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威悉河口滩地宽广,有无数的沙洲和许多大的分流,潮流在主要为细沙的冲积河床中运动,泥沙输移量极大。介绍威悉河口深水航道的开发过程、所采取的整治措施以及新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2.
河口整治技术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以河口整治为基础,主要是通过整治建筑物使航道所在的汉道获得固定的边界,稳定的流场,从而调整地形,消除汉道内的拦门沙浅段。不能简单地将设计思想归结为束狭河床,提高流速。预测工程后的流场、地形以及航道回淤量,可采用正压模型;河床调整向不利方向转变的条件应由数值模拟或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事先设定某种分流比界限是困难的。已经完成的一期和二期工程的效果表明,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先进、成功的。包括总体设计、护底及结构设计和施工成套技术,以及生态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河口整治技术和方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3.
曾慧俊 《水运工程》2015,(11):130-134
以多年实测资料为基础,从河段水流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分析着手,结合三峡工程的影响,对安庆河段的河势进行研究。该河段河道演变特点为:洪水河势基本稳定;新河口边滩生成后以小幅冲淤变化为主;鹅眉洲与潜洲此消彼长;新中汊的演变与新河口边滩、鹅眉洲和潜洲的变化密切相关。结合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安庆河段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明显减少,水沙动力条件的变化导致福山水道的淤积萎缩速率有可能会加快。铁黄沙沙体缺乏有效控制,仍然存在被冲散的可能。为了统筹兼顾河势控制、深水航道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望虞河口引排水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铁黄沙整治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对工程局部河段河床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整治工程对航道的影响,对维护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铜锣湾滩群位于岷江河口,是两岸为低山丘陵,河床床面多为卵石夹沙的宽浅型河道,受无序采沙影响,原较为稳定的边滩被破坏,导致水流分散、航槽易变,滩情明显恶化。本文分析滩险河床演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滩险的深泓线、岸线及深槽变化,总结出河床演变因素及趋势,可以为滩险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对漳州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多年的实测资料,对河口的动力地貌特性及河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初步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型复杂河口治理工程.经长期多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掌握了长江口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长江口总体河势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北槽先期进行工程治理的科学论断.针对长江口的特点,提出了稳定分流口、充分利用落潮输沙,采用中水位整治及宽间距双导堤加长丁坝群,结合疏浚工程的总体治理方案.一、二期治理工程的成功,带动了水运工程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我国河口治理工程和水运事业的伟大创举,成为世界上巨型河口航道治理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河道整治     
庄辑 《珠江水运》2008,(12):62-62
为防洪、航运、供水、排水及河岸洲滩的合理利用,按河道演变的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两大类:①山区河道整治。主要有渠化航道、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与局部疏浚等;②平原河道整治(含河口段)。主要有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及疏浚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型试验得出三峡成库后乌江河口段泥沙累积性淤积,河床普遍淤高,将对该河段的航道、港口等带来极不为利的影响,经采取整治措施后,减少了泥沙淤积、缩小边滩、稳定航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Boussinesq方程波浪数学模型计算马来西亚科美纳河河口单堤整治方案的波浪场,为分析整治建筑物对河口地区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银川段为典型的游荡性平原河流,河床质为细沙,易冲易淤。涉水设施易引起沙质河床泥沙运动规律改变、河床地形发生不可预测的冲淤演变,水流流态紊乱,不利于船舶通过桥区河段,碍航滩险增多,整治难度加大。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各代表流量下多泥沙桥区河段的水流流态和夹角、涉水建筑阻水率等参数,研究桥区河段的航道整治技术,兼顾对行洪影响,固化航槽,寻求航道整治和行洪等的平衡。结果表明,该航道整治技术使航道整治、行洪与桥梁建设相结合,既可以满足航道通航条件,也可以满足行洪要求,有利于船舶通航和桥梁建设。  相似文献   

13.
曲直  陈界仁 《水运工程》2013,(5):116-119
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受人为采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桂江旺村枢纽~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河道水位下降,造成局部浅滩水深不足碍航,该段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如造成水位明显下降,将进一步加剧旺村枢纽门槛水深及沿程浅滩水深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该河段一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实施前、后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整治措施所引起的水位下降及其向上游传递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治工程推荐方案,为工程设计方案选取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相国  于广年 《水道港口》2004,25(Z1):82-85
黄河上游李家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河段属宽浅型散乱河滩,河床冲淤多变,航槽极不稳定。根据该河段回水后的水流条件变化及河床演变规律,选取中汊左、右槽进行航道整治,采用定床模型和动床模型两种试验方法对工程后的整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韩飞 《水运工程》2017,(3):100-105
为给长江中游周天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对该河段开展了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河段近期演变规律、航道存在的问题及碍航特性,并对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合该段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治理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以往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通过马来西亚Pahang河口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确定了Pahang河口的整治原则,即整治与疏浚相结合、采用工程措施束水攻沙及因势利导;根据整治原则,提出了Pahang河口概念性方案工程布置,即对南北河口分别进行双导堤整治,口门宽度与现有河口口门宽度一致,堤头设在波浪破碎点以外500 m,导堤采用高水堤,与现有口门沙洲高程一致,可达到防浪、防沙及束水攻沙、维持水深并保证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河口整治水位的确定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并基于输沙平衡原理,借助于挟沙力公式,推导了河口整治线宽度计算式.运用前述的方法和公式,给出了虎跳门河口段(横山-虎跳门口)整治水位及整治线宽度.分析了虎跳门(南门涌~虎跳门口)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把整治后整治线内的实际冲刷厚度与利用整治线宽度计算式反推的计算冲刷厚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分析表明,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方法和公式是合理的,可以给类似河口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付桂 《水运工程》2016,(11):121-127
对国内外河口航道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河河口航道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拦门沙航道的治理是关键;不同河口水文泥沙特性千差万别,治理方案须因地制宜;在河口航道治理中,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且多数以整治为主;重视航道建设与河口综合治理相结合。对长江口航道整治的启示如下:长江口航道治理采取整治与疏浚相结合,多手段多方案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工程建设期间须加强现场观测和动态管理。实践表明:长江口航道整治难度极大,必须不断深化对河口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突破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有河床演变、航道条件、水动力轴线变化分析,结合长江口北支航道开发整治目标和原则,提出了长江口北支航道整治总体构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初步整治方案构想及平面布置。同时,采用潮流动力学模型对各方案效果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