进出口运量按趋势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沿线地方运量根据经济调查,采用主要品名按产销平衡法和其他品名按弹性系数法、类比分析法、回归法、增长率法等综合进行预测.客运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的预测思路预测,转移运量、诱增运量采用重力模型方法,建立模型计算项目建成前后吸引区旅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变化,通过预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的变化和诱增率,预测项目的转移客运量和诱增客运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南昆线南宁南—威舍段通过能力现状及影响提高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修建双线,增建股道,提高中间站的储运能力,关闭货物量小的车站的货运业务,提高牵引供电能力,调整乘务方式等扩能建议,以解决该线运能与运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立项的重要依据是预测运量,同时运量预测还是客运专线经济效益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铁路客运专线运量预测的模型方法,用以指导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建设. 研究结论:预测与铁路客运专线竞争的交通方式的基线运量是进行转移运量预测的基础,基线运量预测一般采用回归分析和延伸性预测等方法进行.利用时间价值模型预测转移运量,利用引力模型的微分形式预测诱发运量、客运专线预测运量应是转移运量和诱发运量两项预测运量之和,并可据此计算出线路不同区间的客流密度,本预测方法可用于指导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运量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具有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传统铁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未就财务评价的范围、费用与效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界定;运量预测没有充分考虑铁路建设项目的网络性与系统性;运价确定忽略了运量与运价的关系。运用网络系统方法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严格遵守费用与效益一致的原则,对土建工程投资、机车车辆及运输成本等费用,从本项目、沉没资产、支撑路网及相关工程四个方面进行费用识别;从增加运输产品、提高运输质量以及降低运输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效益识别。合理预测客运量和动态地分析运量与运价的关系,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霸州至商丘铁路是京港(台)高速通道的组成部分。为合理把握本线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以及项目所承担的运量,本文首先对南北三大通道分工进行研究分析,得到本线是华北、东北与皖赣闽(台)、粤东及深莞惠等的客运主通道;根据区域路网分配得到本线承担的趋势运量;根据logit模型得到本线承担的公路、民航转移运量;根据诱增率计算诱增运量;汇总趋势、转移、诱增运量,得到本线客流预测结论。最后对本线承担的客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有轨电车兼具轻轨、道路公交的诸多优点,是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及实用性,结合石家庄中心城区现状及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等,介绍了裕华路有轨电车线路方案。采用多种评价体系指标对现代有轨电车在石家庄中心城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为群 《铁道建筑》2012,(7):105-108
以沈丹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四阶段法将客运量分为中长途趋势客运量、城际间客运量和长途客流转移诱增运量,然后分别进行预测,使客运量更加接近设计年度实际运量。预测结果对沈丹客运专线建设标准的确定、建成后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线运量预测方法也供其他兼顾城际功能的客运专线运量预测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配煤站各种站型布置形式、作业流程、配煤设备效率、适应性的分析,指出在设计配煤站时,要结合运量、地形及配煤中心工艺综合确定站型,做到站内股道规模与翻车设备、装车设备的合理配置.配煤站站型研究结论对今后配煤站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多种制式的特征与评价大纲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定义、特征着手,按“运量等级和支承导向制式”为基本概念,对各种系统从功能定位及分类进行分层、分系的探讨和论述。从技术上分析了各种系统的性质,着重各系统的对比性,并展开了各级运量和制式的适应性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了各类系统选择按“功能、环境、安全、经济”的评价体系及其原则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原铁路局货运站设置和经营方面存在小运量货运站设置较多,造成作业效率降低、影响货运规模化经营及营销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采取整合部分运量小的货运营业站;成立货运中心,分区域实行货运集中办理的措施。并提出增强竞争意识、简化货运手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设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具有运量适中、布设灵活、经济合理、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符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丰富公交线网层次、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形象3方面,分析中小城市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跨座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3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丽水市为例,从技术应用状况、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客流水平、功能定位、建设条件、城市经济状况、车辆基地大架修资源共享等方面,分析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适应性,提出推荐丽水市轨道交通线网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